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的记忆之 学种瓜

热度 2已有 126 次阅读2013-12-9 16:15 |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自留地, 江西, 品种, 田园, 中学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 学种瓜

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时候我也种过瓜,古人是桑阴而我是篱笆下。农村的土地难有一些空闲,留给孩子们的学习用地自古就很少,只有光照不好、通风不利的边角才能成为孩子们的用武之地。

我小时候种的瓜叫梨瓜,好像是江西特有的品种,我在其他地方的超市没有见过。梨瓜个头及外形与北方超市里卖的白兰瓜差不多,但皮极薄,可以连皮一起吃,尤其是瓜瓤好吃,香味很讨人喜欢。吃瓜时用拳头把瓜打破掰为两瓣先将里面的瓤连瓜籽一股脑吸到肚子里,不免在脸上、肚皮上粘着瓜籽,被大人取笑。在桑阴和篱笆下的瓜是长不好的,一两条瓜藤病怏怏的,结出一两只小瓜来算是对得住孩子的辛勤了。上中学时家里给了一块菜地作为我们弟兄几个的“自留地”,有了自己的地当然是要种瓜了,我们在地中间挖出一条沟,往里面撒了很多猪粪做底肥,填上土后堆成垄再在垄上浇大粪(人粪,比猪粪要肥)。瓜苗种在垄上,每天放学都跑去看,看着瓜藤一支一支发出来慢慢长满整块地,看着一朵一朵带瓜的小花授粉后一点一点长成大瓜,然后再巴望着瓜皮逐渐变白长熟。守望第一只瓜长熟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的慢,所以吃第一个瓜都比较郑重,以后瓜接二连三地成熟都来不及吃,镇上的几个堂弟过来个个都能够饱餐。我尝试种过秋梨瓜,先前种的瓜已经结不了瓜,连根铲去重新翻整土地施肥、下种,秋梨瓜的瓜藤长得很快,也一样开花、授粉,不过最终都没能长成瓜来。哥哥也曾种过西瓜,却没能长不成个瓜来,大人说西瓜要伴,一两棵瓜是结不出瓜来的,确实有些作物有这种现象,需要大批种植才能正常生长,是什么道理却没有探究过。

我小时候还种过丝瓜、苦瓜、北瓜(南瓜)还有葫芦。这些植物不挑剔地方,对水肥要求也不高,种在树下、篱笆下都可以,等他们把藤爬上去了就呼呼地长,很快藤就长满整个树或者整个篱笆,结的瓜累累满树满篱笆,摘一次就是一堆,不过长在树上不好摘,要用长柄的锄草耙去勾,掉下来没有接住掉地上就摔断了。丝瓜每年总有不少漏网之鱼,没有被发现的丝瓜长老了,等藤都枯萎了还满树垂吊着老丝瓜,把它勾下来,在树上敲打着玩,丝瓜的老皮很脆一会就敲干净了,里面黑色的丝瓜籽也被敲得四散,来年自己长出丝瓜苗来,敲到最后只剩下瓤,丝瓜瓤洗碗非常的好,现在超市里有卖,还能做出搓澡巾,一小节丝瓜瓤的卖价比一篮子新鲜丝瓜卖得还要贵,而小时候我们却只拿来当玩具。苦瓜一般种在篱笆下,方便去摘,苦瓜也像赶场似的大批大批的熟,摘慢了苦瓜就变黄,肉质变稀不好再做菜了。苦瓜长熟后,会从底下开裂成几块,肉会翻上来,里面缀有红红的苦瓜籽,远看像一朵花,不过有些过于粗陋。新鲜的苦瓜籽外面包着的鲜红果肉有点甜,有时也把苦瓜籽放到嘴里吸吮。南瓜在我老家叫北瓜,南瓜耐放,每年收了好多的大南瓜放到床底下储着。南瓜可以种秋南瓜,有一次种在屋檐下,瓜藤顺着竹竿爬到屋顶上,恣意开花结果好不自在,不过摘南瓜就费劲了,非得用梯子爬到屋顶上,长得远的还要用长叉子叉下来。秋南瓜长不了太大,也长不熟,也许是因为没有长熟,味道更鲜脆些,秋南瓜的生命力很顽强,一直结瓜到秋霜。葫芦和丝瓜一样的长满树,结满葫芦。葫芦比较有意思,同一棵葫芦结的葫芦有的竟然是苦的,做出来的菜苦得不能吃,摘了葫芦外婆和母亲总要掐一小块尝尝苦不苦。我们种的葫芦有两种,一种是长的,一种是圆的下大上小中间还有个脖子,不过比古代神仙画里用来装酒的葫芦要齐整些,这种葫芦长老了里面是空的,锯为两半当水瓢用,小的部分正好手握,这种水瓢很耐用。

种瓜其实不用学的,也没有大人教,瓜的成长寄托了童年的期待,瓜的成熟收获了少年的成就,现在想来还是充满了乐趣。

20136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