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笔记》 - 第2页 - 小说在线 - 文学博客网 - 原创网络文学网站,免费小说阅读网
分享

[历史军事] 哲学笔记

[复制链接]  |   小说模式
人海1212
 楼主|
人海1212 发表于 2016-12-25 17:08:41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笔记6

世界化
虽然这些大宗教们各说各的,但这么多年来,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时候还相互攻击。我们翻开世界宗教发展的历史,很清晰的发现,它们能够走出区域、国家、民族,成长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教义,最主要的主因实际上还是世俗社会经济的发展。欧洲中世纪的全盛(11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全盛(倭马亚王朝)、中国隋唐的中兴让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得以快速成长为世界性宗教。当然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三大宗教还有几个共有的特征:符合执政者的需求,执政者有主动的推动发展;宗教学说的普世性;理论体系相对完善;简便、规范、有文化的礼仪;严密的教阶制度等。如此看来,区域性宗教成为主要宗教也是有其必然和偶然的原因,在历史发展中,甚至有可能错过这个村也就没了这个店。
当然,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宗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宗教学说得到了广大信教民众的认可。它们最主要的宗教学说,也就是说宗教发展早期对信众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我认为是基督教的信神得永生,伊斯兰教的信真主进天堂,佛教的信佛到极乐世界。
教义
永生、天堂、极乐世界,无疑对大多数一般老百姓而言都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当然这不只是宗教宣传的理想标语和口号,三大宗教还各自给出了自己可实现、可操作的路径。
基督教的实现路径是:信神—救赎—永生,也就是说相信神就能“称义”,是因“信”。就信仰实现的方式而言,基督教还是比较便捷的,因为只要“信”神,就可以得到救赎,就可以免去人的罪,就可以实现永生,这也是基督教可以广泛而快速传播信仰的原因之一。
伊斯兰教的实现路径是:信真主—审判—天堂,就是说伊斯兰教徒要先信真主,并且要行善才能“称义”, “称义”是因“行”。这一点和基督教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伊斯兰教徒不光要“信”还要“行”才能“称义”,只有坚持不懈的“行”以后才可以在审判的时候进天堂。
佛教的实现路径是:信佛—往生—极乐世界,信佛、念佛、善行来“往生”是因“行”;顿悟、修身、修行、苦行“成佛”,也因“行”。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念《金刚经》成佛,还是学慧能顿悟成佛,都需要“行”,这一点和伊斯兰教是一样的,不光是“信”还要“行”才能修得圆满。
也就是说,三大宗教倡导的“理想”, 在神职人员的辅导下,通过恰当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一点让无数的信教民众看到了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相对于现实生活的遗憾,这样巨大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幸福带给了人类这个族群精神上的释放,就这一点而言,哪怕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发现了外星智慧生命,最终改变了我们对宗教的理解,但这一人类族群的精神需求同样存在。那时候就不会再出现马克思一家觉得这家宗教不好,不适合自己就去“改宗”了,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心”出发,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宗教,就好比选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一样,房子里面住的是人的身体,而选择的宗教住进去的是自己的精神和内心。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也不再会像现在一样被看为异类,他们也可以选择超越宗教,用其他的方式和途径放置自己不安的灵魂,比如去乡下修一个民宿院子静静的养老?哈,总之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好好学习中华心学,明心见性,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内心的呼唤去寻找彼岸,就一定能找到每一个人自己精神世界的最终归属。
4、黑格尔的弟子。
黑格尔认为,圣经故事应该当作世俗文学来看待,而关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实的知识是同信仰毫无关系的。梅林写到布鲁罗·鲍威尔则进一步证明已经成为世界宗教的基督教,不是强加于古希腊罗马世界的,而是那世界本身的产物,青年黑格尔们开始倾心于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说到:“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当时的费尔巴哈认为,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我们的幻想所创造的最高本质,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在于天上,而是在人间,而随着那以宗教为理论的被颠倒了的现实的消灭,宗教也将自行消灭。马克思还特别说到,发展到最高程度的政治国家不要求一般人放弃宗教。马克思在阐述这一理论的时候,并没有去预言宗教消灭的时间和社会环境要求,但现在看来,宗教好像还没有到被消灭的阶段,但宗教已经开始进行大融合。
实际上,从古至今,世界各大宗教都在进行着广泛而严肃的对话。随着大家对理性的探索越深入,就对各宗教的共同与差异之处越关注。如果有人尝试着探讨各宗教和谐融合的趋势,就会发现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从早期宗教的各“先知”开始,各宗教就为这样的发展、融合及可能实现的目标留出了空间。宗教大融合很难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会有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发展到现在,至少我们已经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各大宗教的共同点。
神圣权威者
各大宗教都有“神圣权威者”,神圣权威者在各宗教中有不同的称呼:耶稣、穆罕默德、释迦摩尼等。他们不同于神,而是神的代言人,比如称为“先知”、“圣者”什么的,没有哪一个神圣权威者可以轻易宣布自己是神或神的儿子,哪怕是影响力如此巨大的基督教,他们把耶稣认为是“弥赛亚”的时候,也招来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坚决反对。所以,所有的神圣权威者都有人格性特征,他们代表了终极、永恒、绝对等,同时也有部分非人格性特征,因为有时候在各自的宗教宣传中,他们是超人类和超自然的。
真理
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真理),现在看来,这些经典都指向同一个宇宙世界,它们都是同一个宇宙基本规律的不同解读。希伯来圣经、圣经、古兰经、佛经、道德经等都是对这一普遍规律的宗教性表述。也就是说,基本规律始终是基本规律,只是各宗教用各自的哲学理论体系和各宗教特有的教义方式进行了描述和展示,但不论用什么样的语言、宗教形式,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讲的都是一个规律,外在形式不同,内容都一样。
正义、为善、和平
各大宗教都有追求正义、为善、和平等基本道德(精神的自律)的要求,就像你希望怎样被对待的那样去对待别人,这也是宗教不同于世俗社会,让广大信教民众具有强烈归宿感的原因之一,也是宗教的大众号召力之一。基督教的十戒、伊斯兰教的饮食戒律、佛教的五戒与十善等教义要求都是“世界伦理”的体现,也就是说,所有世界级宗教追求的人的最终状态都是一致的,也都是人性好的一面。这个就像中华心学中说的一样,致良知守心性,修身守善就能够回归人的本性,天地人和,正义、为善、和平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生活和社会状态。
从心开始
世界各大宗教的信徒,都是通过信神、信真主、信佛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宗教基本教义。而信众则是依靠人的灵修,因为人部分是精神性的存在,这个精神性不是唯心主义的精神性,而是中华“心”学中那颗唯物的“心”。 每一个教徒都在尝试着从“心”和“灵”这样的精神性途径和桥梁来接近或者融合甚至成为神圣权威者。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明心见性,拂去心尘,只要我们从“心”出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成为佛、成为“神”, 神、圣、佛们也就是宇宙基本规律的代言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先知。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和信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享,资源的分配进一步合理公平,更多的人开始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性追求,这进一步促进了人人成为圣、佛的可能,也就是说,就像各大宗教的先知以往预言的一样,接下来的时代就是满街都是圣人和佛的时代。他们都是通过“心”这一清晰的路径实现了人类的整体进化,从心开始,接近、融合、成为神圣权威者,已经是一个计日可期的现象,人类精神的整体进化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发展历史,面对茫茫宇宙,新人类将踏上新的征途。
如果在不远的未来人人都成为了神、圣、佛,也就是说,相比科学对人类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说,宗教是不是已经提前完成对人类的教育?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就到了马克思说的宗教要消失的阶段?实际上,宗教还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比犹太教还会等待弥赛亚的到来一样,哪怕在一个人人都是神、圣、佛的阶段,宗教仍然会等来像弥赛亚、弥勒佛一样的精神领袖,带领神、圣、佛们走向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更新阶段。而宗教本身的意义,则会成为人类精神性需求的正常组成部分。宗教总有一天会走下神坛,宗教会像吃、穿、住、用、行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会像书籍一样长期伴随着我们,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在电脑里和网络上看书看资料,但印刷的书籍仍然在很长的时间里会陪伴着我们,我们从书籍中获取知识的动力已经不再迫切,书籍在我们精神性需求中的重要性下降了,但书籍和宗教一样,仍然是我们日常的精神配给品。
幸福的地方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对信众信仰的回报:可以去幸福的地方。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天堂,佛教的极乐世界等。“可以去幸福的地方”让信众精神性存在的部分有了和神圣权威者关联的途径和实现的可能。在人类社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的今天,在科学和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也有信心相信,天堂和极乐世界我们是可以建设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以前认为的天堂实际上就在人间!这是多么让人激动人心的时候啊!只要我们从心出发,重构社会空间,就可以建造出美好的天堂!
上面所说的宗教的这些共同之处,在各大宗教的长期对话、接触中早已经让大家有所了解。在全球化环境下,宗教的共同处已有部分融合的趋势。现实中各宗教的差异和冲突仍然很明显,但越来越多人认可宗教需要对话,融合也可以积极探索并应该得到恰如其分的鼓励。我们前面说到,宗教还将长期伴随人类这个族群,同时约束人们的部分行为,而宗教的大融合显然是一个激动人心且大有希望的方向,毕竟如果能够建立人与人类整体的统一联系,那么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就会减少,当然这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宗教的发展融合统一关乎大众的命运和未来,“神圣权威者的主宰”在信徒心中是神圣的,但宗教是人为的,天堂也最终一定会在人间实现,各种可能的宗教融合统一探索都可以适当尝试也值得鼓励。关于宗教融合统一的进展可能,在出现了中华心学的这个新阶段,已经有了一些明确的一致方向,我们已经可以尝试用信仰共同体这样的词来谨慎而乐观的描述这一可能性。

人海1212
 楼主|
人海1212 发表于 2016-12-25 17:09:13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笔记7

精神性本体
所有教徒信众“灵修”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心灵接近神圣权威者”,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心”出发,我们不但能接近神圣权威者,而且可以成为神圣权威者,这个路径是所有宗教的共同之处。各类宗教的信徒都依靠人的灵修,从“心”和“灵”这样的精神性途径接近神圣权威者的神性或佛性。人的精神性存在,或者在精神性发展得特别系统的地方,比如已经发展到中华心学中那唯物的“心”阶段,我们就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心”这样的唯物的精神性存在就是信仰共同体的本体基础。
灵修是路径
各种宗教教义差异很大,但越来越多的信众发现,不同宗教的教徒只要在一起探讨修道生活和灵修,就能迅速地实现良好的交流甚至出现谨慎、隐晦的融合与借鉴。在东方,心性即佛性,心学即禅学,已经是早有的共识,明心见性、拂去心尘的过程就是西方的灵修之路。可以预见,所有的宗教都认可灵修是“从心灵接近神圣权威者”的路径,灵修也必然成为共同信仰中最有效的精神性路径。
心灵共识
和东方的儒、道、佛三教合一合出“心”一样,世界各大宗教共同信仰的共识也归于“灵”。越来越多的信众坚信部分神性是“人格化”特征的人性,当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东方的“心”和西方的“灵”都是唯物的时候,神性也成为光辉的人性,科学与宗教已经成为同一世界的两张地图。
“心灵”这个窗户让我们认识到神圣权威者的主宰者是在同一个世界的,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描述了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心灵”联系了唯心和唯物,“心灵”让以往我们认为的宗教唯心主义部分走入了可理解的唯物主义,让唯心与唯物融合统一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心灵”也是共同信仰的共识,如果说弥赛亚是神的儿子,而神现在正在我们的唯物主义“心”中,神不再是虚幻、不可描述的,他正是主宰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他早已经存在在天地万物中,直到有一天,我们可以清晰、完整、系统的表述他。“心灵”开始闪耀着理性主义光辉,照耀着弥赛亚这个唯物主义的儿子,世界好像开始大不一样。
毫无疑问,中华心学思想正推动着宗教的大融合。“心”学或者“心灵”学思想就是认识到原来认为的唯心主义的“心”实际上是唯物主义的“心”,这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新发现,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次重大进展。接下来,“心灵”会推动“心”学像其他人的基本和自然权利一样得到社会大众肯定,成为“心灵”权。而共同信仰下的“心灵”学思想将推动宗教的大融合,让人类社会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心灵权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我们发现,神权超越了王权,**正在超越政权,而未来,“心灵”权将作为“完美的**”超越“物权”。“心灵” 权思想的发展,最终会让“心灵”走入世俗社会成为大众的共识,推动社会进入信仰共同体时代。
世界正在按照“神权超越王权、**超越政权、灵权超越物权”的图谱从容走向我们共同的“幸福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宗教、信仰的幸福、快乐所指之处,它不在虚无缥缈中,它就在我们的心灵中,在我们的最初一念里,是的,它就在人间,在我们实现心灵权超越物权的同时,这个美好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的祖先认为的天堂、极乐世界就会逐步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当然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我们艰难跋涉,但我们知道,每往前走一步,我们就已经更加接近这个世界。
5、流寓巴黎。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综述如下:理解历史发展的钥匙不是黑格尔所赞扬的国家,而是他所轻视的社会。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启发特别大。社会问题,当然是理解历史发展的钥匙,在巨变中的中国尤其如此。
说到社会问题,离不开农民工的问题。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国家总理去贵州考察,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站,遇到一群农民工。总理问他们在外地过得怎么样,他们当着总理的面就流泪了。总理问“怎么了?”他们说“心酸”。原来,他们很难融入务工地,公共服务、企业薪酬很多待遇都不平等,所以,他们多数想回家。可过完春节,为了生活,民工们又回来了,他们的出路在哪里?这一两年,我也比较关注农民工问题,也专门收集了一些涉及农民工的资料。接下来,让我们从生活境况、就业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意愿、住房保障、消费行为、子女教育、婚姻家庭、犯罪问题、医疗养老保险、返乡创业、市民化等11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来深入认识我们现在的农民工问题。因为有些问题的研究没有后续更新的资料,部分材料的收集时间可能滞后,有些数据没有实效性,大家也就看看做做了解吧。
生活境况
我们来看一下宗成峰早年对南昌农民工的调查,该调查覆盖南昌4个区、20个行业、40多个单位、897个农民工。⑴工作稳定性。调查时间为调查开始的前两年,有超过70%农民工换过工作,换1~2次的占31%,换3~5次占27%,换5次以上的占13.1%;⑵工作安全。22.1%的农民工认为安全,55.9%的人认为比较安全,14.6%的认为不安全,7.4%的认为很不安全;⑶居住。买房的7%,租房的47%,借宿13%,集体居住33%;⑷就医看病。91%的农民工“大病小治、小病不治”怕去医院,2%的不去看病,20%的自己买药,27.7%的在附近便宜诊所看,不去正规医院看的达50%以上;⑸精神文化生活。满意的5%,比较满意的10%,不满意的60%,很不满意的25%;⑹生存状态。很不满意的3%,不满意的21%,基本满意的62%,很满意的14%。在所有农民工的现状调查中,南昌这个调查数据算基本描述了农民工的实际生活境况。
就业问题
我们看一下0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19个省107个村的调查,当时调查的农民工人数近3万人,虽然这些数据现在已经没有时效性,但仍然具有很强的分析意义。⑴返乡前务工地。省外81.2%,珠三角37.3%,长三角23.7%,京津唐9.2%,其他11%,省内18.8%;⑵返乡前务工行业。农业4.0%,制造业37.7%,建筑业35.6%,商业服务业22.7%;⑶返乡后就业方式。做小生意的19.2%,承办企业的4.5%,工人16.8%,种田20.5%,农业规模经营2.1%,临工半就业32.2%,其他4.8%;⑷返乡农民工最想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想要提供小额、优惠贷款的占比58%,希望提供创业、就业培训的30.7%,其他需要11.4%。
关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刘家强发现:⑴农民工年龄每增加10岁,省外就业的概率下降3.67%;⑵务工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出省概率下降7.98%;⑶家庭非农收入比值每增加一个单位,选择本省概率上升2.77%;⑷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每提高一个等级,省外就业概率下降7.07~18.3%;⑸因为户籍影响,选择外省的概率增加10.3%,选择省内中小城市的减少10.2%,这主要原因还是省外收入更高。
另一位学者李强发现,关于农民工就业到底是留城还是返乡有几个明显特征:⑴教育水平越高越愿意留城;⑵女性更愿意留城;⑶在外工作时间越长留城的意愿也更强;⑷全家在外的更愿意留城;⑸新生代和老一辈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太多差异。
职业技能培训意愿
黄德林14年在武汉、厦门、沧州进行了研究分析,共研究了有效农民工样本445个。⑴75.4%的农民工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⑵男性占67.5%;⑶40岁以上占了29%;⑷初中、高中、大专生占了71.2%;⑸务工5年以上想学习的最多,达到45.9%;⑹服务人员和生产工人达到63.7%;⑺月工资2000~4000的达到42.2%;⑻耕地数量三亩以下的达到45.3%;总的来说,大家都爱学习,特征非常明显。但由于自身条件和现有职业培训实用性不强、时间短、水平低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工培训这个公共产品,政府、市场、社会都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住房保障
我们来看看张秋梅研究的泉州农民工住房保障版本。泉州民工可不少,超过200万人。当然当地政府也积极作为,但困境仍然不少。泉州农民工对住房满意度不高,卫生条件差、居住设施简陋、休闲设施少是大家最不满意的。农民工住企业宿舍的占43%,租民房的占46%,租商品房的占5%,自己买房子的2%。自己租房的有两大类,一类在餐饮、服务、批发零售行业上班,一类是夫妻双方不在一个单位上班。企业有缴住房公积金的占比为9.5%。泉州农民工住房保障探索有个几个方面:⑴限价房扩大范围,实际操作推出居住证、无房落户、集体户等措施;⑵政府投资增加廉租房、公共租赁房;⑶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和配建;⑷推行租房托管、市政改造;⑸进行信贷支持。但实际上,因为民工融入、政策认知等执行不到位、户籍和保障资金短缺等制约了实际效果。泉州要从农民工“聚集”到“宜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消费行为
我们先来看一下14年甘宇的研究。他研究的是文化消费部分,甘宇研究了北上广深等10个城市1046个样本。这些农民工大多20~40岁,多数初中文化,月收入在2000~5000。样本民工人均文化消费225元,其中上网113元,参加各类考试培训32元,KTV、舞厅、游乐园31元,社区文娱活动19元,图书报刊15元,电影14元。但甘宇他们发现,不同样本农民工的消费金额差距巨大,最少的0元,最多的4317元。另外教育水平、打工时间长短、年龄都会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再来看一下15年王冬的研究。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兰州农民工,有效样本600个。他们月均收入2468元,其中消费支出70.79%。具体数据为:⑴饮食19.11%;⑵服饰6.45%;⑶住房6.46%;⑷交通通讯5.19%;⑸休闲娱乐3.27%;⑹补贴家用16.13%;⑺人际交往5.29%;⑻其他8.89%;另外储蓄占比29.21% 。
还有个群体就是所谓穿金戴银的炫耀型农民工消费,金晓彤通过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客观身份的不认同是他们产生强烈炫耀性消费的重要原因。
子女教育
我们看一下谢建社的研究。他的研究范围覆盖5个省,最后落脚在珠三角,研究了3469个样本。⑴51.3%的家长根据学费择校;⑵85%的人交过借读或赞助费;⑶65.6%的农民工子女有遭受歧视的经历;⑷64.5%的孩子有自卑、自闭、压抑、受不了批评的心理特征;⑸53.9%的孩子认为自己成绩中等以下(徐丽敏09年研究结果);⑹以广州为例,未成年罪犯中非广州籍占比93.1% ,其中农民工子女占绝大多数(林洁09年研究结果),这个数据应该说是触目心惊的;⑺10年珠三角三大监狱中,1208名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比82.5%;看到这些数据真的会让人沉默深思。
婚姻家庭
我们看一下刘铁鹰对成都市青年女性农民工的研究,他研究了601个已婚女民工。⑴79.6%的女性农民工可以自主选择丈夫;⑵初次婚姻是包办的占比只有4.9%;⑶认为谁有本事谁主内外和共同主内外的占比71.9%;⑷在家务分摊上女的比男的多12.8%;⑸婚姻基础选择感情是主因的占比85.9%;⑹夫妻分居的占比62.79%; ⑺如果和丈夫感情破裂,选择会离婚的占比33.7%,说不清的占34.3%,不会的占32%。已婚女性农民工最烦恼的三个问题是:⑴经济压力大;⑵夫妻感情出问题;⑶子女问题。从这些女性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上,折射出了当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现状。

人海1212
 楼主|
人海1212 发表于 2016-12-25 17:10:09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笔记8

犯罪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张丹丹的研究,主要针对深圳一个监狱里673名农民工罪犯。⑴暴力犯罪占比66%;⑵盗窃16%;⑶涉毒和经济犯罪分别占比为8%和6%;⑷抢劫占比39%;⑸绑架19%;⑹性侵低于4%;⑺他们平均年龄30岁,比一般服刑人员高四岁;⑻平均进城时间超10年,比一般服刑人员多;⑼受教育程度平均11年,高于一般服刑人员的7.6年;⑽相比农民工罪犯,一般服刑人员结婚比例更小,更多酗酒和赌博。后面四项数据有些特别,也就是说婚姻家庭、教育、开了眼界和生活阅历等并没有有效的阻止农民工罪犯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冲动,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值得大家关注,有兴趣的学者还可以继续深入的研究。
我们再来看一下林彭在上海监狱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上海6个监狱的541个有效样本。他们发现:⑴单独作案的21.4%,两人以上75.8%,三人以上46.3%;⑵有58.9%的农民工罪犯认为是朋友(同乡、同事、同学)导致自己犯罪,32.8%的人认为是自己的原因;⑶为财犯罪的占比达81%;⑷杀人的占比2.8%;⑸组织卖淫的占比2.1%;⑹诈骗的1.5%;⑺68.4%的人认为自己是一时冲动,蓄谋已久的占比3.2%;⑻到达务工地一年内犯罪的占比53.1%;⑼92.6%的犯罪行为发生在有城乡结合特征的区域,所以城乡结合部仍然应该是城市管理者们重点关注的地方;⑽第一次进监狱的占比为88.3%;⑾18周岁以下的占比20.3%。
医疗养老保险
我们先看一下龚文海的研究,他研究了11个城市的医保模式和制度。目前农民工的医保参保模式有三类:⑴以上海和成都为代表的综合保险模式,覆盖工伤、住院医疗、老年补贴;⑵农民工医保各地叫法不一,珠海覆盖住院和特诊,深圳多一项门诊;⑶城镇和居民基本医保,武汉要求为农民工办理基本医保和大额医保,深圳、天津也鼓励这种方式。缴费模式主要两种,一是单位和个人共担,二是单位缴。各地医保给付标准不一,个人支付比例一般在10~20%。以上政策的共同点是:保大病、保当期、独立运行统筹范围窄、单位缴为主。
我们再来看一下姚俊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研究,他研究的对象是江苏5个市县的415个有效样本。研究结果表明:⑴只有8.1%的农民工表示不管什么养老保险都不参加;⑵愿意回乡参加“新农保”的占比44.7%;⑶愿意在务工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比29.1%;⑷回乡愿意参加“城保”的占比26.2%;⑸年轻农民工更愿意回乡参加“新农保”或“城保”;⑹初中文化农民工回乡参加“新农保”的意愿是高中文化的11.8倍;⑺换单位次数越多的越愿意回乡参加“新农保”或“城保”。
返乡创业
我们先看一下朱红根的研究,他们研究了江西省15个县120个乡镇的1145个返乡农民工。⑴愿意返乡创业的占比64.6%; ⑵平均年龄35岁,30~39的占比44%;⑶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67.8%;⑷男性是女性的1.417倍;⑸已婚的比未婚的高2.397倍;⑹有从业资格证书和学到了技术的意愿更强;⑺家庭纯收入每提高一个档次,返乡创业比增加48.1%;⑻话费支出高和朋友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强;⑼有亲戚担任村干部和公务员的回乡创业的意愿更强;⑽政策支持力度每增加一个档次,发生创业比例会增加22.6%。
我们再来看王冬的研究,他们对兰州的4个区两个县400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研究。⑴已创业农民工男性比例为61%;⑵62%的已创业农民工年龄集中在26~30;⑶已创业的农民工务工年限多集中在7年以上;⑷44.3%的农民工对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有了解一点,33.5%的一点不了解,只有5.1%的经常了解、很清楚。
市民化
我们先看一下吴红宇早年的研究,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东莞塘厦镇的146个农民工。⑴其中93.87%的人是老乡和亲戚朋友介绍来的;⑵97.55%的人不愿意再返乡;⑶60.74%的人愿意通过婚姻来解决户籍问题;⑷90.8%的人有定居城市的愿望;⑸8.59%的人有在城里买房的想法;⑹100%的人会说普通话,57.67%会说粤语,65.64%可以听懂粤语,93.87%的人愿意学粤语;⑺88.96%的人愿意学习,68.71%的人愿意在业余时间多学点知识;⑻69.94%的人有创业的想法;⑼99.39%的人认为受到过歧视。这些数据都是早年数据,反应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如果吴红宇在同一地点再来研究一次,估计数据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一下殷娟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在长沙的167名农民工。⑴81.4%的农民工不认同国家户籍意义上的农民身份;⑵与市民关系融洽的占比16.2%,关系一般的64.7%,1.8%的有过矛盾和冲突;⑶76.6%的人没参加过社区活动;⑷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占比25.7%,认为自己是市民的占比5.4%,认为自己是半个城市人的占比26.9%,说不清楚的41.6%;⑸28.7%从来没干过农活,正式干过农活的26.9%;⑹43%的人只和老乡来往,58.1%的人主要和同事来往。
看完这11个方面的调查数据,我相信大家对农民工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我们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给出过数据: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6亿!放眼看去,农民工可不少。农民工要突围不容易,政府当然是关键。所以内陆省份的改革创新、经济发展进程值得关注民工的朋友们长期关注。这几年,我所在的重庆这个内陆城市GDP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为中西部发展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重庆拥有大量的农民工,重庆经济的发展,也是农民工突围的路径之一,我们先来看看重庆的改革开放、创新求变突围的经验。
内陆版加工贸易
2014年大陆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的2/3,而重庆占了1/3(6300万台),内陆重庆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改变了沿海模式:延伸了产业链,增大产品属地产值;开展离岸金融产品销售结算;零部件、原材料本地化,降低了物流成本;推动产业链整合,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举措让大量农业人口能够就近成为产业工人。
渝新欧丝路口岸
内陆发展滞后于沿海,运费一直是个问题。渝新欧自由贸易海关协议让丝路六国关检互认,沿途实现了一卡通,定线路定价格后,综合运价比海运便宜。渝新欧铁路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欧亚大通道。渝新欧火车站也成为了国家一类口岸,有保税物流园区。重庆进出口贸易额排在了内陆地区第一名,有力拉动了就业。
城乡统筹一体化
重庆这几年转移了270万农民,加上家属,转成城市户口的农村人有400万左右。转户中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进城后,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小孩读书各种待遇和城市居民一样,也就是重庆政府说的“同人同权同体系同待遇”。并且农转非后,无条件保留在农村的三块地(耕地、林地、宅基地),让他们轻装突围。
科斯定理之地票
重庆的耕地目标是到2020年,3400万亩耕地不减少,还增加100多万亩,怎么弄的?他们设了个土地交易所,地票就是用地指标。农民把农村宅基地退出形成地票,拿到土地交易所交易,城里人和开发商买了地票,就可以在城郊结合部等统一规划的地方征地开发房地产。农村闲置的建设用地复垦成耕地,农民增加了财产性收入,这很有利于农民进城后站稳脚跟,有钱了才好在城市突围。
资本市场大融资
重庆一年要制造1亿台笔记本和台式电脑,需要大量的液晶面板,可做一条生产线就需要300多亿,企业缺钱怎么办?重庆是这么做的:先让京东方增发100亿股,重庆几个本地国企来认购,一个330亿年产值的液晶面板企业就出来了。加上股市比较好,100亿股又赚了250亿,投入先拿回去,赚的股权和银行、社保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一起建立股权投资基金,继续投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人发了财,农民工则在下游产业链中实现了大就业。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民工就容易突围。要发展经济,就得靠开放创新。改革创新在原创性没有明显突破的时候,靠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靠的是人,谁来做、怎么做比在什么地方做更重要,这和地理位置好像也没有绝对的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明显走在了发展的前面,但内陆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和欠发达地区需要不间断的长期突围,现在看来,在内陆地区一样也可以大有作为!只要领导和企业家们大有作为了,民工突围就会大有希望。可以预见,接下来的若干年,创新驱动下的改革开放最大的潜力会在广阔的内陆地区得以释放,这给想做事业的官员们、企业家们留出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是民众的殷切期盼和民工突围的紧迫需要。
6、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恩格斯服完兵役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到解放人类的伟大思想斗争中,而是开始到他父亲与人合伙经营的纺纱厂“欧门—恩格斯”公司里去当了一名办事员。也就是说,恩格斯并没有从政或到政府事业单位上班,甚至没有从事医生、律师这些工作,而是去了民营企业历练,后来从他办事员到合伙人的经历看来,他走的路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二代,更多是自己实干苦干出来的。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恩格斯的从业经历让他在以后思想旅途中多了一些经济的视角,也让马、恩的思想始终抓住了历史发展的钥匙。经济当然是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把钥匙,就好比我们现在看中国的发展形势也要看经济发展走势一样。
经济新常态
大家都知道,现在政府对整体经济有个提法,叫经济新常态,这个词应该说具有开创性,实际上想表达的就是要求质量的中、慢速增长,这是宏观经济的一条主线索。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呈现了很多新特点,其中有一个就是服务业一直在加速增长,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明显,著名的供给侧改革既覆盖硬产品也包括软服务。在这些经济发展的大线索和特点中,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现象是我们国家有很高的国民储蓄率,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存款都很多,这客观上给经济运行发展留出了很大的政策空间。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增长分化明显,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地区、产业、企业间差异巨大。总体来说,在调结构的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都比较大,双创还不够,短期还是要靠投资,而且主要是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在大金融方面,15年初,我国广义信贷和GDP之比是176%,比08年上升了63个百分点,债务增长最快的非金融类企业债务余额已占到GDP的125%,这也说明我们未来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人海1212
 楼主|
人海1212 发表于 2016-12-25 17:10:54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笔记9

老百姓的房地产
最近有个美国的房产商当了总统,所以房地产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有时候,身边的朋友知道我也研究经济,就有朋友会问我,买什么样的房子比较好。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老百姓都关心的问题,应该说,一般老百姓的投资渠道还是不多的,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低,加上15年股市折腾一下后,大家更是不知道投什么好,房产、店铺这些不动产又成了很多人主要的选择。
实际上买什么样的房子好,还真要分具体情况才可以说清楚。先笼统的说,作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朋友,投资型的买房置业,还是应该去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或者自己省内的大中城市,也就是说首选是中心城市,就是人多且经济发达的地方。多数情况下,中心城市的不动产长期看来具有保值增值的空间,主要的原因在于进城的人特别是去中心城市的人还是比较多。教育、医疗、城市配套服务长期看来,也还是会集中在中心城市,这也决定了大家想去中心城市投资安家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些朋友,手上闲钱不多,中心城市的房子买不起,只能买三四线城市的不动产,那三四线城市的不动产怎么选择呢?我认为在三四线城市投资买不动产有几个可选择的方向。作为一般投资人,不太好判断不动产价值的,那就选简单的,比如学区房,再比如靠公园、靠江靠湖的景观资源房,还有离城市最好配套近的,比如离大超市、大市场、大医院近的都可以考虑。在三四线城市投资不动产,还有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商铺,商铺部分,我建议首选社区商业和永久市场,就是以后人家会围绕社区和永久市场开的店,比如吃吃喝喝的、美容美发的、医药银行什么的,还有卖菜、卖肉、卖鸡鸭的店铺。这些三四线城市的不动产,只要选的方向对,还是具有长久的投资价值。
如果我们不分区域,单就2016年后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投资的话,接下来我最看好的投资产品却是高端市场,也就是所谓的豪宅市场。16年开发商的房子都卖得不错,特别是高端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易居的统计,前三季度,单价5万以上的豪宅同比增长了150%。当然,传统的一线城市仍然是豪宅扎堆儿的地方,高端产品集中在少数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也是全球的惯例,从总量来说上海的豪宅最多,从成交比例来看,深圳占比最大。除了这些一线大佬,在二线城市中,南京、苏州、厦门这几个16年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城市,豪宅市场同样火爆。而一些大家以前不怎么关注的豪宅市场,如郑州、合肥等也出现了豪宅产品成交量成倍增长的现象。
在具体的成交数据上,据易居的统计,除北、上、深以外,前三季度热点城市总价千万以上豪宅共成交约5000套,是单价5万以上豪宅成交的2倍,千万豪宅的数量增长要快于单价5万以上的产品。不过,在很多二线城市,虽然有千万以上的消费,但单价5万的消费支撑仍有一定压力。而单价10万以上的豪宅仍然集中在北、上、深,一线城市单价10万以上的房子成交量之和是其他所有城市成交数量和的50倍!包括上海,豪宅成交量仍然在放大,顶级豪宅的成交均价突破20万可以说近在眼前,也就是说,有钱人仍然在一线城市。所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朋友,豪宅市场可以作为接下来大家重点考虑的投资对象。
政府和企业的房地产
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最近,非著名企业家朱云来还谈了楼市,说是库存120亿平米已经可以再住4亿人了,房地产还能搞吗?按照这个数字来算,好像是不能做了。但为什么我们还能看到房地产在不断增长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主体还在不断投资,而另一方面则是市场也的确还有购买的需求存在,就好比我们刚说的豪宅市场。
如果我们问问老板,他们会说,房地产现在肯定不如以前好做了,房子多了,也不如以前好卖,市场好一点政府就调控,还有各路人马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对房地产表现出各种爱恨情仇。实际上,国家总理说过,房地产将长期保持刚性需求,这也不奇怪,因为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对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还是有差距,再说了,接下来的城镇化建设仍然会包括三大块: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建设和房地产。在前面老百姓的房地产部分我们也说到,在未来,改善和投资型房地产产品,也就是住宅的升级型产品和高端豪宅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仍然可以大有作为。那这和媒体报道的不是大相径庭吗?不都说房地产市场泡沫要破裂了吗?
我们可以尝试着问一下身边的亲朋好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就是说兜里有钱的情况下,你会换房吗?比如两房的换三房,多层的换电梯,电梯高层换别墅,有住宅的再买商业,位置差的换到配套好的,实际上,多数人的回答是只要有钱了就会换房!既然有这样大的需求,而且开发商都想把房子卖掉,那怎么会存量还是那么大呢?存量是怎么来的?我们细细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存量的房子多数也是同质化的房子,也就是说盖了很多都差不多的房子,为什么不多搞点差异化,不要库存起来,让房子在一级二级市场有序的流通起来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房子们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房子盖成什么产品可不是开发商可以说了算的,无良开发商是在偷工减料上下工夫,肯定不是在供应什么产品上能下工夫的。盖什么产品这个决定权是在规划部门,有一种房地产供给侧管理叫“控规”,也就是说开发商拿到土地后,不是自个想怎么盖就怎么盖,而是要按照规划部门的“控规”要求拿出具体的指标分解方案,然后这个指标方案通过审批后才能去盖。也就是说,到如今,这个房地产的供应环节还是计划经济!并且是无法量化的计划经济。这片土地是什么性质,也就是说是盖住宅还是盖写字楼还是盖酒店盖工厂都是规划部门说了算。住宅盖什么面积范围的房子、商业多少面积、配套的幼儿园多大都是规划部门说了算,办公是盖纯写字楼办公还是酒店公寓式办公,也是规划部门说了算。所以这个规划部门可厉害了,那他们有充分计算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吗?哪些产品是市场需要的,哪些又是同质的?哪些同质的产品可能相对过剩带来存量?规划部门真的是不清楚,实际上也不可能算清楚。因为规划部门也有话说,这都是政府规划的啊,是政府组织的专家们来论证这片土地要搞住宅开发还是搞开发区,也是专家们来论证经济开发区要做多大的住宅商业配套,或者在开发区里面要不要做个四星级酒店什么的,规划部门只是弄的技术活,用蓝图和指标来实现这个大规划而已。好了,这又是专家的问题了。专家来自哪里?上一级或上上一级的规划部门、高校的教授、大的设计院所,他们懂市场吗?关注市场供应量吗?能协调管理同质化楼盘吗?带着这些问号,很多城市的土地不断收储,大规划不断出台,规划部分也就根据这些大规划用地指标进行“控规”,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就这么源源不断的产生了。
所以,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不可以发展了,而是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市场化。在政府做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因数;土地部门收储土地进行“控规”的时候,要考虑市场因数;在审批“控规”指标下的具体项目指标时,也要考虑市场因数。如果这些环节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创新,只是根据城市GDP发展的需要,继续过快、过多的供应同类型的产品,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供应改善型产品,存量也将会继续放大,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来,很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担忧也都是很有必要去关注的。
在房地产市场,一方面老百姓持续需要改善居住品质,需要改善型和升级型的产品,改善和升级型的产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而另一方面市场供应的又都是大量同质化的产品,这些同质化的产品甚至远远超出了刚性需求的数量,这样就带来了存量和库存。刚需客买不起这些介于刚需和改善升级之间的产品,改善和升级型的民众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类型,老百姓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买不到对的产品。在2016年,5.5万亿左右的资金再次进入房地产行业,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注定不会波澜不惊,所以,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7、亡命布鲁塞尔。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贫困化理论”反映了一定的实践,但贫困化不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是一个完全可以消除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即将被产生它的同一种生产方式的后果所消灭。现在看来,马恩都是很有预见的思想家,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去年国家开两会的时候。
去年两会期间,我发了条说说:“国家说,全民创业吧!老板开始回家扎笼子,扎笼子干嘛?准备装创业的小鲜肉们啊!”这当然是个调侃的段子,那不装小鲜肉老板们又该咋弄呢?实际上,我们身边很多老板都已经习惯了野蛮生长的发展方式。他们很多的惯性,特别应征了《共产党宣言》时代当时说“贫困化理论”。问题是老板们又该怎么弄呢,或者我们也学一下两会的代表,给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建言献策一下。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如今的民营企业早已是咱们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无需多说,税收、就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老板们的辛勤努力。政府很支持,企业也蛮拼,人民群众更是对老板们给予了厚望。民营企业一小步,民族复兴快一步,能为老板进化献一策,那也是为民族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呀,好处多多,此次省略N个字,不再啰嗦。
既然要建言献策求进化,那我们先来说说民营企业和老板吧。我还是从身边的事说起,真实的样本才有启发,就说说四个老板。他们常年都在福布斯富豪榜上,都是身价过10亿美元的富豪,各种社会职务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的人物。
第一个是J
年轻的时候在事业单位工作,有上市公司。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的办公室,J抽着烟,个子不高,很有霸气,做项目也都是大手笔。01年,他的秘书告诉我,这个秘书以前是一个省会城市副市长的秘书下海来的,他说J的资产已过十亿。关于J,谈三个事。这三个事,也跟J身边的三个人有关。第一个人,J的随从,这个随从晚上9点在KTV里陪省委副书记的女婿一起唱歌,歌当然唱的不太好都是吼,我当时在场。他第一场酒在KTV结束后,12点后还会在酒吧和一群黑道人物抽**,他说他救过J的命,是J的铁哥们。第二个人是J的女朋友,这个女朋友当然各种漂亮,当然也是他的临时女朋友,她说,J经常会找她,最近一次找她,在酒店里给了她2万块的零花钱,有一次,她神秘的告诉我J和一个银行行长打牌,那场牌局,行长输了800万,行长当然没钱还,后面是怎么处理的,就没有信息来源了。第三个人是J的一个高管,他说J可以记住一个超复杂方案的任何一个细节,可以说对他无限崇拜,并且告诉我,J实际上非常勤奋,很多时候中午都不午休。
第二个是K
高中文化,年轻的时候在国外发家,有上市公司。03年的时候我有和他面对面做过交流,他爱喝咖啡,语调平稳,气场十足。K有家国情怀,也有官场做派,K当时还是一个国家级机构的全国委员。关于K,也说说他的三件事。第一个是他多年的家臣,他私下告诉我,当年和赖昌星有来往的老板很多都出了事,但K没有,主要是因为K很会做人。有一次,K很开心,他对我们说,听说外面把谁谁谁叫老大,可他们在我面前都很听话啊,都跟小弟一样,他是认真这么说的。当我过几天看到新闻联播里面的画面,他出现在人民大会堂还做提案的时候,我还是觉得真的不太了解他。第二个人是K的高管,从政府下海来到K的身边,他在不同场合都高调的说过:为什么这个企业前景一片光明?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集团有K,K是他见过最英明也最聪明的一个人。这个高管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可以看出来,是来自中西部的地方政府。第三个人是K的儿子,他普通话、粤语、英语都很流畅,是个优秀的富二代。有一次,他说他很遗憾没能继承父亲的一些优点,比如身高,虽然家大业大,压力也很大。

人海1212
 楼主|
人海1212 发表于 2016-12-25 17:12:04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笔记10

第三个是R
初中文化,青少年时期在中西部务工,企业比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实力。见到R的时候,他会提醒我注意脚下有高差的台阶,R关注各种细节,说话慢条斯理,但思路清晰、眼神犀利。关于R,也说三件事。第一个事是他在一个公开场合告诉大家的,R说他和一个省委副书记,关系很好,当然最近几年,那个省委副书记现在已经是中西部一个省的省委书记了,叫大家不要张扬,说关系好很正常。第二件是R参加的一次会议,这个会议在10年前,当时我刚好在场,R非常认真的提出要在5年内超过万科,当然,我现在更多的认为这只是他个人信心的展示,因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明显超过了万科的。第三个是R身边的人,他认真的告诉我,R认为自己高度已到常委,但他没有说是国家常委,还是省里面的常委,他虽然将信将疑,但他肯定相信,只要R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成。
第四个是D
中学文化,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国外做生意,有上市公司。D的企业深深打上了他个人的烙印。关于D,说二件事。第一个事是他有张著名的照片,就是他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单独合影,当然合影的时候领导当时还不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一定范围、区域里,很多人传他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好朋友,但我细细观察,可能他们的交情也是一般,国家最高领导人用合影来鼓励支持华商们打拼倒是确实的。第二个事是他在沿海一个地级市盖了一栋楼,有一次,这栋楼还在盖的过程中,他过来视察,刚好我也在现场,可能当时他心情也不好,员工们也确实不努力,所以他从一楼开始骂一直骂到楼顶,在中间一层停留的时候,他大声骂这个项目的员工都是“屌毛飞”,我当时看着他愤怒的样子也是很诧异。我知道,因为领导鼓励他,所以他很想把事情做好,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也想为社会做贡献,但他给自己的压力也是无比的大,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有时候想想,也许没有最高领导人跟他的合影,他会做得更好。
民营企业的江湖,故事特别多,我只说这四个。四位老板的事都只做了样本式的记述,估计大家也有了各自的解读,这四个当然是老板,但大家也要明白,他们也只是江湖中一样有各种爱恨情仇的平常人和普通人。总的来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所谓福布斯级的老板,个个都是传奇人物,也都是不管什么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实践者,他们问题不少,但他们都按照“猫理论”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在我们提“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时候,事实上也是无法遗忘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官员朋友们现在已经在更高位置上正学习四个全面进入了新常态,那他们该怎么进化跟上时代的节拍呢?
大家知道,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像以前那么任性了,但客观上,四位老板和这个群体都还在位置上,惯性十足,继续想为中国梦做贡献。面对新时期,他们该怎么办?这就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要为老板进化出谋画策。说到建言献策,我相信大家都有经验,也都有话要说。我先抛砖引玉一下,先给老板们提个案——怎么处理好老板的5大关系。
怎么跟领导打交道
要在中国说清楚这个事可不容易了,但冯仑先生的说法可以引用一下,他认为老板和领导关系的最佳相处方式是:“离不开,靠不住。”这个不解读,大家都懂,想深入研究的,可以去看看冯仑的书。我的理解是,做企业,当老板,先要搞定市场,不要总想着搞定官员,何况,你有时候认为搞定了,也不一定真的搞定了。
如何对待员工
关于这点,我也想引用一个人的说法讲一个角度,柏邦妮女士说:“十年以后,我并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那为什么在穹顶之下我还在忍受北京,不忍离去?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为什么大家选择北京?是因为发展机会好,他们说的发展,实际上指的就是打工。如果把北京换成“这家企业”,我看也行。
跟社会的关系
这点要表扬一下老板们,你别说,大多数老板和民营企业家处理得都不错。要提案只引用许小年先生的一个观点:“企业的归企业,政府的归政府。”
如何面对自己
这一条,我想讲一个亲身经历,我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认识个混混,这人在镇上被称为大痣,大痣向我抱怨过一个新生代混混:“那家伙对我都能这样,那一般老百姓还受得了?”当时不知道怎么回复他,现在我想说,大痣你可能忘了,你也是个小老百姓!在中国历史上,能留名的老板少之又少,所以,老板们,千万别高估自己。
怎么看待命运
这个更难说了,宏观微观、理论实践的都可以说一大堆。本着写短文、说真话、求实效的理念,我还是只引用一位历史名人的话来做启发:“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左宗棠的这句话广为人传,但要做到实属不易。
处理好这些关系后,当然这里还需要大家进一步补充完善,我相信,民营企业和老板们一定会越做越好。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里,民营企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可以称为“元叙事”的时间点。复兴之路的大道已经铺好,民营企业的中国梦也注定会波澜壮阔。道路开阔、使命重大,老板们,看你们的了。
8、革命和反革命。
马克思认为,如果硬说社会以法律为基础,这只是法学家的幻想,恰恰相反,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马克思是个法学家,他认为,国家是一个伟大的肌体,在这个肌体中体现着法律的、政治的和精神的自由,而每个公民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时,仅仅是在遵守自己的人的理性的自然规律。马克思用这个原则在当时很好的处理了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也为后世讨论法律与自由时提供了一个角度。
大家都知道,自由与法律从来都是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从个人到学术群体,从古至今,自由与法律都是一个倍受关注,也引起很多争议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法律观,人们对于自由的理解也因时代与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懵懂无知开始,大家就在隐约感受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在那个阶段更多是因为父母的管教、学校的纪律、社会的现实而引起思考。上初中开始,我陆续翻读了老父的藏书弗·梅林的《马克思传》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后才有所感悟,逐渐认识到那其实是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当时因为阅历与知识面的限制,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自由和法律关系的实质,只是似懂非懂而已。成年以后,生活工作中偶尔也会遇到这个问题,也都会琢磨琢磨,但并没有系统的思考和探究。和所有人一样,我渴望自由,但这和少年时代的自由观已经有很大变化,因为我开始明白,自由似乎是有规律的,而个人的意志对自由影响甚微。现在看来,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经历了智者学者千百年的探索,好像这个话题还会探索下去,那法律与自由到底什么关系?又将怎么样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我想借写笔记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的想法。
什么是自由?
小的时候我对自由的理解是,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对自由的理解就是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现在想想,其实小时候的自由还有点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比较超脱。在青少年阶段,对自由的理解有些变化,如果要用文字去描述,伟人的一句诗词可以代为表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青少年阶段,长大成材、让理想抱负自由施展成为当时追求自由的主要方向,而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加上当时信息的闭塞,渴望对人性自由的舒展也成为青涩回忆的一部分。成年之后,我对自由的理解又有些变化,偶尔也会听听自己内心关于自由的边界,现在似乎追求的是财务自由和精神状态的自由,从内心来说,仍然有股自发的力量,在驱使着我去探求自由的方向,应该是希望自我价值的自由发挥吧,还在不断激励着自己前行逐梦。
刚才谈了一些个人感受,实际上,从个人角度去理解自由,还是有些偏颇。先哲孟德斯鸠就说过:“没有一个词比自由有更多的涵义,并在人们的意识中留下更多不同的印象。”在我们探索自由涵义的时候,先哲们已经在历史的某个角落发散着智慧的光芒。虽然我不是党员,也不在政府事业单位做事,但从初中就开始接触了马克思的部分学说,我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在很多观点的论述上仍然是思想史上的经典。
马克思有很多关于自由的论述,比如马克思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提出:“自由是可以做和可以从事任何不损害他人的事情的权利”,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的观点中,自由是有历史性、阶级性、实践性和个体性的。实际上自由也是个广泛的范畴,法律上的自由,就是指人们的“普遍权利”,马克思说“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可见各种自由向来就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现为特权,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3页)到现在,我们看到马克思的观点时,仍然会为他深邃的思想所感叹,他的观点对我们探讨自由,探讨自由和法律的关系,仍然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在对自由的表述中,还有一些精彩的观点,比如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孟德斯鸠《法律与自由》)。
在先哲们对自由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由的出现,都有社会法则的伴随,个人的自由都和他人有所关联,自由似乎和法律、国家、社会密不可分。先哲对自由的表述,都跟他们所处的人类历史社会环境有关系。自由关联着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我们讨论自由和法律之前,我们可以再次把自由从这些关联体中单独拎出来,回归到我所认为的自由概念的初始点。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