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词写诗人之八十五,一斛珠·李东阳

热度 8已有 190 次阅读2016-8-7 15:21 |个人分类:诗词集|系统分类:诗词歌赋| 东阳, 诗词

            作诗词写诗人之八十五,一斛珠·李东阳

高才绝识,文坛独步期时是。文章可比孟韩氏,一首诗词、滋味浓及美,存古脱凡扬新意。规字体又竞韵语,纯雅书法盖碧玉。德业稷契,问世间谁知?


注:1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书隶书

     李东阳擅长山水诗,有一些描写山水的诗篇,忧国忧民的情绪贯穿其中。如其《望岳》首长诗,一方面描写了半空翻碧浪,平陆走苍龙。紫爱沾岚湿,青怜泼黛浓的泰山景观。另一方面又发出岁旱当忧国,民劳恐病农的感。从这些山水诗不难看出,李东阳是一位具有民本思想的、较为正直的封建官吏,即使描山画水,他也总是忘不了国事民瘼。

    在《浮客户》诗中描写船民生活:江南人家船为屋,白发长年水中宿。生儿不识徒步劳,生女赤脚随波涛。从诗可见,白发苍苍的老人长年漂泊于水中,即使是小孩也要随波逐涛,劳动者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李东阳在家乡茶陵吟道:春尽田家郎未归, 小池凉雨试絺衣。园桑绿罢蚕初熟, 野麦青时雉始飞。该诗写出了农村妇女春末夏初正葛布缝衣,摘桑养蚕一派劳动繁忙,生机勃勃的景象。透过这些诗,反映出李东阳关心民间疾苦,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李东阳论诗声、色并重,他认为诗歌的较高境界应该是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他要求以此为准绳来辨别唐音、宋调:试看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他推崇盛唐诗特别是杜甫诗, 就要求人们先知唐调:长篇中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调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然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学杜也(以上引文皆见《怀麓堂诗话》)正因为李东阳有这样的理论主张,所以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不仅注重色泽耀眼,而且注重音调和谐

他能写出气势磅礴的《长江行》奇形异态不可以物象,但见变化无终穷或如重胎抱混沌,或如浩气开穹窿;或如织女抱素练,或如天马驰风鬃;空山怒哮饱后虎,巨壑下饮渴死虹;或如轩辕铸九鼎,大冶鼓动洪炉风;或如夸父逐三足,曳林狂走无西东;或如甲兵宵驰聚啸满山谷,或如神鬼昼露万象出入虚无中。吁嗟乎,长江胡为若兹雄,人不识无乃造化之奇功给人以一种雄奇奔放的阳刚之美的感受。

他还能写出具有旷与奥这种美的类型。如《江中怪石》:突兀山城抱此州,江间怪石拥戈矛。随波草树愁生罅,骇浪蛟龙却避流。岂有喜晓能砥柱,只多冲折向行舟。凭谁一试君山手,月落江平万里秋。

    中期,他所写的山水诗作寄寓感慨较为深沉一些,如在南京时写的《登清凉寺后台》:虎踞关高鹫岭尊,四山环绕万家村。城中一览无余地,象外空传不二门。人世百年同俯仰,江流中古此乾坤。南都胜概今如许,归与长安父老论。又如他离开南京时写的《望龙潭驿》:谷口斜通驿,山根半入江。磴云朝拂翠,岩雨夜闻淙。水静帆来稳,天空鸟去双。向来羁泊地,幽思绕离缸。这些诗都能引发读者一些理性化的思索,决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化欣赏山水上。

    李东阳善于写景,他在《游岳麓寺》吟道:危峰高瞰楚江于,路出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 四山风雨一僧寒。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 鹧鸪声里独凭栏。这首诗写出了山的高峻,道的险曲,寺的宏伟,景的幽深,并透出一股孤独苍凉之气,是历代吟咏麓山诗词中情景交融的一首。

文学方面,李东阳主要有三点主张:主张学古,反对模仿言由心生,诗文真情知言养气,文主于气。有学者评论李东阳:“高才绝识,独步一时也,而充之以学问,故其诗文深厚浑雄,不少屈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尽脱凡近而古意独存。每晚豪伸纸,无趣溢发,操纵开阔,随意所如而不逾典则。”

李东阳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后有清人辑编《怀麓堂集》和《怀麓堂全集》一百卷传世,并收入《四库全书》

李东阳葬于京西城西直门外畏吾村的祖坆之地。

    2孟韩,指孟郊和韩愈。3稷契,指上古时期的稷帝和契帝。

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李秀亭de专栏 2016-8-7 16:06
我表态的标志怎么不现实呀?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