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俗文化贺元宵

已有 150 次阅读2010-5-16 14:43 |个人分类:夜雨随笔

闹花灯:
     闹花灯在我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流行于清远市英德县沙口镇的民间舞蹈。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元宵节,闹花灯的花灯队{各村自行组织},从黄昏开始出发。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意谓今年要添丁了,所以倍受村民欢迎。主人家都会烧鞭炮来迎接花灯队的。


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流行于清远市城区{简称“清城”,又名曰“凤城”}内各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节日和民众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均有凤舞表演。凤舞表演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



春牛舞
    春牛舞是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而传入广东的,广泛流传于清远,信宜等地。舞“春牛”一般在每年的立春至元宵期间进行,表达了人们对“春”的期望和祝愿。春牛舞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多为生活动作以及牛的习性的模拟,生动自如。表现农事活动的场面活动形象逼真,基本上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演员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走“圆场步”,“小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和运用。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舞牛队多于白天敲锣打鼓,舞着春牛到各乡各村拜年,先在村里的大地坪集中表演,然后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一般而言,客家人热情,注重礼尚往来,所以各村均有舞牛队,互相往来拜年贺岁,所以,这段时间,各个乡镇村落都非常热闹。



舞被狮
    舞被狮,最早流行于我市的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习俗中形成。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又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舞被狮活动从每年的正月初六上灯{客家风俗,初添男丁的家庭要在宗祠内放一个花灯}开始,正月十五,十六舞被狮舞进村中上年全部添男丁和新娶媳妇的家庭。正月十六下午二点三十分后,村中添丁户和新娶媳妇的人家便会担来柴草,在祠堂门口摆成一条龙状,点燃?火舞被狮,进入狂欢。



豆腐节
   豆腐节是我市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豆腐节起源于大约公元1609年,那年正月十五,林氏村民在祠堂上灯吃斋时,一位村民无意中,将豆腐弄到了另一位村民身上,引起了一场豆腐仗。第二年,参加上年豆腐仗的村民又喜添男丁,村民们认为是豆腐仗带来人丁兴旺,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五给祠堂上灯时,都由丁头组织打豆腐仗,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村老少全部参加的豆腐节。



  这些本应该很熟悉的家乡风俗,现在很多只能留在童年的记忆里,难得一见了。经济的开发,让陪我走过童年岁月的老家变得村非村,城非城的。而我却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在人生匆匆流去的四季里,一直在刻意的保留,那一片远去的记忆。又一个元宵节,又一片记忆复苏了。


2010年2月22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