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时光里的年味

热度 2已有 120 次阅读2025-1-30 16:27 |个人分类:情感|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转眼又到了春节,今年是我国春节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这个年过得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感觉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但东北农村早就有“进了腊月就是年”的说法,从腊月开始就忙着杀猪宰羊以酬谢乡邻,农村家家户户轮着比着还相互帮衬着准备着年嚼咕(东北话,食品之意),一直忙乎到年跟前才算消停。然而,三十的年夜饭,初一到初五的串门拜年,还会让人忙得不亦乐乎,让人感觉这年过得好累。匜真的是“累并快乐着”。如今年俗毕竟是年俗,传统的年味越来越少了,拜年也都改成了网上,人们的生活好了很多,平常吃着过年的菜,过年吃些什么倒成了愁事。尤其孩子都成家立业,过年有了自己的安排,加之生活习惯迥然,即使在一起过年也都没有了往日的味道,于是不禁增加了对过去年味的怀念。
   小时候过年前最忙的是母亲,除了洒扫庭除之外,还要忙着为家人准备过年的新衣、采购蔬菜食品。记得腊月二十八是全家总动员的日子,晚上母亲已将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开,再擀成一张大大的面皮,几刀划成长方正方的片,一家人这时上手,做成各式各样想做中的东西。这边大锅的油已然翻滚,将做好的面坯滑进锅里,炸到金黄捞出放到大盆中晾凉,再用沙布盖上,这是过年时可以随时、随便、随手抓着吃的点心,也有称之为炸面花。面花做得最好的当然是母亲,除了在平面造型上多姿多态之外,在立体造型上亦然有巧夺天工之妙,有三四层重叠的菱花,有套编出来环环相扣的花篮,有往复拉伸的撒子,还有触角四伸的海胆等等林林总总,好像有做不完的花样。做出的面坯还看不出模样,下到油锅里慢慢地舒展膨胀开来,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孩子们围着大锅观看,那种好奇和惊诧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跟着母亲学着做着起来。油锅前的主厨自然非父亲莫属,围裙、套袖、护目眼镜穿戴整齐,一双长长的竹筷拨弄着锅中的面花,从雪白到金黄,翻转、捞出、沥油,油温火候恰到好处,完美实现了从面坯到工艺品的升华。孩子们会把自己的作品偷偷地放入油锅,在一旁悄悄地观望,盯着它会变成什么模样。第二天母亲会挑出一些花样好的面花送给左邻右舍,也把自家的喜幸传递给更多的人家。当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吃上油炸食品也是可以显摆一下的,孩子出去玩忘不了用纸包上几个,分享给小朋友,换来一份快乐的同时,还会收获一份羡慕的眼神。
   那时食品供应多是凭票,年糕是江南人过年的必备,要去粮店排队按粮本定量购买的,是那种五条一层,层层交叉重叠在一起的,可蒸可炒、可烧可炖,切片晾干可以长久保存。但花式年糕则是在食品商店随意售卖。那时没有冰箱,新鲜的鱼肉蛋菜和风、糟、腊、醉的腌制菜品只需提前几天选购即可,基本没有涨价和缺货之虞。
   其实还有一件大事是要提前准备的,就是舂米,那是做元宵、酒酿元子主要原料。舂米总是我跟着母亲去的,去时也不知要走多远,拐了几个弯也就记不得回家的路了,于是用小手紧紧地牵住母亲的衣角,生怕落下。舂米是要将淘洗好的糯米泡上一天,第二天用盆盛了拿到舂米作坊去舂成米粉。记得那间作坊很小,只有两个工人在做,地上一个很大很深的石臼,将米倒进去,那边是一个杠杆式的脚踏舂杆,为了增强下落的力度,杆头还绑负上一块大石头,这边一踩一放反复舂砸着石臼中的米。那头的工人在舂杆抬起的瞬间要扫下舂头沾上米粒并要对石臼中的米翻动一次,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舂得,工人将石臼中的米粉掏出来过一遍筛一遍箩,再将箩出的粗粒入臼再舂上一会,最后将石臼中的米粉清扫出来。回来以后要将米粉晾干保存,为的是正月十五最后的精彩呈现。
   母亲属于心灵手巧类型的女人,虽然不识几个字,但领悟性极高。给个衣服样子就能做出一套好看的衣装,吃过一次馆子里的名菜,就会做出与馆子一样口味的菜品,演示一遍操作技法,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标准的要求。记得是为上海某电器厂生产汽车联合调解器,师傅只教了两遍,她竟然就能将十几组电线接得分毫不差,成为工人中第一个做出合格产品的人。母亲热心善良,与邻里相处得极好,对邻居有求必应,所以母亲一天价总是少有闲暇。小时候虽然没有更多更仔细地观察过母亲,但在耳濡目染中却是更深层次地体会着母亲那种细腻的感情。
   孩子们过年惦记的是玩,鞭炮肯定是要有一点的,但那是要从两毛钱的压岁钱中拿出一些去买上一毛钱的小鞭,小心翼翼地将连在一起的小鞭一颗颗地拆开,一个一个地燃放。那时成挂燃放鞭炮的人家也不多,多是象征性地放上几个二踢脚走走形式,但因邻里聚集爆竹声持续不断,喜庆的气氛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长辈间的拜年是有看头的,一个个都穿戴整齐,到家家户户门前双手抱拳,说上几吉利话,或是聊上几句,满大院地走上一遍,再出门到其他院子。中式的便装棉袄或是长衫,长长的围巾一前一后地围搭着,头发吹得板板正正的,一个个风华正茂的样子,常常让人想到电影中的人物模样,不由得感叹:原来电影里的事都是真的啊!
   是啊,孩子们要回来了,突然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何曾不是一次次追着年的脚步赶着回家,在望见家门时的那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催促着自己不禁加快了脚步。而回家的第一个夜晚总是睡得特别特别香,觉得这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年渐渐地近了,那些个过年的程序也渐渐地铺展开来,祭灶神、贴窗花、扫房屋、贴春联、请财神、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近了、近了、又近了……数着年的脚步,带上新的憧憬,祈福祖国、祈福亲人、祈福明天。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admin 2025-2-6 09:16
新年好,已推荐首页!
回复 家朋月 2025-2-8 16:20
admin: 新年好,已推荐首页!
感谢老师的抬爱,祝福老师新春顺遂。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