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止不休》: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已有 41 次阅读2023-11-28 09:01 |个人分类:影视评论|系统分类:影视剧本

 《不止不休》是一部新闻人的浪漫史,它没有刻意煽情催泪,而是自始至终都克制地呈现着一场徘徊在情理与道德之间的博弈。纸媒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还没有被流量裹挟,还能拥有新闻理想。你能看到如黄江那样的“文人侠客”,也能看到如韩东那样勇而不莽、纯粹执着的新生力量。你看他们为真相奔走、涉险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种信仰燃烧的振奋和激动。

该片讲述了2003年的中国,高中肄业的小镇青年韩东怀揣记者理想,不顾家人阻拦离家来到北京闯荡,一路不止不休勇敢追寻自己理想生活的故事。2003年的中国,社会变革激荡,人们野心勃勃。当时互联网尚未席卷一切,纸媒为王。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的“三无青年”韩东怀揣新闻理想与女友小竹开始了北漂生涯,期间在知名记者黄江的帮助下进入报社实习,在一次案件调查中,韩东发现了背后更大的真相。一边是光明的前途,一边是心中的正义,韩东在两难中选择挺身而出……

这是一个媒体人的故事,跟拍镜头的视角,纪实类作品的质感,尽管没有社会舆论、民众意愿等描写,但呈现方式和事件本身更具震撼效果。影片有着怀旧报业“黄金时代”的意味,也有着暗示媒体形态成长的规律:记者不要被同情心影响了你的判断力,冷静客观的记录下事实就是记者的使命。但是记者也是人,一旦现实的一切投射到了自己的身上,谁又能够巍然不动。电影的质感是极好的,穿插的纪录片片段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无论是矿难还是乙肝事件,都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不止不休,真的没那么简单吧?

《南方周末》在1999年有一句知名的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本片仿佛是这段话的影像版本,本质上属于《我不是药神》那一类的电影,用一己之力推动现实变革。故事虽然没有药神那么精巧,但对于那个时代的氛围还原得很到位。现在来看,这种奇迹已经近乎绝迹,所以本片更像是新闻和记者的一曲挽歌。唯愿爱与良知仍然存于大部分人的心底,相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导演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再现一段并不久远却令人羞愧的历史。在一个充满功利与偏见的社会里,传染病人面对的歧视和生存压力几乎是毁灭性的。要改变自身命运,除了自我救赎,更重要的还是联合有识之士共同推进国家法治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革新。尽管主角的成长经历推进得有些仓促,为了过审几乎所有反面角色都加上了善的伪装,但是仍要为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点个大大的赞。当然更要为那个大众媒体能够独立思考、勇敢发声却一去不返的时代,深深缅怀。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有朋友问我,电影的落点是在新闻理想上吗?我想这样说还是不太准确。已经看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重点不清楚啊,一会儿讲这个一会儿讲那个——说对了,我想这才是这个作品的主旨——没有落点,在那个年代经历了这么一串儿事儿的小人物在随波逐流中,想要去抓住点什么的心境,仅此而已。我总会被一部故事里全是冲突却根本找不到坏人或反派的电影深深打动。《不止不休》就是其中之一。新闻也好,矿难也好,乙肝也好,都是那个时代亿万个横切面的其中之一,只有将横切面连在一起,才将一切推动着到达今天。

“这世上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呢?” 整场观影,脑海中总是响起一个词,“质朴”。是质朴的年代,是质朴的情感纽带,是质朴的理想主义,是质朴的公平正义。我们的当下,是不是缺失掉了那一份质朴?不然为何这一份坚持让我这样动容呢?其实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披露真相,维系正义的价值观,这与记者的职责有关,更与社会的信念有关。在当下自媒体火爆的时代,更应该传承下去,不止不休。我永远记得南方周末那一年的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从那以后,企发文化的文案人们心里始终保有阳光和温暖,有力地前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