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任公

热度 6已有 205 次阅读2014-2-24 08:53 |系统分类:谈书札记| 戊戌变法, 经济学, 梁启超, 现代人, 康有为

读梁任公

胡适先生在其个人自传《四十自述》中写道: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i]

胡适先生说的梁先生就是梁任公即梁启超也,我们学史知道任公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学文读过他的《少年中国说》,除此对任公知之甚少。初读任公便如胡适一样,不得不跟任公走、跟任公想,陆续选购任公十余本著作,疑为现代人攒的,有两本竟然不同书名内容却一致,“山寨”文化的雾霾中恨不得任公真容,所幸内容裁自任公原文,尚能从中采集到任公的思想。

任公早年师从康有为,除了学些之乎者也,亦涉足政治,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积极投身政治改良运动。任公认为“中国之弱,由于民愚也”,于是办报讲学以开民智,戊戌变法失败东渡日本,在日本接触到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现代学科,感觉如“幽室见日”,视界为之大开。其师康有为渐趋保守,沦为保皇派,任公则把住了现代国家发展的脉,寻求到了中国政治革新的根本出路——**。任公谈**不像当代学者止于清谈,他创办《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不顾清庭的严禁从事新政宣传,启蒙像胡适这样的后世学者。任公深知:“夫既已知舍改造政府外,别无救国之图矣,又知政府之万不能自改造矣,又知改造之业,非可以责望于君主矣。”身体力行创办“政闻社”,主张建立责任政府,倡导**思想。任公厉声敬告清政府:“政治现象若仍此不变,则将来世界字典上决无复以宣统五年四字连属成一名词者”,果不其然未及宣统五年有着几百年根基的清政府轰然倒台。任公的**思想百年后的今天再读依然是振聋发聩,耳目一新,当代**言论仍难以望其项背。

“当年中日甲午丧师,国人敌忾心颇盛,而全瞢于世界大势。”袁公世凯先生发起“强学会”欲改良国政,任公为之撰稿,后“强学会”被清庭封禁,任公是否因此与袁总统结下机缘不得而知。任公受袁总统的器重,官拜司法总长。任公也支持袁总统镇压**人,宋教仁被刺,任公被列为袁总统之后的第二嫌疑人。任公终究是个学人,自己也认识到性格不适合政治活动,他辞去了官职,也婉拒各界要他出面重组新党,收拾民国之初政党纷争乱局的重托。但是当袁总统称帝,背离了**理想时,即进京劝阻,断然拒绝巨款的贿赂,面对使者的威胁,任公坦然笑曰:“不愿苟活于此浊恶空气之中。”觉得“不把讨贼的责任自己背在身上,恐怕中华民国从此就完了”。任公掩护其学生蔡锷将军脱离袁总统的严密监视去云南召集旧部举起护国反袁的大旗,自己也寻得机会摆脱政府爪牙“偷渡”(任公自述语)南下说服广西、广东独立。[ii]任公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梦,并为此不惜舍弃生命来捍卫。

历史似乎是个轮回,今又逢甲午年,国人对日敌忾之心依旧很盛,但民众依旧是不肯读书,依旧是瞢于世界大势,即便有学者却没有行为,无论报刊、杂志都见不到**的宣传,更没有像任公那样敢于用生命坚守**的梦想。呜呼,任公千古!

作者:王瑜

20142月作于海口


[i] 见:《四十自述》,胡适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7月版,第66页。

[ii] 见:《英雄与时势》,梁启超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1月版。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yingheweng 2014-2-25 08:32
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自由平等不惜终生奔走呼号,乃至身家性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