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围城》后的新思考

热度 4已有 116 次阅读2016-4-2 11:42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围城, 钱钟书

      记得上一次看《围城》是十年前了。若不是那天在书柜中偶然翻开了曾被我用年画纸包的好好的原著,我想这部我最爱的国产电视剧可能不会在这时复习。这一次的温故,剧中那些太过讽刺笑的对白依然吸引着我。尽管对其中的经典对白早到了熟烂的地步,但这又一次的观剧却同样让我如初看它般兴致浓浓,甚至依然有恨不得一口气把这十集全看光的急迫感。

      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先生的文笔,这部描写上世纪民国抗战年代的作品就是在21世纪的当下,特别是在各类IP剧引领观剧热的此刻,仍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它能让当下的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感悟。一直觉得《围城》中透露出的文字语言、人物个性之魅力是这么多年来都鲜有作家能及的。这一次观剧坦白讲与怀旧无关,只是单纯的很想再看一遍。如果真要找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在再看中品出新味道来。这些天独自对着电脑屏时而笑出声、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对着剧中的方鸿渐、赵辛楣“说话”,自己真是完全进入了其中。直到昨晚看完最后两集,心情一下从之前的乐在其中转到了沉重。其实对剧情早已烂熟,但每次看到这最后的时刻我都伤感着。只是这一次的伤感和以前不同,以前只是很单纯的觉得方鸿渐最终落到这样的地步让人心疼。曾经我一直蛮同情方,因为总觉得他从一个先前洋气十足的人沦落到两年后衣不附体般的境遇,实在太可怜。但这一次看完,我突然觉得方鸿渐的命运其实无需我的同情,进而在想造成方鸿渐如此悲剧的主因是什么。早了解《围城》把那个年代各类所谓的旧式文人众生相和生存欲望及现状刻画的入木三分,但主人公方鸿渐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呢?思考了一夜,只想从自己的认知中分析出原因。我以为方的悲剧结局除了当时社会大背景外,归到底主要还是他个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太想去进一步了解钱老创造“方鸿渐”这个人物的初衷是什么,只是在我眼里,方鸿渐在学业上事业上均一直碌碌无为,而在感情上本是很有女人缘的,但在情感生活上也落到失败之极的现状.......这一切的恶果主要皆因其懦弱又耿直的个性,以及其身上常透露出的旧式文人特有的清高和酸气。

      有时会想,为什么钱钟书先生没有续写《围城》呢?其实一直蛮有兴趣对方鸿渐后来的命运再追踪下去。但直到现在我也想不通,为何钱老把方的故事止步于此。虽说小说写到此,通过方的人生际遇也早把“围城”的内涵诠释的很到位了,但对我这个最忠实的《围城》粉来说,真的好希望钱钟书能把方鸿渐的人生写到老年。 不过,当然自知这只是作为读者(观众)的我一厢情愿般的夜谈期愿罢了。


后记:想来有些不应该,看了N遍《围城》的我才第一次为此专写了篇观后感;想来更有些不应该,看了N遍后才“悟“了这么个早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之前每一次的观剧,我居然都只是在重复着先沉醉于钱氏讽乐后以叹气的表象中。如此想来,这实在与我这个自称的《围城》铁粉的称号太不配了呀。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四维广土 2016-4-20 00:19
爱看书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