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寿阳失本步》想到的

热度 1已有 245 次阅读2009-1-8 19:26 |个人分类:闲言碎语(杂文)

 

                           从《寿阳失本步》想到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发催”,里面包含了游子思念家乡且保持着家乡乡土语气的信息和含义,因而在回到家乡之后得到了人们的赞誉,这里主要是因为“乡音未改”,因而家乡的人们听后感到亲切,愿意接近他。如果改称“乡音已变人不识”,恐怕就不会那么受欢迎了,其思想和意境的内容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原因很简单“忘本了!”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语言十分丰富的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即便是在书写上都使用汉字的汉民族,其书写出的汉字在读音上也是大相径庭,口头语言出了一定的范围别处的人是听不懂的。正应了那句古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把这句话用在对口头语言的形容上,是再恰当不过的啦。正因为中国语言的丰富的多样性,所以也带来了它的复杂性。且不说南北语言不通,就是普通话成分较多的北方,口语也有很多的差异。在说话发音的问题上,发生误会的事屡见不鲜。也正因为如此,为了避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我国在很早以前便推广普通话。新中国建立之后,更是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来大力推广。所以有人曾提出把普通话作为公众场合唯一的语言交流工具。但时至今日,推广几十年,仍然有相当数量(绝对是大多数)说不好或是听不懂普通话,可见普通话推广的难度有多大了。尽管人们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人越来越多,但和要求和需要相比是相差甚远。

为什么普通话的推广起来就这么难?我想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它的乡音所决定的。任何一种口头语言,任何一种方言,其中包括乡音土语,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都有一种乡情参杂在其中。这种方言,这种土语是当地人的“母语”,在当地人们听着不仅易懂,更感到亲切,因为在乡语中透漏着很多外地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内容,有极深的极复杂的感情参杂融合在其中,这里不仅渗透着乡情,还表现了你对家乡的一种态度,也就是对家乡感情的深厚与否。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重乡情的国度,不管是什么民族,概莫能外。不管在什么地方,当他听到和他一样的乡音,交流中使用和他一样的土语,便会感到十分的亲切,尽管你不是当地人,也会受到这样的待遇。中国有句古语,叫“人不亲土亲,土不亲话亲。”可见人们对乡音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在办一些事情遇到阻力的时候,更有“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来的畅快。你出门在外,身在异乡呆得久的时候,猛不丁地听到身旁有人说出一句家乡话,你浑身会感到一激灵,像是受到了刺激一样,会驻足的看着那个说乡音的人,如果那个人正在行进中,你会身不由己的跟在他的身后,为的就是听他说几句家乡话,你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这还不算最出奇的,如果你思念家乡的念头很重,你会赶上前去,和人家搭讪,尽管你和这个人素不相识,哪怕是你遭到那个人的白眼,你决不会有半点儿的羞耻感。如果那个人和你互通家庭地址,即便是相互间相隔几百甚至上千里,你也会感到莫大的狂喜。

当年我在离家三千里之外的杭州服役。刚离开的时候,对这种乡音的感觉倒也无所谓,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的变化自然而然的便一点一滴的增加。如果哪位战友的父母或是亲属来队,老乡们便都四面八方的聚拢过去,见上面,就为听那几句乡音。其实,在家的时候,谁都不认识谁,说不定还会因为稍有不逊便会与之争吵。而如今,却都要跑去看望一位以前素不相识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你看到了他等于看到了家乡,听到了他的声音等于听到了亲人的声音一样。长时间当兵在外的人,受环境和地理的限制,口音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即使老乡们在一起相聚,听到的也不再是那种纯粹的乡音了。所以一有亲人来队,听到了乡音便是一种莫大的满足。

乡音对于在外漂泊的人如此,对于那些喜爱外飘泊多年,突然回到家乡的人,就尤为重要了。因为你一踏进久别的家乡,乡亲们听到你的第一句话的声调,是判断你对于家乡的感情有多深的唯一的也是最简单的标准。这样就决定着你会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面前留下一个什么印象的关键所在。这种那个印象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有的人会轻视你,敷衍你,甚至有的干脆就不理你。在这方面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当年,我们几个一同入伍的人离开家乡,复原时回到阔别几年的家乡。其中一个乡音全无,乡亲们给他的评价是“离家每三天,南腔北调的,”这是表面上说出来的意思,更深刻的含义是“臭德行,连祖宗都忘了!”另一个则在保留了一部分乡音的基础上,稍不留神便会冒出几句令人听后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话来,乡亲们给他的评价是“还算凑合吧!”我在这方面是很在意的人,因为我时时刻刻想念着家乡,可以说是家乡观念比较强,当我一踏进家乡的那一刻,我便告诫自己,让自己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所以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我了。我的口音没有半点的改变,是纯纯正正的家乡话,就如同跟没有离开过一样,所以乡亲们都说“这孩子好,从小的时候看上他的就是这一点。”老人们是这么赞誉的。大街上釉我们的出现显得比平时热闹了许多,刚开始我们三个人被围在三个圈里,时间不长,那个“南腔北调”面前便没有人和他说话了,另一个身边的人没什么变化,而在我的面前,却是越围越多。这就是乡音未改的作用,这就是家乡土语的召唤,其力量多大无需多言。

对于这一点,不但使我,但凡有一点乡土观念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在这里我们有半点贬低普通话的意味,相反却是在弘扬和推广普通话。我的主导思想是,在你说话的腔调上要看清对象,分清听话的人群,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范围。当你出门在外或去办事的时候,一定要说普通话,因为那是为了便于沟通,印尼说话的对象并不是你的父老乡亲,听话的人也绝不会对你产生“忘本”的感觉,反而因交流的方便感到欣慰,提高了办事的效益。如果你回到了家乡,不管是异域还是他乡,当你一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千万要告诫自己,不要把在公共场合或是交际场合所使用的语音透露出来,哪怕是在不经意间的流露,也会使你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不信你就试试!

我不是反对人们讲普通话,普通话和家乡话并不矛盾,入乡随俗在某种程度上,所表达的也是这一层含义。在什么地方讲普通话,在什么地方讲家乡话,这里既有一个态度问题,也有一个技巧问题。如果你一味的为了保护自己的乡音口语,为了让父老乡亲们对你告到亲切和信任,就死抱着乡音不放,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是你那口纯正的家乡话,我敢说,即便是你不是处处碰壁,也会给你带来很多的不便,误会便会随时伴随着你,严重的会影响到你的事业的发展。反之,如果你回到你的家乡,无论对谁都是满口的普通话音,也会因乡情们对你的反感而是你碰得头破血流。

为了你的前程,为了更好的沟通,好好的学习普通话吧,因为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就是很好地推销了你,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便是你很好的名片!为了你在乡亲们当中的良好形象,千万别忘了你的家乡话,因为没忘记家乡话,便是将你的祖宗时时刻刻地记在了心中!为了你的乡情,好好地珍惜并保留你的乡音土语吧!因为这是你向乡亲们汇报是最好的内容!

??普通话和乡音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看你如何使用,运用得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日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