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脸面

热度 5已有 129 次阅读2015-8-6 07:47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5

 

有两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听。一个是笔者曾经历过的,1965年,我在师直机关宣传队参加演出活动,卫生队一个女战士方某(演员)上海人,很有艺术造诣,对我非常好,很喜欢我跟她讲故事说笑话。有一次在演练中,十几人坐在一起背台词,我忘了一句话,她拽了我一下耳朵:“你很好想想,哪句话没说呀?”

我笑着说:“你能拽住我的鼻子,我就想起来了。”

方某说:“鼻子哪能拽得住呀?你拽我的鼻子看看。”

说着,她脸向我面前靠了过来。我取笑地说,你这个丫头,就不怕鼻子拉豁了难看,我顺手向她的鼻尖上轻轻刮了一下。

这个玩笑可开大了,一刮巨浪翻。不知谁反映到后勤部政委陈文那里了。

他说:“这可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新表现。”立即指示政治干事俞东寅找我谈话,批评我有是资产阶级思想。

我说:“你们也太夸大了,我们只是开个玩笑!况且又在大庭广众中,这哪能说我有资产阶级思想?”

俞干事说:“她是个女的!”

我说:“女的也是战友,在一起就成了作风问题?说句话,开个玩笑,就有资产阶级思想?”

“开玩笑也要健康的。像你这样年青人,警惕性高一些是没有错的。” 俞干事说。

     我有些不服气对他说:“有些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会用放大镜找人不足之处,甚至无中生有,挑拨关系,告恶状。这是某些领导巴不得的,昏君,哈巴狗在面前一摇尾巴,汪汪二声,就信以为真!”

在这件事情上,政委有没有记录在挡案账上?鬼才知道!

更可悲的是,如果自己一旦失误、出了错,丢了官,“面子”也就丢了,没“脸”见人了不说,他家里人也就难以有翻身出头之日了。随之受到殊连,受到管制,工作找不到,找到了也是苦力活、待遇低,甚至流放农村,接受所谓贫下中农再教育。所以,脸面,在中国人眼里非同小可。

记得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上级号召群众提意见,帮助党整风,一个战士对士兵剃光头,干部留长发,发表了个人意见,他说:“当官的为什么就不剃光头,难道美帝国主义导弹,只打我们战士的?当官的也应和战士打成一遍,一样剃光头。”

结果,这个战士被戴上攻击党的政策,对干部不满,打成“右派”,开除军藉,遣送农村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以后,人们就学乖了,对上唯命是从,有些人一旦失误,做了点错事,不得不千方百计找渠道,拉关系,请客、送礼、送色,摆脱政治危机,逐步形成中国的官场潜规则了。一些当官的为捞好处,就利用职权,耍手碗,设陷阱,搞幕后交易,贪污受贿,形成一股黑势力。

企业、家庭、个人取得成就,有了出息,上名牌学校,入了党,家里有子女当了官,外国人因没有“一人当官,鸡犬升天”陋习,也是轻描淡写地叫“自豪”,或“他为家裡带来臉面”(He/She brought honor to the family.)中国人就视为一种政治荣誉和政治资本,前途的阶梯,幸福享乐、人人得益的开始。这当然就是“脸上添光” ,“荣光耀祖”,惊动一方的大事了。

家里人会表现得“满面春风”,必挂灯结彩,宴请亲朋好友,炫耀一翻,人也就添了“脸面”。

中国人办事往往讲究情面,有人在办事的关键时刻起到点作用,在中间说了些话,事情一旦办成,会夸赞你有“脸面”。

“面子”大,当然要有人给予酬谢。在亲朋好友之间,如果受到邀请,不管是开会,宴请,集会,去与不去,都会涉及面子问题,不去,人会说你不给“面子”,也就做了“丢脸、丢面子”的事了,你到场了,外国人叫“荣耀”(honor),中国人称“赏脸”。

谁家办事闷声不响,准有人说你小气,“丢脸”,不够朋友,就连做事有点儿谦让,还会有人标榜你给了人家 “面子”。当然,男女间相亲,谈恋爱,第一眼也是“脸面”问题。

观脸色说话,看“面子”办事,更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行事手段。那怕托人办事、找中间人说情,拍板,也会求人给点“面子”。“看在我的面子上,就这么定了。”“你就给我点面子吧!”于是,“脸面”就成了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招牌,行事手段,心中的情结,成为人格、权威和信誉的象征。

古往今来,老百姓一直遵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经验总结。可见,脸面在中国社会里是多么的重要啊!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