谈爱与美

热度 4已有 511 次阅读2011-5-12 19:15 |个人分类:原创散文|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堂吉诃德》里记录了一首四百多年前的小诗:

 “美人我也常见,

不如你那么光鲜。

你的头上顶着太阳,

月亮在你胸前。“

 

诗的作者用短短几行字,记录下一位美丽姑娘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这首小诗像一张永不退色的照片,她战胜了无情的时光,仿佛把四百多年前那位光艳照人的美人,送到了我们面前…诗中的姑娘早已作古,她同时代的建筑,或许大多也都化作朽土了。但艺术把她们保存了下来,并永远焕发着青春。艺术是时代留下的最清晰的印记。并且和科技的成就一样,是先人留给我们真正的、并且也是唯一的财富。艺术不但高于生活,更是生命的结晶。

扯远了,就当她是引言吧。

《堂吉诃德》里还有这样一句:“既悦目,又醉心的才是真正的美人,有些女人是只悦目而不醉心的。”和《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同一天去世的莎士比亚,把“徒有其表”的女人形容的更不堪:“和一头鼻子上套金环的猪无异”。花儿为什么要开的那么艳?是为了吸引蜂蝶来为她授粉。女性爱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同样处于吸引异性的本能罢。当然“会打扮”也是种艺术。但这种艺术和鲜花一样,最多只能“赏心悦目”,表面的光鲜只是个“艳”字,它当然也是种美,但远远不是吴冠中吴老所言的“能震撼人灵魂的大美”。

有些故事曾深深震憾过我。

十多岁时在电视上看的,一位英国探险家用电影胶片记录下一个印度采蜜老人讲的故事。老人始终泪涟涟的讲述他和儿子到深林里采蜜,不幸碰到了老虎,眼看老虎向自己扑来,年轻的儿子把采蜜篮子扔向老虎,并朝虎大声喊叫,老虎掉头向儿子去了…父亲逃生了,可儿子被老虎追着跑进了森林,再也没回来…另一个故事:唐山大地震十多天后,奇迹般的从一片废墟中救出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在婴儿身旁,是他妈妈干枯的尸体。原来孩子吸干妈妈的乳汁后,对着哭闹不止的孩子,妈妈一个个咬破自己的指头,以血做奶维持着孩子的生命…虽然最终妈妈没能看着孩子获救…那次地震是在人们都入睡的深夜发生的,很多遇难者都是妈妈。当地震把人们惊醒时,丈夫们的第一反应是逃出去!很多男人都跳窗逃生了;而大多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扑到睡在身边的孩子身上,保护孩子…自己的妈妈或许在别人眼里并不漂亮,但我们觉得她是最美的,因为我们知道,她爱我们。

母性来源于兽性的本能。猫在生产后,如果一时找不倒自已的仔,一但母性退化,它就不再搭理小猫了。但我们“万物灵长”不一样!现代人出现,已经有四至五万年了,而在四五千年前;母系社会崩溃之前,漫长而蛮荒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一直在陆地生物链的最顶层,凭的是什么?不光是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还有维系着全体成员“浑然如一”的深厚感情:彼此间手足之情似的强烈的爱!所谓人性本善,如同“鼠打洞”一样,很容易彼此相爱,是人的天性!只是在某些充满压抑与愚昧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感情被压制;到最后甚至被泯灭…扼杀“爱的本善”,就是扼杀“万物灵长”的灵性!人是感情动物,我从来不认为动感情而流泪是耻辱的。恰相反,冷漠和麻木才是悲剧,因为那是人性退化的表现。

女性不应该把所有的安慰都给予在外表的美貌上。花会谢,人会老,光艳的外表不过是个“负心汉”,靠不住的,早晚会弃你而去。花开不是为炫耀,而是为了生命的传承:“结果”。爱,就是青春之花的“结果”。

用泰戈尔的一句诗做结束语:“美呀,不要到镜子的献媚中寻找,在爱中寻找”。

201151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白花蛇 2011-5-13 00:02
阅!
回复 杜雪峰2009 2011-5-13 08:14
读!
回复 卓祥运 2011-5-13 08:17
说得好。
回复 董安君 2011-5-21 11:06
深刻独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