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如何做到既“实”且“活”

已有 373 次阅读2012-6-20 21:35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百家杂谈| 如何

复习课如何做到既“实”且“活”

               ——观摩学习江油市骨干教师献课的心得体会

 

江油市雁门初中    张乾松

 

阳春三月,雁门初中的校园吹进了屡屡新风——江油市教师进修校杨强主任一行率领三位江油市级名优骨干教师于2012316日来山区学校献课。江油市实验中学的李强老师献了一堂初三历史课、重华初中的陈显文老师献了一堂初二数学课、华丰初中的罗安平老师献了一堂初三化学课。本次献课活动在雁门初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分享了江油市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目睹了名师的风采,学校看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

我观摩学习了李老师的历史课和罗老师的化学课,受益匪浅。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我看到了差距和自己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尤其是他们将初三的复习课上得“实而有效、实而不死”,“活而有方、活而不乱”这种高超的教学技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的观摩学习收获颇丰。

一、实在显风格;实干见水平;落实出成效

1、目标落实。两位老师虽然是借班上课,在对学情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事先确定订的三维目标,但从其具体的内容的表述和落实上来看,他们的教学目标都明确合理、切实可行。这就确保了这两堂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来摆花架子、走过场的。以往我自己在上公开课,尤其是在借班上课时,有时把握不准教学目标,要么是力求面面俱到,生怕别人说这里那里都没有给学生讲到;要么是想当然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的目标往往过高、安排的内容过多,上课时完不成教学内容或目标、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结果费力不讨好。二位献课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很好的梯度,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明晰、合理,既能突出重难点,又能照顾到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他们能得到班上各种层次的学生的积极配合,高效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了理想的目标。

    2、内容充实。历史课的课题为“中国的外交”,化学课的课题为“空气、氧气”。两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可以分别归纳为:历史课“钩深致远一张网”,化学课“探赜索隐三类题”。历史课以时间为线索,跑点连线、围线成面、点面结合,将“中国古代的外交、中国近代的外交、新中国的外”三个部分的学习内容交梳理得脉络清晰,史、论分明,形成了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图。这样既避免了上课内容杂乱无章或挂一漏万,又能使学生对哪些是需要识记的史实、哪些是需要理解结论、哪些是需要运用的原理和素材一目了然。化学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考点问题化、习题化,将全部的教学内容编排为基础过关、巩固练习、能力提升三类习题41个小题。老师在授课时根据需要选用重难点进行突破,依点发散、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这种将知识点的呈现和学习问题化、题型化的技巧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3、训练扎实。两位老师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训练,尤其是突出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强调了解题的正确性、规范性的要求,把目标直接瞄准中考、瞄准得分技巧,避免了学生“只学不练,等于白干”。例如,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罗老师,他教学经验丰富,熟知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题时可能会犯哪些表述不准确、表述不完整的毛病,所以在授课时、评讲试题时特别不忘指出学生应该留心之处,并且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表述有什么差异。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老师教风严谨的体现,更是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

    4、导学务实。两位老师在课前都精心准备了授课用的教案和学案。而我们在上课时、在学校检查教师的工作时往往强调的只有教师用的教案,而忽视了学生用的学案,致使学生在课前不知该如何预习、在课中被动听讲、在课后不知如何巩固和拓展,学生没有形成课前自学、学在教前、以学促教的能力,也没有形成课后反思、清理补救、归纳拓展、巩固成果的习惯,所以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历史老师引导学生用网状图形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系统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化学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从现象到本质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导学内容、导学手段看起来很平常,但用起来却很有效,而且都合符所教学科的特点。

二、教材用活;教法灵活;思维激活

    1、活化教材,学生温故而知新。教师最大的挑战就在于要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明天的生活,所以新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果教师没有新鲜的招数、抓不住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就会对复习这盘“回锅肉”不感兴趣,因此在复习课中往往会出现在学生没有“食欲”的情况下,老师只有“津津有味”地“灌输”、“独白”或“唱独角戏”。我观摩学习了二位献课老师的教学,得到了一些启发。第一,他们忠于教材,但不依赖教材。他们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改变了呈现方式。历史老师以引导学生重现已有的知识去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呈现复习内容;化学老师以丰富多彩的问题和试题的方式重现教材的知识点。第二,他们活化和拓展教材,但不脱离教材。历史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勾画教材中的小结作为部分授课内容的归纳;化学老师引导学生重温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两位老师都留意使学生树立复习时回归教材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试题千变万化都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2、教法灵活,突出课堂的生成性。复习课因为容量大、时间紧,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的讲占据主导地位和大部分时间,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只好走马观花、忙于应付,更谈不上教与学的生成性。但二位献课老师以其灵活的教法避免了这一现象。他们在知识的梳理时以导为主,在订正习题答案时以点拨为主,中间穿插讨论、思辨、点评、猜测等教学技巧。这种灵活的教法使得课堂的节奏有张有弛,学生能从容不迫地听讲、思考、练习、表达和分享,而不是忙于机械地听讲和笔记。自己在今后要提高教与学的生成性,还首先得学习献课老师灵活的教法,避免一讲到底或以教代学的毛病,以便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展示和分享。

    3、学生思维激活,体验思维的乐趣。雁门的学生习惯于说自己到学校“念书”,而不是说“学习”,这反映出山区学生学习理念的滞后。如何把学生受教育的理念从“念书”提升到“学习”和“探究真理”的层面、如何将教师的执教的意识从“教书”升华到“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境界,这一直是让偏僻的乡村学校头疼的问题。或许我们能从献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一些启示。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历史老师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总括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列举具体的历史事件,再根据这些历史事件得出结论、推演出意义。这种方法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思维能力。化学老师不断熟练地运用“如果”、“假如”一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运用“如果我们反起想,……?”的问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两位献课的老师不仅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一点尤其体现出了教改和课标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借鉴,因为某一陈述性知识也许能让学生炫耀一阵子,但一种思维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受益一辈子。我们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学越死、越学越没劲”,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还得从教师“越教越死、越教越没趣”上去找。我们只有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竞相开放、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我们的教与学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否则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只需识记的知识皮毛而已。

   

    通过观摩上述两位老师献的课,我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的教学特色至今还让我回味不已:老师的历史课是“川剧”,他的一招一式都很到位,韵味十足;罗老师的化学课是“四川散打评书”,每句每段都很鲜活,余味无穷。但无论属于哪一种,他们的课都体现出了教学的艺术性,里面都有实实在在的真功夫,都有郁郁葱葱的生命力。这些正是我作为教师所要追求的东西。

                                                     201231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