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成语的妙趣

热度 6已有 380 次阅读2012-4-13 23:58 |个人分类:李秀亭论文集|系统分类:百家杂谈| 体味

 

 

 

 

 

 

 

 

 

 

 

体味成语的妙趣

 

    漯河市李秀亭

 

首先介绍中国两个意思相反的成语,而后再撇一笔,说说其他成语典故。先说的两个成语,一个是“欲盖弥彰”,一个是“相得益彰”,这两个成语虽然都带有“彰”字,然而,它们的含义却是反转一百八十度。

“欲盖弥彰”中的文字解释及其整体意识是:“盖”字意思是“遮掩”,“弥”的意思是“更加”,“彰”的意思是“明显”。整个成语是说——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闻一多《画展》中写道:与其欲盖弥彰,倒不如自己先认了。这个成语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基因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因为中国汉语词汇丰富,玩了一个花样而已。

另一个成语是“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的中文解释及其意义:“相”的含义是“互相配合、映衬”,而“益”的含义是“更加”,“彰”的含义是显著。整个成语是说——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华夏的先人实在是太有才了,他们在久远的几千年前就会在词语上玩花样,可见聪明的程度,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中国还有一个成语是“指鹿为马”,上中学时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讲与这个成语有关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故事大意是“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测试出敢于反对他的人都是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诸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诸位大臣的两只眼睛都骨碌碌地轮番盯着赵高脸上露出的阴险笑容,大臣们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这是在测试满朝大臣对他的忠心。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三缄其口,不说是马,也不说是鹿,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大臣依然不畏强权,毫不含糊地说那是一头鹿而不是一匹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佞臣马仔,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确确实实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一个古人留下来的成语,居然包含着暗藏杀机的含义,真是令今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话不敢说,气不敢出。

不过,通过了解古代流传下来这些成语,可以管窥古代做人、做官的潜规则是什么样的货色。我想,大抵在官场上演戏的人,古代已经铺垫好了路基,后人的后人,就会更加巧妙地拿这些成语、典故演出更加精彩的好戏。有所不同的是古代的指鹿为马,这种手段的确太低劣了,为后人的后人所不齿,所以,在指鹿为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完备了嗜杀口实。这些人不再让你去指鹿为马,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古人留下来的文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众所周知,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就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杀人灭口案,当时,谁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儿。

据传说,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一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划过天空;紧接着,六月三日,太白金星又一次在白天划过天空。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密奏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六月四日清晨,玄武门之变发生。李建成、李元吉死于玄武门,之后李世民搜剿太子府、齐王府……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全部被杀死。上面说的天文记录没问题,不过相关的谶纬看看就算了,不必当真。引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原因是突厥进犯中原,李元吉受命出征。此人兵符一经到手,便立刻宣招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段志玄应征(这几员大将一旦到了前线,只有两条出路:或者改为效忠李建成,或者被“自己的所谓朋友”圈的朋友人为制造的失败出卖,被敌人杀死)。李建成和李世民约好,六月四日在昆明池为出征的李元吉和秦王府大将秦叔宝等人饯行。但是在六月三日,东宫的一个官员来李世民处告密说,李建成、李元吉要在宴会上刺杀秦王和这几员大将,然后逼李渊退位。

前面提到过,太史令傅奕在六月三日向李渊报告了奇异的天象,李渊立即召见李世民,并把傅奕的奏折给李世民看,李世民当天便交给李渊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还想杀死他。李渊看后很惊讶,就说,他准备明日一早在宫中召见建成、元吉和众位大臣,当面对质,问个明白。李建成听说后,就决定于六月四日一早到皇宫去为自己和元吉辩诬……当时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部将,但实际上早就被他人收买,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了。

玄武门之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的问题。隋朝废长立幼的教训在先,李建成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确实也很有才干,还平定了连李世民都难以根治的河北叛乱,深得河北人心;而李世民功至奇伟,得中原人心,封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又怎么可能甘心将皇权让给李建成呢?

其时,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都在暗地里培植自己的羽翼,互相打击对方势力,他们也都不遗余力地企图收买对方的人,可惜李建成打的都是像尉迟敬德这样的大将的主意,一次都没有成功,而李世民收买的都是官职低微、却能接近核心机密的人——说白了就是依靠那些瓦岗小兄弟干事,很少失手,这些小兄弟关键时刻都帮了李世民的大忙。

历史许多地方都不可信,试想,李建成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说他谋害父王,难道李渊是个傻瓜,他会丝毫不动脑筋地相信李世民的谎言?我认为,这时的李世民,已经软禁了父王,而后才敢于对李建成大开杀戒。

这几个成语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欲盖弥彰”。这个词语,古今中外发生的一切奇妙大事,都是使用这个成语忽悠人的。古时候玄武门之变完全可以用“欲盖弥彰”来辩解。历史走到今天,这个成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了高贵人群的杀手锏。如美国,瞧着哪个国家不顺眼了,就编造谎言,迷惑世人,遮人耳目,如果哪个儿国胆敢发出杂音,美国当局便会编造谎言,治罪那些弱势国家。伊拉克本来是美国的小兄弟,靠石油买通美国“老大哥”为自己壮胆示威。不知道为什么萨达姆一时脑子发昏,敢对美国说不,于是,伊拉克的萨达姆,就遭来了失国亡命的千古“奇祸”。美国制裁他国的理由,就是弥天大谎,说某某国家有核武器,于是,就以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严酷侵略,变权亡命,逼迫那些反对美国意见的国家统治集团下台。深受美国侵害的国家不用多说,世人心里明白如镜。众所周知,利比亚遭受了和伊拉克相同的祸患。此外,叙利亚、伊朗和朝鲜等国家,都遭到了美国的威胁。美国的理由,完全是子虚乌有,什么某某国家是恐怖国家,某某国家是魔鬼国家,某某国家是无赖国家等等,其实,这些罪名安在美国佬头上最为恰切。

看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强权世界,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失去了政权就会失去一切。一旦武器超强,就可以随意拿弱小国家说事。至于罪名么,还是中国古人说得好,《左传·僖公十年》中有这样的话:“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对外国可以杀人放火,捏造证据。在一国之内,便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就是历史——伪造的历史!

 后人把《左传》中的话总结得更为精炼,就变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当你败在敌手之下时,就不要再做辩解,只需说一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行了,只这一句话就可以被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研讨无数年,自然还会围绕着你说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往远处联想,写出成箱、成框的学术论文,而令高坐庙堂的达人耳目一新,你自然也就成了“精英”,何乐而不为?

    历史绵绵似河流,前人总被后人仇。不管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多么伟大而英明,风流而倜傥,驾鹤西去后,总会有小人诽谤,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因为你已经完成了上帝交给你的任务,即便是你在天堂里知道有人在诽谤你,诋毁你,污蔑你,你都不要在意,真理掌握在老百姓手里,有口皆碑,代代相传,你依然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最后还是让我用唐朝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做结吧: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4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空谷足音 2012-4-14 08:12
拜读!
回复 卢楠 2012-4-14 12:45
拜读受教,问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