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词写诗人之八十七,浪淘沙·何景明

热度 7已有 105 次阅读2016-9-6 01:13 |个人分类:诗词集|系统分类:诗词歌赋| 浪淘沙, 诗词, 陕西, 文学, 兴隆

作诗词写诗人之八十浪淘沙·何景明

俊杰有慧眼,性直人贤。风骚文坛至峰巅,倡导文学宜新创,世务经传。当代七诗仙,何李尤先。好文好韵好诗篇。益友良师人可敬,饮誉千年。


注: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在《盘江行》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在《兴隆祀丁曲》、 《罗女曲》、 《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描绘了他行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情风物。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何景明其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何景明传》)。他也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他在《述归赋》中披露自己的文学思想是“于古人之文,务得其宏伟之观,超旷之趣”;“不坠古人之余烈”。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正德年间,他这种主张产生颇大影响,“四方学士感愿知先生,车马填门巷”(《何大复先生年谱》)。但他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并未注重继承古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使文学创作走上错误倾向。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思想平庸,艺术上缺乏特色。

何李的复古运动使中国文风在明代中期为之一大变。当时这些人拼命地学习唐诗,亦步亦趋后来何景明发现这又将诗歌创作带到了死地,没有创新。所以何景明在回到信阳时,接解到民间文学、诗歌,发现真正的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是有韵味的诗歌。所以认为老杜的诗没有韵味,反而不如初唐四杰的好。反对模仿,要求独创。并批评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激怒了李梦阳,两人从此反目。 而《四库全书》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因而,何景明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品三例:

雨夜》: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瑶瑟怨》:美人竹间亭,虚帘空月华。相思湘江曲泪竹生斑花。花开为谁好,花落不复扫。出户见春风,低头怨芳草。坐弹五十弦,起视江月残。愁弦不堪听,手涩金雁寒。一弹正凄切,再弹转呜咽。三弹拨幽肠,声乱冰丝结。西风吹芙蓉,一夜落微红。岂知瑶瑟音,能消青镜容。

    著有辞赋三十二篇,诗一千五百六十首,文章一百三十七。成集有《何仲默集》十卷《何大复先生集》三十八卷何大复集》二卷《何子杂言》一卷《何氏集》二十六卷《四箴杂言》一卷大复论《律吕直解》雍大记

    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