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谁是诗歌创作第一人

热度 11已有 123 次阅读2014-4-8 18:12 |个人分类:李秀亭论文集|系统分类:百家杂谈| 诗歌创作, 第一人, 归来兮, 诗经

 
 
 
 
 
 
 
一 诗歌创作谁是第一人
 
漯河市李秀亭
 

    中国的诗歌不是一开始就是像唐诗那样押韵合辙的律诗和绝句,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呼唤,或者是一种感叹,或者是一种激动。最早的诗歌应该是传说中的感情释放。据传,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与专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一别就是十三年,那种失去月夜缠绵的思夫之情,可以说是千言万语难说尽,万语千言变成一声“归来兮”,而后便在高高的山顶上,化着了被今人渴求一看的“望夫石”。明代御史张士隆曾赋诗《题望夫石》:

亭亭独立向江滨,四伴无人石作邻。

云鬃挽成千载髻,娥眉淡扫四时春。

霜为腻粉凭风傅,霞作胭脂仗日匀。

莫道岩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精神。

由此可见,人们对这“归来兮”之后,仙化而成的“望夫石”还真是情有独钟啊!不过,这毕竟是传说,诗歌的产生,也应该和其它文学艺术一样,来源于劳动。古人之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今人只能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大胆的推测和想象。按照鲁迅的说法,这诗歌是初民在群体劳作之中,身体动作不协调了,兴高采烈了,便会有节奏地喊着“哼唷哼唷”的号子,以此振作劳动者的精神。可见这诗歌是和劳动分不开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文学的起源,是从诗歌开始的。的确,从中外文学史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学,诗歌总是走在各种文学样式的前头,我们可以说,诗歌是文学艺术的先遣队,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排头兵,因此,所谓文学的起源,实际就是诗歌的起源。但是西方的一些文学史家,往往孤立地论述文学的起源,未能以联系的观点看待文学的各个部门,一谈到诗歌的起源,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特别刺眼,鲁迅在前期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但是,鲁迅的一生,越到后来,就越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诗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影响,进行整体性的考察。他在早期,谈到诗歌的起源时,已经表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经历前期的思想变化,进入后期,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对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散布的诗歌起源于宗教、情欲、游戏等等说法,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甚至是无情的讽刺和挞伐,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诗歌起源于劳动,并以口耳相传的民歌形式,走在整个文学发展的前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充分的阐述。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古人早就知道“诗言志”的道理,自然产生最早的诗歌也是人们感情的抒发。可见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而产生,因劳动而发展。《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中也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古人劳作之余,“三人操牛尾以歌八阙”,便是舞蹈与诗歌配合的明证。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我国最早有文字表述的诗歌,就是《诗》了。虽然,编书成册较晚,但是,《诗》中的诗歌,早已用在了王宫贵族,平民百姓之中了。至于没有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可以想象是相当多的,可是,无以证明,人们也只好把《诗》作为最早的文学作品了。《诗经》共收集了三百一十一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六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完整的诗歌三百〇五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至今人们也只能把《诗经》尊为中国诗歌的先祖了。后人公认《诗经》中的“风”是无可置疑的精华。
诗歌起源按说原始社会应该是她的源头,可是,先民一是没有文字记载,二是疲于刀耕火种,捕鱼射猎生活,尽管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发出的欢喜和悲愁的韵文,但是谁也不能说出那声韵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作者姓名,更没有版权可言,但是,就是这些无名无姓无版权的诗歌,给我们留下了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特别是《诗经》的“风”,那完全是劳动人民对当时生活的一种带有韵律的真实反映——或歌颂爱情,或控诉剥削。论内容可谓相当全面。风、雅、颂完全反映出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不同心声。《诗经》中那“赋、比、兴”的写作方法,至今人们还在探讨、应用。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诗歌殿堂里的宝贵财富,除了《诗经》之外,便是《楚辞》了。屈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博学洽闻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恪守原则,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奸言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国人死伤无数,相枕而亡;江山社稷,毁于一旦。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了,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报国的满腔热血,却无丝毫的回天之力,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无不悲痛欲绝,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至今人们每到端午节这一天,还要放假休息,包粽子,赛龙船,以此表示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和浪漫主义诗人,饱含热情的虔诚敬意。
屈原虽然没有在政治上有所大的作为,但是,正是这政治上的无为,使他成为了万古流芳的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留有真实姓名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就回答了今人所提出的“你是愿意活着留名呢,还是愿意死后留名?”这样严肃的问题。**屈原的士大夫之族,也许活着时是珍馐美馔,笙歌燕舞,醉生梦死,可是,百年后却成了千人指,万人骂的历史的罪人。这就是“活”与“死”留名的不同。屈原的《楚辞》不只是感情的迸发,更是诗歌发展的真实颂歌。至今不少人几乎都会不假思索的说出“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过,屈原的诗歌成书也是后人编撰而成的。到了汉代时,才有热心的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尽管《诗经》和《楚辞》非常有名,但是,这样的诗歌,还不能成为人们特别喜欢的诗歌形式,这两部诗歌总集的内容和写作手法,还不尽人意,加上有些诗句难于理解,所以,诗歌到这里只能算着中国早期的诗歌,她还有待于发展和提高。
10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乞颜若风 2014-4-14 14:55
解析深刻,见解独到~~
回复 李秀亭de专栏 2014-4-16 23:16
谢谢朋友指教。希望躲到寒舍一坐。
回复 静寞芷言 2014-4-21 18:18
拜读佳作,耳目一新!谢谢!
回复 小汤诗情 2014-5-9 13:11
支持朋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