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杂忆(二)

已有 232 次阅读2011-12-18 16:49 |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北京, 国庆节, 慈禧太后, 红卫兵, 培训计划

一九六六年的国庆节才过去沒几天,我们部分学工的学生,按培训计划分到工厂,说好锻炼半个月,刚刚安顿下来,突然接紧急通知,收拾好铺盖卷,立即返校。搞什么鬼哟?我们牢骚滿腹的回到学校,才得知一个天大的喜讯:去北京见毛主席!

这是一次全校性的集体行动,各班由老师带队,浩浩荡荡坐火车去了北京。我那时真象个井底之蛙,长这么大,还沒出过四川呢,只小学毕业去过达县附近的乡下。如今要去慕名己久的首都北京,见到日思夜想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那心情自不用说有多高兴了。

我是一路兴奋着去的北京。那时候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无上的光荣。他是国家元首,地位相当于皇帝,平时接见的,除了手握兵权的将军,就是管辖一方的省长。那些什么市长、县长也不是想见就见得着的。至于平头百姓嘛,你搞出了惊天的成绩,评出个全国劳模,可以给你一见的荣誉,甚至和你握个手,登上报纸作个宣传,当年的石油工人王进喜就是一例。

文革一起,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就认定,要搞掉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大批政敌,红卫兵比解放军强。他们是娃娃,好利用。毛比慈禧太后强,慈禧当年想利用义和团打洋人失败了,但毛的手腕高,他成功了,这是他的英明伟大之处。

当年中国红卫兵的数量,恐怕相当于全世界各国军队的总合。毛是卓越的军事家,知道士气是需要鼓励的。鼓气,我们四川话叫“挑唆”。毛也是满腹诗书的学问家,懂得“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于是,把红卫兵大批大批的请来北京做客。接见一次,上百万之众,共接见了十次。后来在“为毛主席而战,完蛋就完蛋”的口号下,红卫兵为毛捐躯的人数虽沒人统计,若加上受伤的,应当有百万之众吧。

我们是第五次接见,这次的红卫兵人数最多,接近二百万人,挤满了绵延数十里的东西长安街。我们的住地在东交民巷,离天安门很近。说起这条巷子,每个中国人都要发一番感慨。清末,在洋人炮火的威逼下,这里建起了使馆区。后来,义和团又围攻这里,使它青史留名。这天凌晨,我从这儿出发,去见证文革历史中的精彩一页。

听说要被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我激动的整晚上沒睡好觉。午夜三点起床,四点集合,列队进入划定区域。顶着北方凛洌的寒风,一直站到天亮。长安街上伫立的一百多万红卫兵,全都翘首仰望着天安门,俗话说“葵花向太阳”,海洋般的一张张小脸,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埸景确实壮观。那时的我,极象个虔诚的宗教徒,宛如站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敎堂广埸,急切渴望瞻仰敎皇的尊容。

静寍的天空中突然响起《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人群一下噪动起来,且伴随着“毛主席万岁”的呼喊,红卫兵全都跳啊叫啊的欢动起来,象集体发了疯,无数的手在空中挥舞,欢呼声响彻云宵。我心里明白,天安门城楼上我们的红太阳一一毛主席出现了。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这些红卫兵被相互推拥着由东向西缓慢移动,象从山谷里汹涌而出的巨流,不,说确切点,更象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燃烧,疯狂,炽烈……

我象一片树叶,在汹涌嘭湃的海洋中,被轻松托着掠过天安门城楼,远远的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我也远远的望见毛主席在城楼上向我们挥手,从东头走到西头,甚至把军帽摘下,拿在手中挥舞,他那智慧的前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突然联想到另一个伟人蒋介石的头,比毛更光,更亮。

我身边的红卫兵,一个个象着了魔,都不顾一切拥向天安门城楼方向,手臂在空中不停的挥动,口里嗓音都哑了还在拼命呼喊,这埸面比封建帝王时代,皇帝犒劳三军将士还气势磅礴。我也学身边其他红卫兵的样,手举“红宝书”(即毛语录)边呼边走。但我没有他们那么激动,沒有欢呼雀跃,也沒有声嘶力竭的狂叫。就象是在经历一次宗教形式的朝圣仪式,仪式一过,我随即恢复常态。

但我们中间有很多红卫兵,在接见过程中,有的喊哑了嗓子,有的流下幸福的热泪,有的甚至激动的晕死过去。由于人太多太多,其拥挤和混乱程度,超乎人们想象。事后清扫现埸,捡到被踩掉的鞋袜,堆积成了一座小山。一个叫尹向阳的红卫兵第二天来中山公园认领他掉下的鞋子,见到面前偌大一座鞋袜山,掠吓得在“山”脚下随便捡了一双鞋子就走了。

这次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前后耗时六、七个小时,幸好组织工作周密,各个路口设立了疏导广播站,不停的广播:接受完检阅,请往西走,不要停留。我们这些初来北京的红卫兵,那里分得清东南西北,象战埸上撤下来的散兵游勇,闷头苍蝇似的满街乱窜。我是随人流走的,乍听到这么年轻甜美的声音,以为是中央台的播音员来到现埸,循声去看稀奇,街亭麦克风正在说话的,竟然是上了点年纪的老太。

第一次去北京,留给我深深印象的,除了天安门城楼上挥手的毛主席身影,就是这街头甜美的广播声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