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评《白门柳》中钱谦益的人物形象

热度 4已有 118 次阅读2019-3-19 22:21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谈书札记

        前一段时间,正好有些空闲时间,便看了刘奋斯所著的长篇小说《白门柳》一书。

      《白门柳》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叙述和刻画了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大动荡时期江南一带士子的群像,通过对这些士子们的思想、生活、志向与兴趣上的叙述和刻画,展现了大动荡时期江南士子们各人不同的风骨、性格以及他们在气节、爱情、名利、人生上的选择与放弃,或扬或抑,或恨或怜,或哀其不争怒其不耻,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大动荡到来时,个人的渺小与名利之徒的丑恶嘴脸及高洁志士的崇高抗争精神与不屈的气节。

       在书中,钱谦益这一人物也是《白门柳》中着墨颇多及主要要刻画与表现的人物。

       在此,也想就此谈一下自己在看《白门柳》一书之后,对钱谦益这人的一点粗浅的理解与看法,愿与共鸣共通者分享、商讨。

       钱谦益本人就是历史上所真实存在过的一个人物,而并不是《白门柳》的作者刘奋斯所虚构或杜撰出来的。钱谦益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都受到较大的批评与非议,他本人的功过是非,好与坏,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为什么会如此?这也和钱谦益本人的行为有关。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因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熏陶,主张万事忠孝为先,忠孝为封建时代读书人、士大夫立国,立家的根本,谁要是忽视忠孝此二者,逆此二者而行,那在人们眼中就是大逆不道,罪不可恕的,是要被万人口诛笔伐,永世不可原谅的。

       而钱谦益恰恰违背了此二者中的忠。

       所以,有学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又是复社重要人物与宿老的江南名士钱谦益被划在了二臣中。

       自此,世世代代被人诟骂、唾弃与不耻。

       在《白门柳》一书中,人似乎不是很坏的钱谦益也因此而留下了万世的骂名,他不错的文学造诣与满腹的学识也因此被忽视,甚至被禁止,自此,他便一直存在于二臣与不忠、失节的这个阴影中。

       虽然,他也有他的无奈、可怜与理由。

       然而,在大是大非上选择错了,在大节上亏了心,即便在此后的一些小事上有所弥补与痛悔,但对身后之名却再也无法更改过来了。

       像我国封建社会以及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诸葛亮与关羽一直被后世之人怀念、景仰、纪念并一直被奉为榜样,享受着后世持续不断的供奉与香火,正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忠和义。诸葛亮在蜀国后主刘禅无能的主因下,仍六出祁山伐魏,最后宁愿无寸功而累死在五丈原也不愿取刘禅而代之,这是诸葛亮的忠;而关羽在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赏识与拉拢之下,仍不为所动,最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到他的旧主刘备那,这是关羽的义。

       也正是诸葛亮与关羽的忠和义才让他们在身死之后,仍被后世的百姓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奉为榜样与楷模,并一直被人怀念与纪念。

       和他们相比,一直都多为自己的人生、前途打着小算盘的钱谦益便显得格外的渺小与可骂了。

       在《白门柳》一书中,作者刘奋斯并没有像以前其他世人那样一味的对钱谦益进行贬低、唾骂与谴责。

       在刘奋斯的笔下,写出了一个更真实,更有血有肉,更符合人性的钱谦益。

     《白门柳》一书主要是通过三件大事来对钱谦益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复杂心理进行塑造与成形的。

       第一件事是钱谦益为了自己的出仕当官而试图为东林党人,复社的死敌,魏逆阮大诚开脱,而与复社青年一代领军人物的分歧与较量,后以钱谦益的失败告终。第二件事是崇祯死后在南京建立新政权时,在立福王与潞王的争夺中,也以失败告终。第三件事是南京福王政权被灭后,作为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不但没有拼死抗争或以死殉国以表忠心,反而还以自己为首,降了清朝,而留下千古骂名为结束。三件事,都体现出了钱谦益软弱、妥协与圆滑、世故的那一面人性。

       由此可见,在面临利益与生死存亡的选择时,钱谦益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利己主义与投机主义,而没有那种为团体,为他人的奉献主义与牺牲精神。对人,对事,钱谦益常常像墙头草那样,打得更多的是个人的小算盘和小九九。

       所以,在道德与灵魂上,钱谦益算不上很高大与完美及纯洁。

       这样的行为与思想,说好听点,是老谋深算,说难听点,就是老奸巨猾了。

       然而,作为一个有学识,并有一定才华的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士大夫,深受着封建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思想的影响与侵染,钱谦益他虽有利己,自私的一面,但却很少损人利己,亦有自己做人的一定的原则,并还会再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表现出他仗义,救人危难的一面。

       如他在家乡闲居那时,曾出手救助了被人挟持的董小宛,成全了冒襄与董小宛的爱情与美好姻缘,这也是钱谦益他人性中善与好的那一面。虽然,在很多时候,钱谦益表现的有些利己与投机,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很坏的人,即便他有那么一些自私与好名。

       人是复杂的,在名利生死中沉浮的人则更复杂。正因如此,钱谦益让人产生的更多的是一种可怜与可叹的心情,一种恨其不争,叹其失节的痛惜之情,也因此而无法使人产生敬佩、景仰与尊敬之心。

       明“靖难之役”时,明初大儒方孝孺因誓死不事二主,不愿为燕王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触怒了后成为明成祖的朱棣,而被诛了十族。同为读书人的钱谦益就远没有方孝孺那样的气节、骨气与硬气。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方孝孺只为成就自己一个人的美名与烈名,而失去了自己以及成百上千亲人,朋友的性命;而钱谦益却以自己的投降失节,换取了自己以及家人等上百上千人的性命,他们俩的行为,谁聪明,谁愚笨,又如何来加以评说。

       在历史大潮面前,人的生死,人的命运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与无力。

       或许,以钱谦益的这种性格,若把他放在比较太平稳定的明朝中期,而不是那非生即死的明末清初,以他的才气与学识,或许还能让较多的人尊敬与推崇,而不至于到后世被骂,被禁止,以致他的一些著作散佚 、失传的这样一个地步。他或许也还能存有一点骨气,而不至最后失节,身败名裂。说他生不逢时,或许也不是一点不沾边。

       钱谦益他是一个人,一个有欲望,贪恋生世,也想要一点名与利的人,他是一个乖巧而软弱并不是很执着、坚强的人,而败却恰恰败在他的乖巧与软弱上。

       如果不是明朝灭亡,满清入关,他的人生或许不会那么倒霉;如果他在满清入关前就不幸身死的话,他的名节可能反而到能保全下来了。

       可惜,这些都是如果。

       史笔如铁,钱谦益确实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人,他并不让人敬佩与景仰,也不被后人像怀念其他历朝历代敢担大任,为国家,为人民,为团体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各个英烈那样被纪念、学习与尊敬。陪伴他的只有那永远也洗不去的二臣耻辱与失节骂名。但他作为一个人,有血有肉,历史上活生生出现过的真实的一个人来说,也有其让人可怜与痛惜和同情的一面。

 

                                                                                                                      2018922日整理修改于桂林

                                                                                                                      20181012日整理为电脑稿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