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忍经》(读书偶感之五)

热度 7已有 131 次阅读2014-10-22 10:48 |系统分类:谈书札记| 中国文化, 海阔天空, 蔺相如, 将相和, 杭州人

            读《忍经》(读书偶感之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单一个“忍”字也可成论、成书、成学问。元代杭州人吴亮在1706年便编著了一部《忍经》,共上下两篇,上篇记事,收录故事典故90则;下篇纵论,论述人生需忍之事一百件,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自古及今都在探讨一个忍的话题,这需要怎样一种心态呀,忍,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因为从汉字组合上就可以看出:忍是心上的一把利刃——实难忍呀。忍是心术、是涵养、是美德、是修身、是立命、是成事之本、是创业守家的法宝。韩信忍辱胯下,终成将才。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廉颇的将相和故事,体现了一种为国之“忍”的风度。“唯俭可以养廉,唯恕可以成德。”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忍者大智,中国自古就将“忍学”运用到了极致,从而将其上升到了哲学的境界。儒家学说便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定论。封建社会之所以极力推崇“忍”,一是因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需要民众成为奴隶和奴才。二是民众的无奈,才有了阿Q的精神。那句谚语:好汉不吃眼前亏,告诉人们只有“忍”才是好汉。其实“忍”真的是一种极致的心理修养,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大了说国家的“忍”是政治思维,是治理,目标是国泰民安。清政府,面对洋人的侵略和挑衅一味的忍,最终书写了一段中华历史上最为惨烈的耻辱篇章。 “忍”的军事思维是谋略,目标是军事胜利。小忍小胜,大忍大胜,倘若忍字运用得当,必会事半功倍。张良圯上取履而得奇书,辅佐刘邦成就大业。三国时期的周瑜不就是因为不忍,才遗恨江东被诸葛亮三气而英年早逝。因此三十六计将忍变为一种计谋,名为:走为上策。这种走,就是忍,就是一种积蓄力量,以退为进的战略。“忍”的哲学思维是处世,目标是正确认识人生。唐朝时期潞州有一农家,五世同堂却举家和睦。唐太宗路经此地特意前往慰问,当询问一家和睦的法宝时,老者道:“臣无他,唯能忍尔。”24孝中的“芦衣顺母”,说的是春秋时期闵损穿着芦花做的“棉衣”忍受寒冬,而宽恕继母,留下了“宁让一人冷,莫让二人寒”的感人故事。
    “忍”的养生思维就是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
    其实“忍”说到底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什么事情可忍,什么事情不能忍,需要把握一个度。面对国家大事、正义与邪恶发生冲突的时候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面对居家小事、面对与养生发生冲突的事件一定要忍。
读读古书,真的是开卷有益呀。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lianxiu 2014-10-23 14:49
读读古书,真的是开卷有益呀。
回复 漫漫行路人 2014-10-24 11:46
lianxiu: 读读古书,真的是开卷有益呀。
是吧,阅古知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