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中国历史上文人相轻的故事

热度 10已有 621 次阅读2011-6-16 05:34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中国历史, 故事

 中国历史上文人相轻的故事


      我查了有关的资料,发现中国的历史上有些文人相轻的故事很值得吸取教训,现讲给大家听,可以从中悟出点道理。


      战国时代的李斯(他后来辅佐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就是一个有着妒妇心肠的伪君子,一个深受文人相轻毒害的读书人。李斯与韩非本来都是大学问家荀况的学生。李斯还在与韩非同学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才学不如韩非,对韩非常怀有妒意。后来,李斯在秦国受到秦王的重用,做了高官。可是秦王却喜爱读韩非的著作,并将韩非视作老师和知己。韩非到了秦国之后,本想借老同学李斯的光,一展自己的平生抱负。然而李斯深恐韩非在秦王面前抢了自己的风头,竟然不念同学情谊,在秦王面前讲韩非的坏话,并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其服毒自杀。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流有文人相轻的陋习,这种顽症,一直从远古沿袭至今。他们多是热衷于忌贤妒能,相互讥讽、诋毁,甚至扼杀。古时就有三国奇才周瑜妒嫉卧龙诸葛亮,唐代卢杞忌妒颜真卿,北宋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敌对,杜甫不喜陶渊明的风格,欧阳修瞧不起杜甫的诗,张居正惮忌海瑞,左宗堂妒忌曾国藩的才干等等。
  现代的则更多更明显。仅鲁迅可堪称善战斗士,他与胡适由朋友到关系恶化后,两人相互直接批判,最后胡适不敢应战,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回避。鲁迅与左联的矛盾,应是从徐懋庸开始的,后来他们的争论和争吵涉及更多的文人。鲁迅对左联作家中最不满的是元帅人物周扬,憎恶和鄙视田汉。晚年鲁迅很孤独,他的人生最大变革则是与周作人的交恶,兄弟俩甚至难容相处,到了动粗的地步。诗人徐志摩去过英国,对鲁迅发言霸厉,目中无人,称中国除了他再也没有其他人更懂莎士比亚了,让鲁迅大为光火,直批徐志摩只会脱离现实吟风弄月的。郭沫若直到鲁迅逝世后仍怀不满,念念不忘对鲁迅大张挞伐和讥讽,有人怀疑郭天生跟鲁过意不去。挞伐白热化最肆意的当属沈从文和丁玲。先是沈从文在《记丁玲》中把丁玲跟胡也频的结合写成是出于单纯的**需要,歪曲胡也频与丁玲结合是受了革命宣传的欺骗与迷惑。丁玲认为沈从文玷污了她的名誉,使她在晚年时写出了《也频与革命》一文,对沈从文进行了无情鞭挞。沈从文还曾经指责丁玲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是政治肯定多于文学成就,是造神运动下的产物。沈从文与萧乾的矛盾,则缘于学生萧乾关心他的住房困难一事,却被沈从文视为往他脸上抹黑,有人说是双方思想的理解错误。直到逝世,沈从文一直没原谅过萧乾。丁玲蔑视周扬,周扬轻视丁玲,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意义,但与传统气节贞操也不无关系。徐悲鸿和刘海粟,同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一个坚持写完美主义,一个钟情于后印象主义,正因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使他们在艺术道路上针尖对麦芒。徐悲鸿甚至出口骂刘海粟为汉奸,两人的恩怨漫延了一个世纪。还有萧乾跟马烽的争执,硝烟弥漫到双方肉搏之中,真叫人扼腕叹息……


同是文化的创造者,也同是一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人物,但因他们的个性、脾气、思想、心理、进步追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存在诸多争执甚至难以调和的矛盾。据说现代有的文人之间的煎熬之争,更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忧心和严重关注,甚至不得不出面调解。如鲁迅与徐懋庸,鲁迅与郭沫若,丁玲与周扬等人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曾在建国及建国后均亲自出面干预与调和,还有的说周恩来也曾经调解过徐悲鸿与刘海粟的矛盾。时过境迁,历史无情,文化名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不必探个究竟,孰是孰非,这些已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代文人们应当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炎黄文化的精神物质,振兴中国当代文学。


童话作家郑渊洁退出作协事件,均或多或少隐含了文人之间相互妒嫉未能宽怀大度难以相容的不和谐一面。古今文人相轻的陋习,其实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学习好的东西,尤其要摈弃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糟粕部分。古云:鸟不走,马不飞,不相能,胡相讥?”“能遭天磨是铁汉,不为人嫉是庸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世间如此,文坛如此,古今中外,概莫如此!我们除了以客观的眼光去看事物外,更要放大胸襟,宽容待人。嫉妒是心灵的地狱。中国式的嫉妒特征是:我不行,你也别行;西方嫉妒的特征是:你行,我比你更行!值得深思的是,西方的嫉妒决不是中国式的相互讥讽,互相诋毁,相互折台,甚至走极端人身攻击乃至扼杀一切。


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妨人。我们需要不断的反省自己,自我批评,改善自己的品性。有容乃大,容天下之难容之事,方为谦谦君子,方为仁爱厚德之士。尤其要耐得住寂寞把自己的创作搞好才是正经事。须不知,真正好的作品是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的。并不是我跟你、你对他一时捧场抑或一时贬低来决定作品的优劣好坏!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听到别人的批评,别着急跺脚,先想想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话,你应该高兴;没有道理的话,那就更不值得生气了,没有道理的批评就是垃圾,倒掉吧!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兰秋菊各有时,同留秀色在人间。大自然尚且如此,何况驾驭万物之上的人乎?文章千古事,每一个人的作品何非得要跟自己同一种风格,同一种内容,同一种性情呢?应该像每个人的指纹,像四季的颜色,各有千秋,不分轩轾!


        其实文人相轻不如来个华山论剑,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互相取长补短。说谁是完人,我一千个不信。其实中国的文学为啥比外国有差距,与文人相轻也有点关系。西方文人是暗暗较劲比本事,对别人的本事从不嫉妒。中国的文人是你即使行,也不能超过我。这是中国人的悲哀。倘若如此,中国文化怎么会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么会早日实现?悲哉痛哉!

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卓祥运 2011-6-16 09:13
赞赏!
回复 曹世友 2011-6-16 09:55
文人相轻,顽疾也。或曰人品也,或曰性情也,或曰世俗也,或曰人性也。或斥之,或谅之,或笑之,或怒之。马之文,正也。
回复 程运平1 2011-6-17 08:35
l论述精辟!淋漓尽致!
回复 人自然 2011-6-21 13:59
原来那些所谓备受推嵩的大师也有诸多小鸡肚肠啊。哈哈
回复 草帽妲己 2011-6-22 11:09
赏读。
回复 井边蛙 2011-6-24 11:36
真是篇好文章!奇怪的是,在其他两个地方见过该文。http://city.qq.com/group/thread.htm#gid=1044656&postid=4704&trid=25765&cc=25765&top=0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2983162&page=1&1=1#2983162
真搞糊涂了,到底谁才是本文的真正作者。文人相轻是历来已久的现象,文章剽窃也是盛行不衰啊,呵呵。
回复 井边蛙 2011-6-24 11:37
该文的另一个地址连接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2983162&page=1&1=1#2983162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