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黎族、黎寨和黎族文化

热度 6已有 382 次阅读2012-9-27 13:33 |个人分类:散文篇|系统分类:百家杂谈| 黎族文化

我眼里的黎族、黎寨和黎族文化

 

海南岛是黎族居住最多的省份。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就已定居这里。直到明代,黎族仍分布于全岛各地。宋元明清各朝代,随着内地汉族人大量迁入,岛内民族同化和民族迁徙现象就日渐加剧,岛北的黎族少量向南岛迁移,大部分却同化于汉族之中。现在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尤其是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

海南的居民分属三十多个民族。而黎族与苗族、回族、汉族被称为世居的民族。黎族更是海南的土著民族,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渊源。

黎族人喜聚族而居。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传统住宅以竹篱糊泥作墙,茅草为顶的房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从两广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当走进黎寨,就会看到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榔树之间,树的空隙间还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地里的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院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但是,这种房屋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时在减少。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锦闻名于世。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这些服饰你在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是不容易见到的,唯有在这幽静的黎寨才能大饱眼福。

黎族的生活习俗丰富而多彩,略举数例。

黎族人好文身。这是几千年保留下来的习俗,实属不易。

抽烟的黎族人喜欢抽竹筒烟。烟筒是用杯口粗的毛竹制作的,在由上而下三分之一的地方,固定一个可以装旱烟丝的烟嘴,筒里灌进干净的水供使用。抽烟时,就用嘴对着筒口吸烟,筒里的水会发出咕噜噜的声响。有人说,用这种工具抽烟不伤身体,也许是水过滤了烟的尼古丁吧?

黎族小伙子会爬椰子树,有时也当作一种竞技活动开展。会不会爬椰子树,还成为黎族未婚姑娘择偶的一个主要条件呢!

槟椰是黎胞最爱好的一种食物,也是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他们往往以数目多少来衡量情意的厚薄。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每年农历“三月三”可是黎族盛大的传统节日,黎族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三月三这一天,黎族男女老少身着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聚集于昌化江畔的山野上,遍地人群,鹿皮鼓,铜锣,交响在一起,热闹非凡。一群男青年带头领唱:“五指山下搭歌台,谁敢赛歌请过来,竹筒装着歌几千,还有几船没拖来”。这时,只见一群女青年接着歌 “有心登不怕高,有心赛敢登台,哥如船妹是水,哥哥船要水来载”。赛歌有团队的,个人的,随问随答,上至天文,下及地理,无所不唱,一问一答,一唱一合,越唱越欢。

黎胞爱用山歌来表达情感意愿、倾诉喜怒哀乐。平日里,劳动,恋爱,婚姻,哭丧,祭杞,甚至路遇问候,迎客送宾,都以歌代言。他们随编随唱,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唱歌的能手。婴儿刚出娘胎,母亲就用“摇蓝曲”启迪孩子;开始学话,就教他唱童谣。青年男女则以歌为媒。老人临终前以歌口述遗嘱。黎寨里处处听得见山歌,人们把黎胞集居的五指山区誉称为“歌的海洋”。

跳竹竿舞是黎族的一个特色舞,与苗族跳的大同小异。我想,许多人都见过,就不细说了。

在黎寨,你会感受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 社会风尚。黎胞家里的房门从不上锁。粮食和财物都放在屋外的仓库里,没有人破仓窃物。在路上拾到人家的遗物,要挂在旁边的树枝上,让失主自行来认领。黎胞在山上砍的柴禾,木料,发现的蜂窝,等等,只要在上面或旁边梆上一束青茅草谓“插星”,表示这些东西是有主人的,旁人也不会去乱拿的。

   你可要知道,“物各有主,路不拾遗”!这是黎胞公认,并共同遵守的“民约”哦!明代诗人方向曾有诗云:“刺竹芭蕉乱结材,人家犹有古风存,相逢尽逢平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黎胞祖祖辈辈生活在五指山下,年年岁岁扛着曲辕水梨,握着竹梢鞭子,赶着蜗牛般的黄牛,耕地种田。于空闲时,赶着牛犊般的猎狗,去赶山打猎。要不,就提着鱼网,在小溪里捕鱼捉虾。他们守着一条庄严的古训,有条不紊地繁衍后代,平安循环地过着日子。

黎族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璀璨而又独特的文化。这独特的文化可是由独特因素所造就生成:

    其一是缘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海南岛孤悬在南海之上,远离中原,岛内受五指山、鹦哥岭等高山大岭阻隔。这种交通上的不便,使得一些形成于上古时代的民族文化能够保存与延续,如文身现象就延续了3000多年。

    其二是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浸染。海南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岛内河流纵横,古时岛上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是黎族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及生产生活方面等习俗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其三是受独特的社会因素影响。黎族由于分布不同,以及与其他民族交往强度的差异,民族内部社会发育程度也有显著的差别。于明清两朝,在靠近汉族的黎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已与当地汉族趋于一致,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已占据统治地位。但在五指山腹地一带,直至上世纪50年代还保留着原始公社制生产方式的残余“合亩制”,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峒”的社会组织。黎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黎族文化更加婀娜多姿。

    民族文化可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层面,第一种属于物质文化,后三种基本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黎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体现如下:

    物态文化主要包括住宅、服饰、饮食、生产、生活及交通用具等。船形屋,黎族代表性的住宅。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因屋形似覆舟而得名,有高架式和铺地式两种,是黎族最古老的住宅建筑。黎锦,是驰名于世的纺织工艺品,其中双面绣和龙被最为华美,是黎锦中的精品。文身,黎族文身历经数千年,是黎族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刻在血肉之躯上的由不同纹素构成的图案,包含着对生命的祈求,对幸福的盼望,对灾难的回避,对青春美丽的展示。独木器,黎族善于用原木雕凿、刳制各种独木用具,大到可以载数人的独木舟,小到宗教用品中的神像、法印等,达数十种之多。独木器功能多样,造型古朴,装饰自然,集立体雕刻与平面雕刻于一身。此外,制陶、黎药、农耕、交通等都有其精彩之处。它们具有实物属性,表现了黎族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征。

    制度文化主要内容有社会组织峒和合亩制。峒是20世纪50年代前在部分黎族地区存在的社会组织。峒的黎语原意是人们共同居住的一定地域,由有血缘关系的若干家庭组成村落,由若干村落组合成峒。合亩制主要分布在今五指山市一带,是黎族特有的生产和社会组织。从生产关系上看,合亩制属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生产方式,合亩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有些还接受非血缘的外来户参加,亩头由父系长辈担任。生产资料归全亩统一使用。合亩共耕收获的产品,扣除留作公共开支和亩头提取少量稻谷外,其余平均分配。

     符号文化包括故事歌谣、音乐舞蹈、礼仪风俗等,如古老神奇的传说故事,激越优美的音乐舞蹈,节日、出生、结婚、死亡、生病仪式规则。它通过象征意义,反映黎族淳朴乐观和坚强刚毅的民族精神。《大力神》是在黎族中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故事说上古时期天上有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人类深受其害。有一个叫大力神的人,一夜之间把天拱上高空,第二天又把太阳和月亮各射下了六个。接着担石垒山造河,开创了世界大业,创造了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大力神这个形象,闪耀着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光辉。鼻箫,是黎族极具特色的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鼻箫气流难以控制,乐音时有时无,从而给人一种若有若无、飘渺的意境,听来颇有仙乐的韵味。

观念文化是通过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表现出来的。它渗透到黎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黎族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东西。黎族人民诚实守信、勤劳俭朴、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传统,对内是一种振奋民族精神的动力,对外是一种保持良好形象、与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品质,是黎族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海南黎族哈应语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当为黎族文化精品之一,已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特色文化立于华夏文化之林,将会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

 

(整理于2012927日)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杜雪峰2009 2012-9-27 15:33
黎族特色文化立于华夏文化之林,将会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
回复 沙澧风 2012-12-5 07:42
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