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的尴尬处

热度 5已有 168 次阅读2015-12-24 19:40 |个人分类:心灵窗口(散文)|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普通话

       

                   

                说普通话的尴尬处

 

 

 

                      叔洪

 

 

       改革开放后的一切变革都在探索中不断进行,很有些的不适应的规定应运而生,如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很多没有经历过,让人感到彷徨抑或是怀疑的事物,让人觉得新鲜而又陌生,却在你追我赶的应运而生,变化之快,改变之多,令你目不暇接,甚至是瞠目结舌,让你一时无法接受,更难适应。别的不说,就拿这说话来说,各地讲的方言,在一夜之间被屏蔽了,明白无误地告诉你,这方言不许随便乱说了,时时处处要讲究说话的标准型,不讲标准的普通话就要下岗。信与不信放在其次,讲与不讲,或讲的标准与不标准却至关重要。

说话有了规定,约束无时不在,开口还是闭嘴的问题,一时间便被闹得沸沸扬扬,还没让大多数的人明白怎么回事儿,猛然间就有规定出台,生硬地强压,在接待中必须说普通话,否则便是难以胜任,自行退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现过推广普通话的情况,但最终都落个虎头蛇尾的下场。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把方言作为一种适应民意而允许存在。

从大的角度或长远的发展方向来说,推广普通话意义深远。在同一片阳光的普照下,在共同的雨露滋润中,东来西往的人,说着南北不同的话,彼此因听不明白而产生误会者比比皆是。要想达到民族团结,要想取得利益共存,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不说自明。

语言交流的障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幅原太过辽阔,语言太过复杂。北方的语言尚可以马马虎虎的听明白,而到了南方,离着几十里便听不明白对方说的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充分说明发音和吐字含义的巨大区别,因说话的吐字发音产生的矛盾数不胜数。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财物大流通,也提出推广普通话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什么叫普通话,就是在辽阔的中华版图内,居住在南北东西的人聚到一起,讲起话都能听懂,不会因听不明白或产生误会。也就是说,话要说得清楚,听得明白,这是标准。然而,现今对普通话的要求,似乎有些在内在与外涵上大相径庭,把标准的普通话放在了首位。很多人对这种过于苛刻的要求难以理解,在潜意识中,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推广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听懂,而非要求一定要像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或电视台的主持人那样,发音吐字如此之清晰,每吐一个字,每说一句话必定字正腔圆,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发音标准与说清听懂,这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该如何界定,让人感到困惑。

这里应明确一个观点,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什么,推广普通话与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能把普通话说到电台或电视台主持的标准有几人,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在所有人中的比例会有多大。如此违背常理的一刀切,岂不是有点矫枉过正的吹毛求疵之嫌。

愚理解,所谓的在工作中说普通话,就是来办事的人能听懂,达到不把彼此的意思理解错了就行,并不一定非得像广播电台或是电视台的主持人那样的字正腔圆。

天津地处北方,尽管话语中也稍有些地方特色,但并不严重,属于真正的北方语系,只要是学过现代汉语的人,东南西北都能听懂,所以在接待中注意避免一些极个别字眼的使用,控制一下发音习惯就行了。即便是天津特有的发音或发声习惯,只属于极个别的特性,在总体中微乎其微,稍有注意便能避免。可是我的这种看法却受到领导的批评,把一顶和上级领导对着干的大帽子,严严实实的扣在了头上,在百口莫辩的情况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满天飞的帽子到什么时候才能统统收回,即便是仅有一个留着,压在头上,那也绝对是有些担不起。我不具备有恃无恐的胆略,只可闭上嘴巴去遵从。

嘴上虽这么答应着,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糊涂地认为制定此条政策的人,不懂得汉语中普通话的真实含义。“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是普通话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难道天津搬到海南岛去了不成。算了吧,胳膊拧不过大腿,让说普通话就说普通话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南腔北调早已变成一种时髦,说什么不是一样给人听的,因此而变成一种被追逐的说话语音模式,流传千古也未可知。

其实我说普通话的基础是很好的,一来是天津是北京的近邻,再则便是我曾经服役几年,也或多或少的练就了一些说普通话得本领,更主要的是,我的工作性质一直奔波于祖国各地,习惯了与东西南北同胞的语言交流习惯,所以并没有感到说普通话有多大的困难。也正因如此,在接待其他单位的人时,我是说得一口绝对能听懂的普通话。

       在单位说惯了普通话,离开单位却经常遇到尴尬。说话语调转换不好把握,对受话群体容易混淆,形成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不算毛病的毛病。最突出之处就是有外人在场,听到一个说话口音与我发音不同的人,便会产生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变成普通话的腔调。这种发音的转变,让所有人都会因听起来不舒服而感到诧异。

那天,我的侄子到我家来,并且约了他的六叔(天津人叫六伯:发bai音),就是我的六弟。我弟弟听到我说话的腔调后,便拿我开玩笑,说是一看侄媳妇来了,连说话的语调都变了。侄子的媳妇不是天津本地人,说不好天津话,而是满口的家乡普通话,我听后条件反射,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说话的腔调,一口的普通话,弟弟听后感到别扭。这种非主观意识的习惯,让我在侄媳妇面前很是没面子,好像我是故意拿她当外人似的。

       我虽未因此抑郁成疾,但也随着这种毛病的加重,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使我形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毛病,那就是除了自己家里的人和单位本地的同事们(单位的外地人对我说话强调也有影响),只要听到有一个“外人”说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改变语调,一口的普通话。但等你脱离开这种环境,你听到的既不是广播电台的播音,更非电视台无味的啰嗦时,听你发音的很多人中,对你的这种普通话的腔调非常反感。你在他们心目中是装腔作势,甚至是妄自尊大。而我则是妄自菲薄,时刻怕陷入被人看不起的境地。有时甚至感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直冒凉汗。

有一次兴致使然,几个朋友凑到一起喝酒,刚开始特别注意说话的腔调,随着喝到肚子里的酒渐多,自己的警惕性也就随之放松。服务员的几句南腔北调,被引入歧途,又习惯成自然,条件发射的说起了普通话。刚开始一个朋友冲着我直笑,我并没注意,竟至发展到冲我摇头的地步,终于引起了我的注意,便问究竟。他说听我说话感到别扭,又不是出席什么重要的场合,不就是随便喝杯酒吗,至于这么拿腔作调的嘛,还装腔作势的来个“老和尚放屁——京调的”,至于吗。别装模作样,听起来显得很生分,彼此疏远了感情,得不偿失。随随便便多好,显得亲热。

       他的话令我尴尬,怎么一再注意还是闹出如此低级的笑话。我赶紧对大伙解释。他们听后却大发感慨,说是遵守单位的规定没错,但咱们在一起喝酒,就别管那些王八屁股——规定(龟腚)了,这里又没人扣你的工资。

       就是我这积重难返的毛病,引起一阵接一阵的哄堂大笑,虽然烘托了喝酒的热闹气氛,可我却久久地陷入了沉思……

 

                                                        二零零九年四月八日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叔洪原创文学 2015-12-29 09:11
谢谢老朋友的鲜花!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