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形村??宏村 与 走进花山迷窟

已有 286 次阅读2009-11-24 14:06 |个人分类:我的浅白游记

                                          一     牛形村??宏村

          也许,是经过一番苦思、比较、讨论的结果,也许,就是一个瞬间的灵感,一个很朴素很实在的想法。
  

           ??牛形村,首开仿生学的先河,一个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民间村落悄然诞生在古老的东方古老的华夏。群山环绕中,一个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灿亮了一个天空,写活了一个文化。
  
   粉墙黛瓦、高伟的马头墙、弯曲细长的村中小溪流,就这么简单明快的色调在历史的迁移和沉淀中结构出古韵悠悠的流派,一种令人沉醉其中探究玩味细细抚摸咀嚼的徽派人文。
  
   牛肚牛胃牛肠牛身牛角牛腿那么恰到好处地集消防、用水、防盗、调节温度、实用与美感于一体!
  
   牛形?为何是牛形?谁的智谋谁的创意?谁的这么朴素奇巧的构思?
  
   村前的南湖又形如一把弓箭终年护卫着善良质朴憨厚的村民。
  
   善良质朴憨厚?这不就是耕牛的品性?(那时耕牛可是农家宝啊!)任劳任怨,踏实奋进,在四季里耕作、生产、增值、生存!这不正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哦,来了,我们就造一个群居的牛形村吧,让村民世代安居其中,以牛的精神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不虚假不取巧不作恶不损人不吹嘘不添乱不好吃懒做不华而不实……
  
   我们不是为了什么不朽的艺术而设计,也不是为了它能走进画中能在百年后被高高捧起而刻意建构,我们也没有那样空虚的远见,我们只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得以改善能得以便利和安稳我们的故园能得以长存;为了冬暖夏凉、为了取水和浣洗不再跑远路……无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都有这么一个大家庭般的故园牵扯着我们,这么一头牛在那群山环绕中温情地慈祥地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的拼搏与努力始终有一个清醒有一个归宿,情感不会因挫折因困苦因迷惘而沉寂而颓废而荒废他乡。
  
   起步、回头。我们起步是为了无愧于回头;我们回头是为了坚定我们的起步。
  
   村里有学堂有书院,这不是摆设不是装点高雅这是实用,是我们的自我更新也是让子孙后代们不再那么含辛茹苦颠沛流离,这是我们的一个梦。
  
  
   导游在一旁绘声绘色的讲解,使游客们或多或少地有了些接近于古人的体味与想象。只是如看电影般眼扫而过。
  
   但我常常走神于某一扇门某一个木雕石刻某一个存留的古器某一个厅堂或厢房或一堵墙壁!
  
   我想,在对它有个较全面祥尽的了解后,在某一个清晨或是黄昏,独自一人轻手轻脚不再脚步匆匆地而是无拘无束徜徉于村头村尾村中的每一个角落,贴近它融进它想象它理解它。那古老的院墙那古老坚实的青石板小道那小道旁墙根边流过的数百年的涓涓清流那厚重的木门那方的圆的柱子那古色古香的器具那精雕细琢的窗格屏风那高大的马头墙下时间老人涂刻出斑驳线条的屋壁,期间流动着多少往事多少岁月烟尘!如果细细地倾听,一定能听到那作古人的喜怒哀乐!一代人的脚步沉静又一代人的脚步叩响!如果我是“牛身”上的一分子,如果我是从几百年前走到现在 …… “一袭烟雨罩江南,两袖清风论古今”。谁的感悟与低吟?谁的面目与写照?
  
   我匆匆地回一回头,青山前碧波旁的宏村似乎一直在回忆它的由来它的一步步的有着五味杂陈的历史。
  
   游客一群紧挨着一群正蚁行在“牛身”上的各个部位。我想,他们应是轻手轻脚般的虔诚,如同面见一个与世隔绝多年突然又被发现而出现在面前的得道高僧那般轻手轻脚的虔诚。
  
   走出村口有些远了,上旅游大巴时,再次回头望去,呵!牛形村,清清爽爽中透着历史的迷离,好一幅水墨乡村!
  

                                               二    走进花山迷窟

          穿过一片宽阔平展的河滩地带,面前现一条长长的并不十分宽广的河道,河道里有水,此时水很浅很平缓,大概就是地理上标的新安江了吧。
  
   一条缆绳木板桥高高地横过江面。人在桥上走,桥身就左右晃荡开来,越是胆小不敢抬脚它越是晃荡的起劲,令你忍不住要扶着两边的铁扶手,而如果你无视它的晃动,只管往前走,它也就拿你无奈。
  
   桥的对面是一座近似螺旋形的白色建筑,建筑后面、江的对岸便是一溜低矮的不超过一、二百米的普普通通的小山丘,迎面望去,葱林前现一排猩红的大字“花山迷窟”。
  
   入山前的这桥这建筑这江面这山中的四个遒劲的大字在人心头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探究的情愫。
   36座纯人工的大石窟,竟使得这貌不惊人的绵长的小山丘在沉睡上千年后突然醒活过来且拨开蓬草藤蔓越山越水声名远播闻名遐迩。在黄山的光环遮荫下,花山着实显得微不足道,如同一个村姑坐在富贵堂皇亮丽大气的殿堂的一隅,毫不起眼,极易被忘。可它竟成了北纬36°上的一朵奇葩!好似那个村姑突然起身很自然地站立在殿堂中央,那么的俊秀朴素、乡韵有致,一下子吸住了所有过往的目光。
  
   无佛像无文字无壁画无图腾无艺术雕刻无宗教活动迹象无任何资料记载,只赤裸着一组组锤凿的石柱一面面斧削的石壁!
  
   奇迹,因为有无数个疑问、无数个不解的迷团。只要上网搜查一下“花山迷窟”,就会知道关于它的奇妙和飘着迷雾般的疑问和今人的种种猜想。
  
   它为何诞生?它是哪朝哪代什么人所为?为何有如此庞大的工程?用什么工具开凿?它有何作用?那挖出的石料又到哪里去了?这是最所有的迷问中最初的疑问。它是一个古迹,一个静寂的没留下任何迹象除了岩壁上当年的凿痕印迹外令今人百思不得其义的古迹。
  
   一个人是不敢走入这样的石窟的,这千年的洞窟中会让你身心无处安放,那大大小小的洞中之洞、大大小小的石柱、石壁、还有石池中的翠绿的水加上现代灯光映照出的玄幻的色彩会吸走你的思绪你的力量令你有种不再是你般的恐惧。尽管它无任何文字壁画佛像图腾来左右你。除了石柱、石桥、石水池,石屋、石壁、石廊、石洞组成的怪异的结构外就是一片又一片空旷。而这石桥石屋石水池似乎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人的居住。于是就感觉他们正在某一极隐蔽处窥视着你,因为在这洞的深处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远处洞口,可洞口处却见不着这洞窟的深处;那如巨人腿脚状的支撑着洞壁的石柱也似乎正在有力地一步一步地动了起来。
  
   与北纬36°上其它的奇迹迷点相比,花山迷窟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凶险、玄奥、怪异、反常和超乎人类的想象及超时代的似乎不是当前人类所能为的技术水平与力量。它那么温和的山青水秀地可近可触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呈列在世人面前。可当你走进这个巧夺天工的洞窟时就会浮想万千、迷问重重,却终不得头绪。
  
   或许当打开了所有的36座石窟后可能会有些许新奇的发现和突破,也或许迷还是那个迷。当然这个探究不是我这个游客一介平民所能为的,我只是在导游的述说下与众人一道称奇惊叹浮想……
  
   我只是赞赏它的那朴素的环保意识。那融入大自然与山水为伍的朴素高尚的情怀。
  
   不占田地不破坏山坡山形不破坏山体植被!草木依然葱茏,花香依然在它的季节里绽放,虫鸟依然在各自的天地里鸣唱。
  
   当我从曲折幽深?环奇异的石窟内走出洞口时,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那青葱的山林和洞口边的花草,我突然感觉大自然真好,它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旦夕相伴里!
  
   从任何角度望去,它都是一溜毫不雄奇险峻没有林深谷幽奇峰危崖的低矮的小山,不高调不张扬不叫喊不做作不拿各种怪异的图案与颜料来粉饰来媚俗来讨好,朴朴素素、青青翠翠地在并不宽广、急流奔腾的新安江畔绵延着它的只有5公里长的存在!
  
   也许正是选取这样的貌不惊人的山势和不破山林不坏土壤的思想,才不被世人在意才能掩蔽在林木藤萝中经过数次人世的变迁得以久存的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阿杜 2009-11-24 19:02
质朴为文。

QUOTE:
以下为人自然的回复: 问您冬日好!
回复 山叶 2009-11-28 10:30
写的不错。

QUOTE:
以下为人自然的回复: 谢大师的赏哦!呵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