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拾人生,岁月风雨 第十二章(12)

热度 7已有 100 次阅读2017-9-3 08:32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漫拾人生 岁月风雨 第十二章(12)

                
           

这一次观点上的争执,是对是错,无法定夺,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刺激了上级的内心之痛,人们常说,贪念产生于一瞬间,如果付诸于行动,就有可能在瞬间把原本拥有的一切光环输光。难道我正确的观点成了贪念;难道我有病、治病也成了私心和贪念;难道这就给陈文找到整治的借口?叫我到地方支左,毫无疑问,我在政委的眼睛里,已经把自己的本钱输光了。

1968年国庆节刚过,到苏州市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做个军代表。职务,材料组副组长,(组长斯功厚),主要任务是负责宣传报道,并筹办市报《苏州工农报》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中,军代表的权威和名声都是很高的,19671月末,毛主席:“解放军要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指示,增加了人们对解放军的信任度。我以苏州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办事,在苏州各单位挑选一批文人,去报社工作、办报纸,是比较顺利的,很快就建立起报社编辑部班子了。但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是原印刷设备不适应需要,老陈旧。

怎么办?正巧共青团省委书记XX(苏州人,名已忘)透露,说省委宣传部有台先进的进口转轮式报刊印刷机,只有许家纯亲手签字,方可下拨。

急需,急于到位,急于使用。这可难坏了市革会、政工组的头头们。要是走正常渠道,打报告,等下拨,时间实在来不及!

他们说,找省委书记签字,难度可不算小,但他能把这台机器审批权,握在手中,说明它的重要性,不过,既然是个人掌握,就有突破的余地,问题是谁去打这个交道,掌握什么时机,一举成功,不吃夹生饭。

想来想去,一致认为,还是搞点突破性为好,可利用正在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的时机,派人到现场找许家纯,作面对面交涉。

对!去面对面交涉,来得快,成功机会大。

哪个去呢?老干部没解放,就是解放了,造反派也有一种不信任感,弄不好,连会场都不让进去。还是叫支左解放军去,一来表明部队的重视,二来解放军行动阻碍小,有支左军代表打前站,进可攻,退可守;一次不行,还可来个第二、第三次,造反派,老干部,市委领导,轮流出击。

派军代表去,当然就是负责该项工作的人了。但蒋永祥去能否打响第一炮?能否受到省委书记的接见?就是见到了,又能否说服他在报告上签字,也是个未知数?

经过筹划,我以市革会军代表的身份、请示重要问题为由,到省委扩大会场找汪永珠,再由汪永珠找到许家纯,拉他一块接见苏州市革会军代表,就说苏州有重要事务请示报告,既能达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许家纯一向关心苏州市局势,只要许家纯在会场上,叫他签字,可能性就很大。

晚上,我把行动方案告知了汪永珠。

文化大革命中,虽然是禁欲年代,异性那天然的吸引力,是不可低估的,女人办起事来,往往会引得比男人多几倍的同情心和说服力,成功率非常高。因此,利用汪永珠特有的女性温柔,异性的妩媚,许家纯就是铁石心肠也是能被说服的。

汪永珠,这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只有二十多岁的姑娘,圆脸蛋红润润的,时时刻刻放射着惊人魅力;长长的凤眼含着饱满的青春,温柔和勇敢,配上窄窄的眉毛,显出自然的美丽;她的身材和四肢,天生的那样合度,并且富有弹性和姿态,使她在人们的眼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妙。

196811月,我以苏州市革命委员会支左军代表的名义,来到南京省委扩大会会场。

尽管会场上,戒备森严,我还是以军人的威望,顺利、按时到达会场,汪永珠一见我(约好上午1000休息时),很是高兴,迅速把我拉到小会客室,又到主席台找来许家纯。

汪永珠领着许家纯来到会客室,把我作了简要介绍。一阵寒暄之后,汪永珠和许家纯坐在一个沙发上,我坐在斜对面。这时,我见许家纯显得非常坦然,对我没有什么介意,心中踏实了许多,许家纯非常和气的问道:“刚从苏州来?”

我说:“对!刚到,今天特地来送申请报告,请许书记签字的。”

许家纯微微一怔,心想,在开会中签什么字,批什么报告?有些报告要经常委研究,才能确定。目前,大政方针,省委扩大会都定下来了,散会后,小汪回去就马上贯彻执行。“有什么事,这么急!要我亲自签字?”许家纯问道。

我说:“许书记,时间不容我多说,我们苏州文化大革命,一直是江苏的老大难,两派分裂、武斗震惊全国,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两派革命群众大团结、大联合日益巩固,革命委员会也有了权威,为了把党的声音,省委指示、迅速贯彻到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巩固文化大革命成果,市委决定办一份报纸——市报,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连省委扩大会宣传纲要也拟定好了,唯在印刷上遇到了困难,机器老、陈旧,不适用。听说省委刚从国外进口一批先进的转盘式印报机,就跑来恳求许书记批拨一台给我们了。”

“你们消息真灵通,几台印刷机刚到南京火车站,你们就知道了。”许家纯带点夸奖的口气说。

汪永珠紧接着说:“这就与许书记重视舆论工作分不开了。这次省扩大委会上,你再三强调,要做好宣传报导工作,先进的机器也来助你一背之力啦!既然省委有这种机器,你就下拨一台给我们吧!”

说完,汪永珠望着许家纯,清亮亮的眼睛闪耀着喜悦和期盼,脸上带着几分特有的柔情蜜意。

我说“这种机器省里也不多,只有许书记有权批拨!我们苏州急得火烧眉毛了,我把申请也带来了,许书记就签个字,我就去办提货手续吧!”

汪永珠接着说:“你老蒋跑到会场里找许书记,许书记还能打回票!”

许家纯沉默不语,清瘦清瘦的脸上显得阴沉沉的,在想什么?不太清楚,从外观看,觉得他在犹豫。

我怏求说:“许书记,你就给苏州来个先例吧!救救急。反正这几台设备不用也闲着”,说着,就把申请和笔送到许家纯的手上。

汪永珠向许家纯身边靠了靠,推推许家纯:“既然批准权在你手上,还顾忌什么?商量、研究,只是一种形式。总得有个轻重缓急,苏州总不能老让大字报、小字报传单一统天下,也应该有个正面的宣传报刊,把党中央、省、市委指示精神迅速贯彻到群众中去。”说着,面庞上荡漾着动人的笑意。两只大眼睛,燃烧着迷人的火焰,发出使人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个近五十岁矮矮的清瘦的省委书记,望着身边白嫩丰润的圆脸姑娘,脸上含着春日的光辉,像花房里一支鲜花,令人喜爱。这么年轻就当了市领导人,说话、办事,大胆泼辣,雷厉风行,是个不多得的巾帼女杰,手下一员得力的干将,我得全力支持她工作呀!想到这,心情感到无限的光荣与满足,他瞅着身边的汪永珠,见她朝着自己莞然微笑,深情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瞟着他,心思一下子被扰乱了……

19691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苏向东”的新闻报导,苏州东方红丝织厂(文革前叫东吴丝织厂),工人宣传队进驻厂医务室,落实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工人阶级要领导一切”号召,旧貌变新颜,而震动全国。

在短时间内,完成两项具有影响的任务,就像二道闪闪发光的光环,戴在我的头上,名气也响了,认识的人也多了,当时苏州有名气的造反派,如“四大金刚”,“八大司令”,(注12)都与我有来往,关系甚笃。

在苏州支左半年多,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坏事变成好事吧!命运使然。头顶上戴着文人的光环不说,工作期间,大都跟文人、学者打交道,学了不少东西。同时,也为我复员转业后,回到苏州,铺下一块垫脚石。

19696月,国际国内形势动荡,苏联在我边境陈兵百万,战争一触即发,林彪及四人帮,紧锣密鼓大搞篡党夺权活动,部队全线调动,苏州部队北上,内部进行清洗、调整开始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就解甲归田了,“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人会说,年纪轻轻的,军校毕业生,有文凭又有能力,为什么会复员?这个问题,任何人是说不清楚的,那个年代,讲“忠于”,要“无限忠于党(上级)”。这个标准执行起来很难,说话办事,稍有不慎,后果难料。况且,部队要处理一个人,并不需要多少理由的,看着不顺眼,就打发走人。

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政策!正好迎合部队某些人的心怀,趁机利用组织名义,把不合自己的口味、不太听话、讨厌的人,清除干净。

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是把在部队出生入死,一点一点积累的功劳和光环,扫除干净,回家当农民,种田。

哪里来到哪里去!也是对每个人前途、命运一次灾难性变革,是一场悲剧。是给当事人永远留下难以消除的气恨。

真是走者心寒,留者心乱,解放军威信下降,部队不稳定?19699月,军委就发现了问题,立即采取改办措施,(将复员改办成转业)尽管如此,当年那些干部(70万人),已经时过境迁,只是在形式上起了点变化,没有实质上的内容,改办,改办!改了什么?办了什么?

尼赫先生说:“生活是一连串不如意的旅程,只要活在世上,困扰和烦恼就会一直成为生活一部份。”是呀,人生旅程,生活的困境,工作中的不如意,或者是悲惨的遭遇,永远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事实,这些事实是否是命里注定的,谁也说不清,怨天忧人并不是好办法,勇敢地面对他,才是唯一出路。

如果,这些轨迹都是按每个人的人生观,性格,在改变环境而造成的。那么,自己酿的苦酒,只能自己喝。

19696月,我回到久别的家乡。

 

(注1)大比武,是林彪与罗瑞卿之间的权力、路线之斗争,林彪要部队突出政治,逼罗瑞卿就犯。说:“当政治与军事发生矛盾时,政治可以冲击军事,冲击一切。”罗瑞卿说:“但是,也不能瞎冲。”干脆在1964年,全军开展军事大练兵,大比武运动。后来,林彪得势,这“但是”就成为批判、撤职、打倒罗瑞卿的主要罪名。文化大革命后期,在华国锋领导下,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掌握党、政、军大权,用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决策我们都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瀹地遵循.”阻止邓小平等一批老干部出来工作,后来华国锋因二个“凡是”下台。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 “但是”“凡是”的由来。

(注2)当时,一个鸡蛋卖五分钱,一个农民出一天工,才得三分钱,不如鸡下一个蛋。农民买油、称盐就靠鸡屁股赚点钱.俗称鸡屁股银行,

(注3)指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份子、右派、封建迷信、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教师被定第九位。

(注4)那时要求战士要三忠于: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人民。四无限:无限忠于党,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

(注5)老三篇,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注6)详见本书352页(品味情人节)

(注7)梁效,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张春桥,姚文远的笔名,常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文化大革命大造舆论,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理论基础。

(注8)津塘河,指从石路到西津桥一段河流,石路至虎丘的山塘河,

9)指当时成立的公安局革命委员会,简称“公革会”,踢派谩骂是“公骨灰”。

(注10)原有部分群众组织、被部队和公安局取缔、造反派头头被关押。)

(注11)我部通讯营战士,叫毕书田,在武斗中,误入踢派防区而被抓,逼其承认是部队、支派派去侦察员。经部队多次交涉和社会压力,放回。企图导演一场6307部队介入武斗阴谋,称“毕书田事件”。

12)四个金钢,指郊区四个公社造反派头头,八大司令,指市区交通、纺工、电子、机械、邮政等八大兵团司令。

5

鲜花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