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热度 2已有 35 次阅读2018-1-28 10:39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毛泽东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论文)

 

                                       (一)

    毛泽东同志在亲自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要富強,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那么,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事实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说: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要优越得多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工业来看,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生产力的发展一直是非常缓慢的。解放前五十多年间,全国除东北外,钢的产量一直只有几万吨;……但是全国解放不过七年,钢的产量便已迏到四百几十万吨。旧中国几乎没有机器制造业,更没有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而这些现在都建立起来了。(以上引文均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3页)从农业来看,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口众多、已耕土地不足(……),时有灾荒(……)和经营方法落后,以致广大农民的生活,虽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的农民只占比较的少数,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扔极性。这就是说,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对于他们说来,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以上引文均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79页)一九五七年,在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毛泽东同志再次指出: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变化了,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地拥护这个大变动,因为现实生活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同上书,第403页)

    另一方面,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的国情特点出发。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说: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26——627页)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虽然没有提到社会主义是不是中国式的,但是他对中国的国情特点是十分強调的。他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同上书,第596页),我现在还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同上书,第749页)。毛泽东同志曽经批评过那种理论和实际分离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同上书,第756——757页)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要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同上)等等。

    对于中国囯情的特点,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曽有过多次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两点:第一,人口多: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2页),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同上书,第295页)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同上书,第387页)第二,底子薄:我曽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同上书,第288页)

    正因为我国有以上两个特点,因此要建设富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实行长期奋斗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亇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強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同上书,第399页)

 

 (二)

    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而且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点。

    第一,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囯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27页)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对我国工业、农业、囯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现代化,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同上书,第5卷,第144页)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同上书,第375页)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上书,第366页)

    怎样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呢?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许多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例如:关于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同上书,第400页)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理论;关于实行増产节约,反对鋪张浪费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同上书,第400页)讲究经济效益的理论;关于既努力向外国学习,又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对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目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首先,关于我国的国体。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释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其次,关于我国的政体。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并解释说: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和自甴;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

    再者,关于民主的性质。毛泽东同志指出: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在人民內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健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蒂,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以上引自《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6——368页)很显然,毛泽东同志这些论述,对我们当前反对资产阶圾自由化倾向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三,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对中国的古代文明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585——586页)这里,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了农业、工业、科技、军事等物质方面的文明,而且还提到了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等精神方面的文明。

     毛泽东同志一向強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曽向全党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同上书,第1卷第624页)并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同上书,第5卷第6页)

    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方面,毛泽东同志一向把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他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还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在讲到思想政治工作时指出: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象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沒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并谆谆告诫说: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以上引自《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85页)毛泽东同志这些论述对于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清除精神污染,无疑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三)
    毛泽东同志虽然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还不够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因此,这方面的论述还是初步的、不够完整、不够系统的。有些问题当时虽然提了出来,但并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尤其到了晚年,错误地提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林彪、四人帮又利用这个错误,大批唯生产力论,大搞全面內战全面专政。这样,就给毛泽东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使之未能放出它应有的光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才使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得到了真正的恢复和发展。一九七八年底,党的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一九七九年三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文选》,第149页)并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上书,第150页)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九八零年一月,邓小平同志又在《目前的形式和任务》的讲话中,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第一,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第二,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四,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一九八一年六月,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即: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強国。一九八二年九月,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的基本的指导思想。

    由此可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生前在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同时,它又是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研究新情况、解決新问题,使之丰富和完善起来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但没有失效或过时,而且正在并永远指引着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我们党目前所实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但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偏离或背离,而且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真正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

 

  (此文发表于1983、12、26 合江地委党校系统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研讨会,署名王振岳;又发表于1984、5、25 黑龙江省委党校教学动态第二期,哈尔滨,署名王振岳。)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