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导言

热度 1已有 40 次阅读2018-3-28 17:38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材)

 

封面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主编,聂鸣;副主编,石永利、王振岳、祖云才。

统纂人员

编写人员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第六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七章  剩余价值分割(上)

第八章  剩余价值分割(下)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十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第十一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资金运动和再生产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

第二十三章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后记

 

(此教材1987、8、31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万字。主编聂鸣,副主编王振岳等。)

 

 

政治经济学导言

 

    第一章  导言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列宁也指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学习政治经济学,首先要明确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了解这门科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必须有吃、穿、住、行等物质资料。而要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必须从事生产活动。生产如果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的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进行政治、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等方面的活动。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的革命和变革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们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人的劳动是指劳动者耗费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生产中的最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和动物的本能不同,人的劳动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人们不仅调整着与自然界的关系,同时还不断地改造自己。

    劳动对象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和待开采的矿石;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纱用的棉花,炼钢用的生铁等。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它包括:生产工具、土地、生产建筑物、道路、仓库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过程就是生产的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的过程。过程的终结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前面讲述的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人类进行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那只是就一般生产过程束来说的。说它们是三个简单要素,是因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实际上并不这样简单,并不是仅仅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就能够进行生产,人类的生产劳动,从来都不会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喜欢谈论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翁那样与世隔绝的生产。实际上,任何孤立的个人,离开了社会,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我们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分析,必须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考察。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们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就必须同自然界作斗争,用自已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应自已己的需要。人们取得物质资料的多寡首先取决于人们改造自然物能力的强弱,即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它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物质要素,它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没有生产资料,人们就不能进行生产,就无从取得物质产品。但是,如果只有生产资料而没有人去撞操纵和使用,不和活劳动相结合,这些生产资料也只能是一堆死的东西,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此,生产资料要发挥生产力中物质要素的作用,必须要由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技能的人来将其运用于生产过程进行生产。可见,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并不是能动的决定因素。劳动力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的因素,它对

物质资料生产起着主导作用。劳动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不仅能根据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创造出物质资料来,并且能在社会再生产中,不断发现人与物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推动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力成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虽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但是,还不能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本身就是生产力。如果生产资料处于闲置状态,而劳动力没有参与生产过程,二者处于分离状态,就不能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就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着的;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去发挥作用的。首先,通过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教肓育程度和生产技术能力;其次,通过生产工具的革新改造,创造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最后,通过提供新材料和新能源,从而使生产力迅速提高。目前,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在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和人之间也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直接或间接地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物质产品。人们是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进行生产的,因此,任何社会、任何条件下的生产都具有社会性质。这种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就叫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第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第三,产品的分配形式。在生产关系三个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关系从社会再生产过程考察,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换句话说,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四个环节中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社会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研究生产关系,而必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只有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才能说明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原因。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或迟或早要相应发生变革;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的方向和程度完全以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为转移。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它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或者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要求相应地变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经济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所谓经济基础就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合。而上层建筑则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思想、哲学观点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或迟或早要相应发生变革。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起着反作用。新的先进的上层建筑,是推毁旧的经济基础,促使新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而旧的腐朽的上层建筑,则是维护过时低的经济基础,阻碍新的经济基础产生和发展,延缓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因而,上层建筑虽然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但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也必须估计到上层建筑的作用,必须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客观规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来揭示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的规律。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就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一方面,它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它是在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经济规律,相反,人们的经济活动总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另一方面,它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客观的。不管人们的主观意志如何,只要存在某种经济条件,在这种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某种经济规律,就必然要强制地发生作用。所以,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然能凭主观意志或法律去创造、取消或改造经济规律,人们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而任其摆布。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没有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绝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存在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有阶级背景的,先进的阶级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促进社会发展;腐朽没落的阶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违背客观规律,颃固地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规律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又一类是某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再一类是某一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规律。

    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组成为一个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在一个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各种经济规律是相互制约的,其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起着主导作用。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列手宁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的发展,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垄断的寄生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认识经济运动过程的规律性,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部分阐明了许多基本原理,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部分是专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的。斯大林指出:要在政治上不犯错误,无产阶级在制定自己的党纲以及进行实际活动的时候,首先应从生产发展规律出发、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出发。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来进行。学习政治经济学,就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自觉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三)研究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促进我国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帮助我们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它是揭示

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它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的论述,是我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断地丰富新的历史经验和新的理论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依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此教材1987、8、31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万字。主编聂鸣,副主编王振岳等。)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