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笔记(一)

热度 21已有 751 次阅读2011-3-8 15:48 |个人分类:诗词集|系统分类:谈书札记|

读诗笔记

现在,在诗坛有许多怪现象,有一些情形是,有些人绞尽脑汁给汉字颠倒排序叠加,仿佛越是晦涩难懂,越是杂乱无章,越是随机曲折,才显得有水平;仿佛只有生造硬凑,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弄得和费尔马大定理一样复杂,才叫做诗。有些人更是不知天高地厚、海之深浅,把唐诗宋词说成泥巴制成的砖头。有“过时论”的叫嚣,有否定的狂言。以为文字越自由,章句越朦胧,形式不受约束的,才是诗。

又有一种情形是,网络的发展,给诗歌的创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但是,网络里的一些诗歌,也包括我自己的诗歌,有“阳春白雪”的,也有“下里巴人”的。有些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一些文字的堆坼,有入体的,有不入体的,有粗制滥造的,有轻描淡写的,甚至也有无病呻吟的东西。

其他情形还有很多很多。

凡此种种,以至于造成一种印象:衡量一首诗好坏,首先看难不难懂,如果一首诗一下子就读明白了,就不是好诗,甚至算不上诗。以这种标准衡量,歌德、泰戈尔都不算诗人,就连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都不是诗人,更不用说《诗经》也算诗了。

缘于此,关于诗歌的诠释流派及版本非常多。究竟孰是孰非?

什么是诗歌,诗歌给谁读,或者说诗歌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本是不该议论的话题,就因此故,不得不拾起重论。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诗。

古人曾经说过诗歌是“感于心,而发于歌”。

我的看法是,总的而又简而言之,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其实,到后来,合不合乐在某种程度上,已不太清澈了。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简称。

诗的体裁很多,诗含有诸多要素。古体诗特别讲究格律,尤其是律诗绝句,今诗也是讲韵律的,不过不像古体诗那样严格,外国诗也是有韵律的,在此就不列举。但两个要素至关重要,也就是韵律和意境。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韵律构成诗的骨肉框架,意境体现诗的心境灵魂。

我很喜欢诗,但我不是一个诗人。我对于诗歌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虽然读过不少诗,也写过一些诗,但缺少深入研究,理论和实践仍大大不够。然而,我觉得诗歌首先是一种感觉的表露,一种感情的共鸣。

例如杜甫,他的事典就不多论。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他诗歌的韵律和意境,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字句间的韵律,寓之意境,是何等奇妙啊!

他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如《绝句四首(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最流行的小诗,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在《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非常突出。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上至高无上的“诗圣”地位。

  阅读杜诗,总是被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深深感染;被作品中根植于现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深厚洋溢的人道主义所深深震撼。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沿袭着杜甫的创作道路。王安石、陆游、苏轼、文天祥等,对杜甫诗中精神实质就具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真正能做到结合个人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写出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又深刻反映现实的诗篇,成为无愧于祖国与人民,倍受喜戴的诗人。

难道敢说这是文字或泥巴垒的砖头,而不是诗吗?

李白被誉为“诗仙”。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但从他的每首诗来看,有哪首不涉韵律、不入意境呢?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诗歌今存一千一百三十多首。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长干行》、《子夜吴歌》、《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达到“集无定卷,家家有之”的状况。

又岂能说这是文字泥巴垒的砖头,而不是诗?

说及《诗经》,《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如《周南???》:

  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

  采采??,薄言掇之。采采??,薄言捋之。

  采采??,薄言?之。采采??,薄言?之。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这么说也许多了一些想象,但叠徽章重句的美感,确是很动人的。四言诗衰微后,这种形式也被捐弃,只能偶一见之。倒是在现代歌曲中,又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之理。有些人说《诗经》无韵律,今诗也无韵律,或不讲韵律,只是一种误解或无知。

以上所指出的这些,在诗学里,已被划为古典、传统诗歌范畴,确有定格。

现代诗也是有韵律、讲韵律的。先看外国诗,因为文字不同,在翻译后造成直视感觉上产生了差异,其实外国诗是遵循了一定的韵律的。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安静的女孩/Quiet  Girl》原文是:I would liken youTo a night without starWere it not for your eyes  I would liken youTo a sleep without dreamsWere it not for your songs.短短两段,先抑后扬,选用了两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没有星星的夜晚”,“没有梦的睡眠”),从独特的角度赞美了女孩的眼睛与歌声。韵律协调优美。这首诗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情诗。它是反映、鼓励黑人在解放运动中,要睁开眼睛,争取独立、平等的深意。

看看我国新诗写作方面,真正意义上的新诗,其韵其意都是营造的很好的。刘大白是白话诗的倡导者之一,他曾探索以口语入诗,如1921年写的《田主来》,是以白描手法写的歌谣体,在当时新诗创作之初是难能可贵的。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主张诗歌革新,指出“真”是诗的唯一要素,他提出增多诗体,主张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他1920年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坦率,是一首具有民歌情调的优秀抒情诗。戴望舒1927发表的《雨巷》,有人说不是诗,叶圣陶曾赞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公刘1976年的《星》,是一首真正的英雄乐章,该诗的艺术造诣是坚厚的。

我国现代诗的诞生与发展历程,读过诗学理论的人都知道,可分为不同的几个时期,也叫阶段,也就是:发难期(1916?1920)、突破期(1921?1924)、成熟期(1925?1929)、收获期(30?40年代)。最初它努力为自已寻求适于表达新的时代生活内容的语言和形式,不得不抛开传统的诗歌规范而向外寻求,在吸取西方诗歌的民主精神内涵和表现方法(其后还有格律与诗体)中逐步建立自已的形式与格律,使新诗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后,新诗迈上多向发展的路子。读俞平伯游苏州寒山寺写怀的《凄然》,不禁使人耳目清明。其诗前段是:“那里有寒山!那里有拾得!那里去追寻诗人们的魂魄!只凭着七七八八,廓廓落落,将倒未倒的破屋,粘住失意的游踪,三两番的低回踯躅”。三个以“那里”开头的排句劈空而至,骤变了气氛。前两句对偶,第三句虽袭用了偶句,但避免了呆滞。第四句连叠四字,沿用了古词曲惯用的组词法。将这四组叠字与“将倒未倒”串为一气当“破屋”的修饰语,具有产生联翩浮想、急知下环的语气特点。这是独特的音律美!

新诗在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反叛传统与回归传统的过程。回归传统有三个方面:从古诗中提取意境或意象;取法于古诗的格调;活用古诗中的语言、典故。此外,新诗还吸取民歌好唱动听的格调与形式、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朴素、清新、形象、生动的语言。无疑地,使新诗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力量,并增强其生命力。

然而,看过许些所谓的现代诗,就让人不明白,又不得不使人思考。

在这里我主要不是讲诗学,可是涉及一些问题要特别注意,我国新诗的发展,主要还是受西诗的影响而创立起来的。西诗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意象(意象与意境不是同一概念)。对诗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乃是要找到正确的路子。在探讨的路途中不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但问题是,在一定的时期,包括现在,在诗歌体制上,文化观念上,出现深刻的交锋。尤其是,后新潮诗歌以它所持有的毁坏一切的后现代性格,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诗坛上,制造了一起前所未有的艺术骚乱。在这场骚乱中,后新潮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也不乏一些清醒的理论思考。新诗是要发展的,如何实现诗歌现代化,却是要寻找出规律。因此,诗歌的基础理论,具体点说,就是诗学的哲学、文化基础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

有目共睹,许多现代优秀诗篇,都是在继承古典诗词,吸取民间歌谣精华,学习外国优秀诗歌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余光中先生认为,现代诗应该是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扬。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如果舍弃了诗的内核、灵魂、要件,去搞一些很晦涩,很抽象,很跳跃,缺少或没有心境,令人读不懂的语言,那还算诗吗?

可以说,好的新诗不管皮肉,甚至骨脉里头,不仅存在西诗的某些特性,而且都蕴藏着古诗的韵律基因。因此,有人说无韵不是诗。我觉得一点不错。

对于古今诗歌,除了喜爱古诗之外,我也比较喜欢一些现代诗人的诗,如鲁迅、刘半农、闻一多、徐志摩、公刘、舒婷、余光中、席慕容等。因为他们的诗精、实、活、美。他们的诗像江面浩浩之气,充盈、拂面、入心、振神。

9

鲜花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回复 野树2009 2011-3-11 05:43
先生诗见,所言极是。
回复 吴豫平 2011-3-11 13:10
   赞赏先生公允之正知   正言   正行!
回复 高景琦 2011-3-11 19:02
赞赏先生的博学和对诗歌的真知灼见!
回复 程运平1 2011-3-12 00:07
精湛的论述!
回复 董安君 2011-3-12 06:37
有件事有胆略有真情。博学而又敢言,世不多矣。
回复 董安君 2011-3-12 06:38
见识不是“件事”。
回复 李秀亭de专栏 2011-3-12 08:47
回复 五月的阳光 2011-3-12 13:28
“如果一首诗一下子就读明白了,就不是好诗”是啊!有些人怎么能报这种态度呢?诗最重要的是寄情嘛!
回复 五月的阳光 2011-3-12 13:29
“感于心,而发于歌”。对呀……
回复 海之星 2011-3-12 19:31
开卷有益
回复 阿里 2011-3-13 16:19
这是我在整个头版里读到的最像文章的东西。
回复 卓祥运 2011-3-13 19:32
切中时弊。
回复 白菜爱上猪 2011-3-16 06:33
鞭辟入里
回复 董安君 2011-3-17 19:54
无韵不成诗,真知灼见。
回复 yingheweng 2020-2-20 10:10
宣传学习诗歌之文风,赞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