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放下贪嗔痴,人生终要面对罪与罚

已有 25 次阅读2024-3-2 09:09 |个人分类:影视评论|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影片《周处除三害》借用了一个古典中的故事,投射到现代社会中,故事峰回路转,改恰到好处。整片干脆利落,畅快淋漓,从恶的血路拨得隐匿明日的云天,肆意屠戮不过是疯魔自毁的天性,冲破一个个的屏障却始终逃不过新的牢笼。痛苦与兴奋同频,浪漫于深渊盛放,是善恶的自审,是罪罚的自裁,典故的再度解构也赋予了适宜的当下性,而符号与深意的挖掘与指代却直白粗粝呈现,天意人为肉身也可再造神话,行刑的曲落到底是堕落还是净化?

影片引用了古时的“周处除三害”典故,通缉犯陈桂林生命将尽,却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名第三,他决心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并将他们一一除掉。陈桂林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除三害,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周处除三害”是《世说新语》的一个典故,非常准确地用在了陈桂林的故事上。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决定干掉比自己还恶的人后再自首,最后世人所记住的就只有“陈桂林”。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黑帮片,侦探般找到香港仔,伏击、观察、追逐、厮杀,血浆四射,紧张担心,动作设计非常棒,爽就完事儿了。后半部分是邪典片,先让观众缓冲一下刚刚结束的血腥暴力,来到一个神秘又圣洁的“殿堂”,原本在诡谲不安之中,渐渐得到舒心;直到刚要拥有安全感的时候,再瞬间撕开这间洁白下的污糟,撕开尊者的伪装,再用酣畅淋漓又带有讽刺喜感的疯杀,结束了这场荒诞之旅。最后回归本心,一切真相大白,是善意的谎言拯救了恶,还是内心的善不会泯灭,值得去思考。

片中有两个物件贯穿始终,陈灰开片一拜关公,拜出一只“义”眼,关公是桂林的指引,也是陈灰的本色;粉红手表失而复得,是本我的确认不忘,是舍是得,如桂林的我执,拿起便再不放下。说它渐入佳境,只因一害除得如老好莱坞,独闯龙潭,英雄救美,正午背影;二害除得如《血观音》,戏剧夸张,敌我分明,难掩猎奇,至此不过一部寻常的杀手救赎之旅,为名为义,为虚无,为存在,为自己。而礼堂普度众人一场,却令我感动不已,不是话不投机拔枪就好,如此发疯,又如此单纯,是杀非杀,是度非度,从此刻起,这部电影不再只为救赎,而为新生。生死而已,在这片土地,你本就没有问题,可不在这人间大闹一场,又如何方知我是我?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能在内地院线看到这么一部大大方方暴力屠戮的影片,简直是惊喜:没有刻意拔高,没有九曲十八弯地总结归纳,没有强违逻辑地制造反转,干脆利落,一枪命中,招招见血,拳拳到肉;大肆赞美灵修院狂杀,简直梦回《双瞳》高潮段落,以为是结局了,返回去,歌声依旧远比漫天鲜血更可怕。所谓追求生命意义终究是荒谬的,世俗认为屈服于欲望和利益之荼毒,皆不如放弃自我去拥抱沉沦来得更可怕,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在主题上,如果整部电影只是保留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原意,即弃恶扬善,那会很俗。妙的是后半段,主角误入“乌托邦”,抛弃贪嗔痴,向善向好却落得一场欺骗。当美好的幻想被刺破,是不是印证了人不应该抛弃本性中真实的贪嗔痴?“灵修院”的渗透之深体现在主角“大开杀戒”上,但是如果一个人被洗脑到完全脱落了自我意识,另一个人有权利剥夺TA的生命自由吗?或许这都是隐含的用意。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犯罪片,采用的是湖南企发文化文案总喜欢的创作方式——借用古典故事,谱写当代传奇。全片围绕着“贪嗔痴”展开。陈桂林求的是活过的价值,想通过声势浩大的为民除害为自己博得一个威名,这与他当黑帮混混时要斩杀大佬是同样的心理动机,这是“贪”;陈桂林功夫不见得有多高超,但他像一头野兽一样,遇神杀神,遇魔杀魔,这是“嗔”;而堕入“灵修院”后,他原本的理想被打碎,甚至被洗脑,成为行尸走肉,这是“痴”。贪嗔痴,痴为名执杀了嗔,再为善执杀了贪,痴放下了,自首入狱而真正落发觉悟,除三害就是破我执。尊者说:放下贪嗔痴,目的都是人自己赋予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