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析《兰亭集序》短录

已有 200 次阅读2010-9-7 14:02 |个人分类:李秀亭散文集

 

专家析《兰亭集序》短录

 

  《兰亭集序》现在成了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必读之物,似乎成了一种精神贵族的象征。你看那些专家,口吐白沫,手舞足蹈,分析得有滋有味。
    按照正常的正统分析,无非是说这篇序的语言自然清新,意旨深含哲理。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阐明自己的生死观,旷达的性格跃然纸上。但是,作者毕竟生活在国事日衰的东晋前期,那种士大夫之族意志消沉,不求进去的思想,不能说毫无影响。这是正统而又正统的简单分析。不过,这种分析似乎让读者、听者毫无兴趣,于是就有了高深学者的“野议”。
    你别看这“野议”,的确能让人动容动心。那些研究高深的学者,不止是研究《兰亭集序》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它出名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兰亭集序》的真迹已经不在世间流传或珍藏,而是深深地埋在昭陵墓中,现在世上流传的都是临摹,这样,就给《兰亭集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世人感到的确是人间至宝,不然,皇帝何以把《兰亭集序》带到墓坑里?
    原因之二是那《兰亭集序》的墨迹是超脱凡俗的创造。王羲之开始跟着卫夫人学书法,那卫夫人本来是当时书法大师,可是,在王羲之这个天才眼里,跟着那卫夫人学书法,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于是,王羲之就摆脱卫夫人一家的风格,兼收并蓄,取百家之长,终于成为超越前人的华夏“书圣”。
    原因之三是晋代书法一直是后来书法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当时社会已经不在是太平盛世,文人思想活跃,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我手写我心。动荡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活跃的思想,不仅文学之风盛行,而且书法也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了深深思考的余地??为什么后人的书法再也没有超过王羲之的?那时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散发着晋代的时代气息。其原因就在这里??后人的书法没有体现出个性张扬的时代气息。
    原因之四是这《兰亭集序》虽说是一篇序言,可他也是令人乍舌的经典美文。这篇美文,虽说只有三百二十四个字,它却是散文、书法和道家哲理集大成的经典。就以“之”字为例来说吧,文中所出现的“之”字,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写法??或大或小,或楷或草,恰到好处,令人惊叹!
    听了这些野议,辑录在案,也让后人深深的品味。但愿有一天,那些专家学者之流,也对那盛唐诗歌为何那样发达,几乎人人能吟诵诗歌,这“不动”也“不乱”的盛唐人们何以张扬自己的个性的。我们这些草民对于学者之流的高论,只能是洗耳恭听,绝无质疑之意。但是,有一点儿小小的要求,一定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把那“理论”讲清楚,千万别搞得你不说,草民还明白,你越说,草民越糊涂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