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的丰碑

热度 2已有 115 次阅读2015-7-15 17:12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社会主义, 党委书记, 风景线, 旧社会, 老大爷

从咸阳沿着渭惠渠往西走,途径兴平汤坊乡五丰村桥口,你不妨从桥口左拐朝南直走,下一个大坡,经过汤坊乡政府以后,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乡级公路两旁一排排高耸挺拔的杉树,经过三十多年的茁壮成长,原来手指细的小衫苗已经长大成碗口粗的大杉树,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每一排的棵数相距间距离不等,个别的植株因种种原因过早地死掉,但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原汤坊公社党委书记刘天祥当年带领群众栽植的。

说起刘天祥,他是汤坊乡刘家村人。文革期间,作为当时公社书记的刘天祥被造反派差点整死。那时,每天有几队造反派站在刘家村口高喊:“打倒刘天祥!打倒刘天祥!”有天晚上,他不幸被造反派逮住,准备在第二天实施极刑,一位好心的老大爷趁造反派不注意,悄悄用架子车把身负重伤的刘天祥送回了家。武斗结束后,大难不死的刘天祥继续当他的公社书记,决心大干一番。

首先,他在当年荒凉的公社所在地建立市场,修公路,建商店,使原来仅有一个小商店的公社门前形成一条整齐宽广的街道。第二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旧社会留下来那个乱七八糟的村庄,全部修建成东西走向、南北座的新式街道,每家都是西式的头门和窗户,整个村子即宽敞,又明亮。刚开始工作不好做,他首先从自己的村子着手,并把刘家村改名为新农村。其他村子纷纷效仿,不到两年时间,全公社各村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给以后他的继任者进行道路的水泥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就是面对每年的汛期渭河水患,带头在全县第一个修建拦河大坝。他将修建大坝后得到的沙土地,建成集体农场,在农场里修建了南北东西几条大道,每条大道两旁都栽植了直立向上的钻天杨,并在靠近大坝附近建成了一座三层高的青砖楼。每年的正月初十,都在农场耍社火,马社儿、抖竹马、柳木腿、高台社火和八杂儿,无不显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儿时的记忆中,作为农村孩子,大家从来就没有见过楼房,都一个个兴奋地从那楼房的楼梯上跑上跑下,而我自己就曾经从那楼房上来回跑过三趟。

在刘天祥的示范带动下,当时的县委书记号召全县的人民奔赴渭河滩打沙梁,修大坝,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也参加了端沙子活动。记得那年冬天,寒风刺骨,天气特别冷,我和同学们每天早上拿上自家的脸盆,背上母亲准备的干粮,排着整齐的队伍赶往渭河滩,支援村民修大坝。饿了,啃干膜;渴了,就在渭河捞冰吃。但大家都满怀雄心壮志,无一人叫苦。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次渭河发大水中,与我们隔河向望的周至县淹死了好多人,冲坏了许多庄稼和房屋,但我们这边一点事都没有。后来,周至那边的人也在渭河上筑起了堤坝。现在,国家能在渭河两岸上修建沿河公路,当年大家一起修筑的沙梁大坝成为坚实的路基。

今年端午节回家,我坐弟弟的车沿渭河堤岸公路走,一切美好的风景尽收眼底。桑镇、汤坊、丰义、阜寨段的苗圃和沙场,西吴段的万亩清水莲菜池和湿地公园,咸阳段的咸阳段家水上乐园,成了人们节假日游乐的好地方,虽然河堤公路还没有全线贯通,但在端阳节期间,已经有不少人开着自家的小车到此游览。

当车走在汤坊段时,我特别叫弟弟把车开慢一点,用目光寻找当年刘天祥盖的那座楼。还好,楼还在,在浓郁的树荫下,当年雄伟高大的楼房,在现代建筑的衬托下显得陈旧破败,面容无比的沧桑,但在我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么高大,他代表着一代农业干部为人民大众造福的厚重责任和心灵,与那伟岸的杉树一样,是一座无字的丰碑。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马文 2015-7-20 04:49
欣赏好干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