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和战斗性

热度 1已有 50 次阅读2018-1-28 10:30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论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和战斗性(论文)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在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后,被恩格斯所称作的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換句话说,就是揭露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论马克思》第11页)又说: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论马克思》第15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自建立至今的一百一十多年来,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这一伟大学说,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斗争中,在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一)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从商品和货币的研究入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搾取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可以说,从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到剩余价值的灭亡,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全过程。

    剩余价值的产生前提,一是商品流通,二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要从事资本主义生产,就必须首先把资本家手中的货币变为资本;货币要变为资本,就必须使货币带来剩余价值;货币要能带来剩余价值,就必须能买到一个能进行价值増殖的特殊商品——劳动力;货币要能买到劳动力,就必须使劳动力成为商品,使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殖大于自身劳动力的价值。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关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论》第一卷193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増殖过程的统一。雇佣工人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作为具体劳动,它改变生产资料的旧形态,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同时把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作为抽象劳动,它

又创造新的价值。新价值一般都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超过劳动力价值又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搾取方法,归根到底是两种: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用延长工人工作日,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榨取剩余价值。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榨取剩余价值。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学说是建筑在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它是科学的。

                                               (二)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1、有了剩余价值理论,才科学地论证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才出现了资本积累理论;2、有了剩余价值理论,才科学地论证了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才出现了再生产理论;3、有了剩余价值理论,才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各剥削集团争夺剩余价值的斗争,才出现了剩余价值瓜分理论。可以说,没有剩余价值学说,就没有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其次,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解決了资产阶级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未能解决的许多难题。例如,在对资本本质的研究上,重商主义者把资本说成是生出货币的货币。(《资本论》第一卷177页)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把资本说成是不断増大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177页)他们都没有说明资本的本质。而只有马克思才解决了这个难题。马克思首先把货币在流通中带来的増殖额叫做剩余价值,进而把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叫做资本,并指出资本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再者,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推翻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来源的种种谬论。关于剩余价值源泉问题,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散布了许多谬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一一做了批驳。其一,庸俗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指出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产生,无论按价值交換、不按价值交换、或者贱买贵卖、投机取巧等,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其二,庸俗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带来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指出生产资料价值是过去劳动所凝结的旧价值,它只是随着使用价值的改变而转移旧价值,而不能发生任何价值增殖,即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其三,庸俗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劳动服务的报酬。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是资本的灵魂。(《资本论》第一卷260页)这就是说,资本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资本的活动,都是剥削剩余劳动的活动。根本不叫什么劳务,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劳务报酬。此外,庸俗经济学还制造出所谓节欲论最后一小时论等谬论,为资本主义剝削进行辩护,都被马克思批驳得体无完肤。马克思指出: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资本论》第一卷260页)又说:资本的目的不是满足需要,而是生产利润。(《资本论》第三卷285页)这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剝削的实质。

                                              (三)

    自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一百多年来,世界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大变化。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从无到有地在许多国家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一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创立起来的。但是,它的适用范围及其理论意义却不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学习剩余价值学说,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剩余价值学说,对我们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没有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往往把一些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如商品生产、按劳分配、经济核算等,都当成资本主义去批判。这除了政治原因以外,理论上的原因就是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錯误地认为致富就是剝削,商品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很大损失。这从反面证明,弄不清剩余价值学说,就无法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学习剩余价值学说,对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不仅论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而且也论述了一般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仍然是商品经济,存在商品和货币,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存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増殖,存在资金、成本、利润等等。这些概念,在形式上都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些相似。因此,我们可以从剩余价值学说中,学到一些加強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础理论。

    三、学习剩余价值学说,对于加速我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总结自己经验和学习外国经验外,还需要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剩余价值学说中,有关用少量投资获得多量收益的理论,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法増加剩余产品的理论,用发展科学技术的内含方法扩大再生产的理论,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理论法宝。只有学好这些理论,才能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占用,获得尽可能多的满足人民需要的社会产品,才能实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并尽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此文发表于1983、3、1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署名王振岳;并发表于1983、3、14黑龙省社联社会科学动态増刋题目索引,哈尔滨,署名王振岳。)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