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词写诗人之一百一十六,清平乐·郑燮

热度 8已有 91 次阅读2017-9-23 22:22 |个人分类:诗词集|系统分类:诗词歌赋

作诗词写诗人之一百一十六,清平乐·郑燮
诗情画意,意蕴平生事。骨重神寒兰竹异,雅言虐风流人脱逸。石心铁胆柔肠,为民则泽离官,囊囊萧萧两袖,糊涂聪慧皆难。

注: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的题画诗独树一帜,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题画诗在他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郑板桥将书法与画糅合在一起,还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不分割。如《兰石图》,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既深刻揭示兰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书法艺术替代皴法的艺术美。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另外,在许多兰竹石的画幅上,他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守成规,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画亦随之增色。所谓行款得体,即是视画面的实际,进行构思,讲究构图的形式美,因而他将题画诗或长题于侧,或短题于上下,或纵题、或横题、或斜题、或贯穿于兰竹之间、藤叶之间,断断续续地题,观其形态,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郑板桥作品《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咏物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七---八号。江苏兴化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牌楼北路二号。河南范县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河南省范县辛庄乡毛楼村墓地 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北,郑板桥林园陈列室西侧,旧地名郑家大场椅把子地1964年,为纪念郑板桥逝世200周年,当地政府重修郑板桥墓,将其迁葬于鹦鹉桥畔海子池中方壶岛上,1995419日,郑燮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7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大闲人 2017-9-26 16:02
欣赏佳作问候朋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