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亲诗文如读父亲

已有 416 次阅读2008-2-26 22:45

读父亲诗文如读父亲

我的父亲名叫成泽,字雨香。他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主业教育,专于古文,诗对。他的藏书很多。在病中,很多亲朋好友前来探视他,随手借了不少书籍而不还。这是一大遗撼。那时我还小。后来大了,才注意保存他的部分遗作。我还将继续整理他的遗作,好好珍藏起来。现有<<雨香文稿>>`<<成泽诗集>>等存世。

据长辈们介绍,我父亲学?古今,学富五车,才深识广。暂且不说这些。通观他的文章,就能看到其刚强的血性,进步的思想性。文字隽永干练,词句优美。论文方面,善长引经据典,说理及强。

他所处的年代,政府腐败,社会黑暗,道德沦丧,国乱国难,民不聊生。他生于斯长于斯,目睹其现状,积淀了他的正直,也增强了他的愤慨。他总是以一个读书人的脾性,罄竹抨击腐朽的社会,反对各种罪恶,声讨外国侵略者,批判各种坏习俗。他斥责有些人:国亡而不思救,自谋其私,自营其利,坐视成败,漠然置之。有关的文章中都反映出这种态度。

他犹悃于忠孝仁义,重视儒学教育,偏爱教书育人职业。他教书常常导明事理,教人以何行事。他的<<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一文说道:’’人有孝弟遇见知爱,遇长知敬,内则不愧于已,外则不愧于人,明则不愧于天地,出则不愧于神明,在家而家齐,在国而国治,在天下而天下平矣’’。可见其思想的一个侧面。他所教导出来的学生, 绝大多数都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读书为了什么?他在<<读书救国论>><<实业救国论>>里回答的很确切。他说:读书者其救国之本;谋国之富者必振兴其实业。他当时具有这样的认识观,真是难能可贵! 因此, 他写了一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 进一步阐述救国和振兴的思想。此外, 他提出救国和振兴的实施行动方法。他做到身体力行, 边教书边办实业。他曾办过盐场, 糖厂等企业。他又用创造的利润去支持教育事业。

以上记述的只是父亲的点滴事典。父亲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 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直鼓舞和充实了我们全家人的思想。过去父亲能够办得到的事情, 现在我们有什么理由办不到呢?! 在父亲逝世五十周年的时候,我写出这篇短文,也是对父亲的缅怀!

附论文及诗联数篇(首):

<<陶渊明先生不肯仕宋论>>

士君子当国家扰乱之秋,奸雄僭窃之时,而能弃富贵避?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者,诚以气节为人生之第一生命,千载而下,论气节不论功名,高风劲节,千古不磨,此决非寻常人所能窥其万一。吾观渊明先生不肯仕宋,而知之矣。夫当时晋祚衰微,刘裕将篡世道人心,俱不可问先生?五斗折腰之说,解组归田,无非名教纲常之足重耳。假使先生希图富贵,贪慕功名利禄,亦如赵孟?\为宋之宗室,竞尔?面仕元,留梦炎为宋之大臣,犹?赧颜事敌,其品格卑污,廉耻道丧矣。不知先生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同圣人之行,藉故忠全晋朝,义昭宋代,作桃源记,以寄意假五柳以鸣高,感王室之亡,守岁寒之节,非贤人君子而能若是乎!古之逸士,如夷齐之对于殷,黄石之对于周,管纫安之对于汉,王仲淹之对于隋,司空图之对于唐,谢枋得之对于宋,魏磅之对于明,皆我国品节之士。择地而蹈,自高其肥遁。论者嘉之谓: 其不肯轻于所事也。余观渊明先生晋亡不仕,寄傲烟霞亮节清风,固与诸人同标孤踪,先后辉映,迄今过柴桑之野,父老犹指之曰: 此渊明先生登毕舒啸临流赋诗之处也。

靓其贤而窃慕之,何其切也。鸣呼,陶公往矣。中夏今日干戈云扰,群雄?据,正无殊于晋。为仕者贪夫爵,慕夫?,非北走胡,即南走越,安有品节其人,如渊明先生也欤!

 

<<悼屈原二首>>

<-> 太息三闾楚大夫,被馋当日面荣枯。忠君爱国情难已,骚赋吟成洒?珠。

<二> 忠臣与国共兴亡,忍见秦师灭梓桑。负石汩罗先自尽,千秋江水怨声长。

 

<<读史记后吟项羽>> 

楚声四面可如何,今日相闻垓下歌。亟始两军分胜负,奚吝百战掷山河。

身惟一剑终嫌少,头值千金不是多。天授决非人力得,愚夫徒自逞干戈。

 

        楹联: <一> 日亦有情?我读,云真浩气辅王兴。

<二> 居仁由义家声振,安富尊荣世泽长。

<三> 贪无怕贪贪至八斗五车始见贪人致富,

浪不畏浪浪到龙楼凤阁方知浪子回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