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松

热度 2已有 90 次阅读2014-9-27 08:30 |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千山”是东北地区的三大名山之一,深秋的一天我去了千山。

    千山有很多的美景奇观,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无量观上看到的“可怜松”

    清晨,从鞍钢招待所出来,坐上长途车不久,天下起了大雨,一小时不足车就到了千山山口。

    下车时雨已经很小了。冒着雨我缓缓的向千山爬去。

    雨中爬千山的游客很少,有的打着伞、有的穿着雨衣,唯有我沐浴在小雨之中。雨水亲吻着我的脸,山路漫长,雨雾曚曚。

    走在前面的几个高个子的外国青年男女,正叽哩哇啦的说着话,打碎了山间的寂静。唤起我的孤独和惆怅,想起古人的诗句:“无边丝雨细如愁”

    沿着山间的石阶小路(道),爬上“无量观”(道士修在半山的一片平房)时,雨停了,太阳缓缓的出来了。

    “千山”(深)沉进在濛濛的雾气升腾之中,一种温暖、一种清新的气息冲入我的心扉。我感到十分惬意。这雨水洗过的“千山”,楚楚微笑的在迎接我啊!

    坐在“无量观”前的矮墙上,我向西边的山腰望去:那是一片刀劈似的笔直,极平的石劈,大约有二十多米长,高约十几米的样子,横向中间有一条巴掌宽的石缝,把整个石劈一分为二;在石劈的正中,另有一条巴掌宽石缝自上而下与横缝相交,形成一个反丁字,两石缝交接处长着一棵拳头粗、不足三米高的松树,他就是——可怜松!

听我旁边的一位东北老人说,可怜松已长了四百多年了。

    我不知这山里人为什么给这棵松树起名叫可怜松?的确,他没有长在平地,也没有长在山地,而是长在绝壁的石缝中。与那些长在平地、山地上的松树相比“可怜松”矮的可怜、细的可怜、孤独的可怜。

可怜松,他在那极小的石缝中,少的可怜的泥土中,慢慢的长呀、长呀,一年、十年、一百年,他整整的长了四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经历了多少大自然的狂风暴雨,他看到了中华大地朝代的更替,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他忍受着、沉默着、抗争着、生长着。

可怜松,他那高昂着的头,他那倾斜着的身躯,毅然的向着太阳,他仿佛在说“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可怜”

当我爬上“千山”“高峰”“天上天”时,从游客手中借来望远镜,第一眼看到的还是——可怜松!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孤独的小男孩 2014-9-27 09:11
从来没有感到自己可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