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王改正先生光临漯河做客沙澧诗协,谈诗词改革

热度 21已有 389 次阅读2012-11-20 06:39 |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光临, 漯河

                 王改正先生光临漯河做客沙澧诗协,谈诗词改革  

    20121116日,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王改正先生光临漯河市,做客沙澧诗协。作为中国诗词界最权威的机构领导,王改正先生非常低调,王秘书长的家乡在河南省漯河市紹陵区,对家乡传统诗词的发展非常关注,此次给母亲扫墓特意回到家乡,因为对传统诗词发展情况关心,所以看看家乡诗友。王秘书长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不惊动任何媒体,只有诗协的艾振兴主席、常务付主席董安君、付主席刘耀宗、马文、明同顺及十几个常务理事参加欢迎会,在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以后艾振兴主席致辞欢迎,董安君常务付主席就沙澧的起源、成立与发展及现状做了详细汇报,王秘书长感到非常满意。

接着王秘书长介绍了中华诗词学会的概况,他说,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531日成立,是以促进古体诗词创作繁荣为己任的专业性群众团体,不受国家的经济扶持,第一任会长是钱昌照先生,当时学会成立之时,没有办公、活动的场所,钱昌照先生就把自己的小院收拾了无偿的供学会办公、活动使用。现在学会主办有专门的诗词杂志《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已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诗歌杂志,每期三万份,现有会员万多名,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其中有不少年轻人,感到传统诗词后继有人,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传统诗词的发展希望。

他说中华诗词以汉字为载体,借助于汉字方块、独体、单音、四声的独特优势,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形成了同时兼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的大美诗体。几千年来,按照这种大美的形式,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其内涵之深,形式之简,音韵之美,数量之多,普及之广,流传之久,影响之大,是世界上许多以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难以比拟的。中华诗词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享受艺术,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大美的诗体,有这么多光辉的诗篇和杰出的诗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听了他的讲话,受气氛所感染,有的同志以激动的心情当场作诗一首,有的以保满的热情咏读了王秘书长的探家诗,有的现场表演歌唱,表达激动的心情。

王秘书长说大家都是诗友,可以不拘理节,畅所欲言。对同志们提出的问题他一一做了回答。

对传统诗词的发展,他说: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极品、民族的符号与精神的象征。但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再象古人那样只写风花雪月的意境,要寻求诗意上的突破直视现实,勇于开拓与创新。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人的风采,以自己的声音。用当代的情怀及表现技巧来诠释人生并提升人文生活的价值。

关于诗韵的改革,他说诗有诗韵,词有词韵,曲有曲韵。现在是推行普通话的时代,中华诗词不可能还使用原来的诗韵。时代变了,语音也变了,不可能要现代的人还去讲几千年人的话。你可以大胆创新。但你如果用唐诗宋词的格式写,还要按人家的平仄韵律。你可以不注明什么七律呀、满江红呀等,只要感到很美,其语言声韵流畅、合拍就大胆地去创作。古人用当时的韵是为了吟唱、咏读,他们觉得美。现在韵已经改变,我们用现在的韵也能写出更优美的诗词,所以不要墨守成规,写出新格律诗,要容许新、旧两种形式并存。但古人对于做一首诗,要求很严格,用字准确、精炼,并要对内中的文字用得是否恰当,还要续个的推敲,反复吟咏,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习。诗词不在多,而在精。现在一年写几十万首诗词,真正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李杜的诗词、屈原写了不少,但在老百姓中流传的精品诗词就几十首。

最后他对漯河诗协的发展给于良好的祝愿,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20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曹世友 2012-11-20 07:51
全面生动!
回复 郝颖 2012-11-20 09:01
这是一篇好文章,诗词的发展延续是离不开韵律谐美的。
回复 杨艳丽 2012-11-20 09:36
老师叫我们来看看,这的不错!
回复 冷月 2012-11-20 12:43
国学传统的希望
回复 沙澧书院 2012-11-23 11:19
大胆创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