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侠女恩怨》[4]

已有 235 次阅读2010-1-5 08:02

《4》

曹如兰的父亲曹建,曾在军统做事,后又在国民党28师任副参谋长,因他是黄埔军校29期毕业生,又会武功,被蒋介石选去做付侍卫长。她的爷爷曾在总统府任职,因年纪大,已退役。她还有些亲戚,也是国民党的要人,有的则是大老板。他有三男二女,但是在门庭显赫的家庭里却出了一个女子叛逆。她和姐姐是双胞胎,但走的道路截然相反。说起来,她还是受学联的感召。

曹如兰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她都是名列前茅。因为长得漂亮,还是有名的校花。但她的性格很倔强,敢说敢为,从不屈服。而且从小父亲就从各方面培养他姐妹俩,请名师教她们武功,教她们吹拉弹唱,可以说姐妹俩学了一身本领,文武双全,尤其是射击,因为她们经常跟父亲打靶,加上姐妹俩天资聪明,刻苦训练,慢慢地做到了百发百中,尤其绝的是她们在驾驶汽车时,能一手握方向盘,一手准确地射准目标。

父亲的意思,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并不打算叫她们从军,只不过叫她们学些护身本领罢了。

有一次,几个小流氓在胡同里截住了她,嬉皮笑脸地调戏她,开始她好言好语地劝他们,谁料他们以为她好欺负,竟然动手动脚起来。她巧妙地和他们周旋,使他们占不到便宜,小流氓恼了,要强行扒她的衣服,她也恼了,和他们动起手来,小流氓被打得东倒西歪。但他们仗着人多,死死地围着她不放,加上胡同很窄,施展不开手脚,一时也脱不开身。

幸亏来了几个巡捕到附近巡逻。小流氓才被吓跑。学校里有些纨绔子弟,也千方百计想把她搞到手,但看到她冷冰冰的样子,也找不到机会下手。

有个家伙叫班若仁,仗着自己家里财大气粗,还有亲戚在军队里干事,想打她的主意。这家伙五大三粗,是一伙坏同学的头,就强行要与她交朋友。他找个机会截住她,提出无耻要求。如兰照地上啐了一口,扭头就走。

班若仁纠集一帮子,准备找她的事。但有人告诉他,她的家庭背景及她的本领。吓得他舌头伸多长。从此,只好远离她。

班若仁虽不敢对如兰下手,但欺负别的女同学却毫无顾虑,有一次,他把一个弱小的小女孩逼到一个黑暗处调戏她,他抱住女孩,用手插进女孩裤子里,吓得女孩“哇哇”大叫,他掏出一把尖刀威胁女孩,女孩看着亮闪闪的刀,顿时不敢吭气。而班若仁却发出的无耻笑声:“嘻嘻。”

正好秋月从那路过,开始听见有个女子的叫声,随后又没了声音,感到很奇怪,就向那个角落里走去。

走近一看,不仅大怒,大喝一声:“住手!”

开始班若仁并没看见是曹如兰,满不在乎地亮了亮刀,说:“你是活腻烦了不是,过来,老子连你一块玩。”他想这下把对方吓跑了。

谁知对方抬腿一脚把刀踢飞,班若仁大怒,抽出手来就想殴打曹如兰。但扭头一看,傻眼了,他们几个人还不是她的对手,何况自己一个人,他顿时泄了气,从地下捡起刀,嘟囔着:“咱走着瞧。”灰溜溜地溜走了。

曹如兰把女孩扶到寝室才离去。

学校的进步学生为了组织抗日,自发成立了一个学生抗日联合会,开展各种动员活动。开始学联考虑到曹如兰的家庭,并没要她参加。但是发现她并不象娇小姐,而且很有正义感。那些纨绔子弟对她又爱又恨又怕,只好孤立她,称她是冷美人。

但学联的人主动接近她,和她讲革命道理。其实她对这个家庭早有不满。小时候,听说爸爸要去“洗澡”,就缠着爸爸带她去。

一个叔叔神秘地告诉她:“小孩子,懂个啥,洗澡就是逛窑子。”那时她还不懂啥是逛窑子,后来长大了才明白。恶心的她几天没吃好饭。

从此,她看见爸爸好像看见陌生人。但她爸爸并没发现这个变化。学联的人讲的话,她觉得又亲切又有道理,慢慢地她成了学联的积极分子。但没想到,这在她的家庭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沙市还没落入日本人手里的时候,平地一声雷,沙市爆发了激烈的抗日运动,,学生们纷纷上街示威游行,要求“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反对攘外必先安内!”

当时的教育局长得知这一消息,急得像热锅蚂蚁,连忙召集各校长开会,命令:

“学生以求知为主,不得擅自上街游行。”

“抗日的事自由政府去办,学生应静候听命,不要上共产党的当”

警察局长气急败坏,召集学生代表训话:

“不准游行,不准开会,这是共产党的阴谋,游行集会就是要造政府的反。”

台上,两个警察为他打伞、煽扇,他洋洋洒洒、慢条斯理讲了一个小时。

学生在烈日的爆晒下,汗流夹背。当他狂亡地叫嚣:“不听者,格杀勿论!”

学生们终于忍不住了,群情激奋,斗志昂扬,跳上台去与他抢话筒,看到乱成一团,学生太多,警察局长不得不狼狈溜走。原以为一吓唬就能奏效,谁知正好相反,反而激起学生更大义愤。

这个愚蠢的警察局长被市长狠狠地批了一顿。

学生会议变成了学生大集会,纷纷跳上台发表演讲。

有个女孩子也上台慷慨陈词:“……人将灭吾国灭吾族,而当局却悠悠自得,如昏如醉,长此以往,国破家亡。只有团结一致,一致对外,才能避免外敌侵占。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实际是借口,攘外是假,安内是实,我们决不答应!”她的话激起一片掌声。

但是台下一个和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却大吃一惊,不由得叫一声:“妹妹!”

由于大家都集中精力听演讲,谁也没注意她的叫声。

有个学生说:“讲话的女学生就是女子学院有名的校花曹如兰!她曾经在学校礼堂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是咋回事?”另一个学生问。

“我说舌战群儒不过是引用《三国演义》诸葛亮去东吴被那群腐儒刁难,不慌不忙把群儒说得哑口无声。那天可不是什么儒雅之士,而是持怀疑态度的学生。”接着他有声有色的讲起来:

有一次,几个学校集会,会场上人声鼎沸,几个演讲者志气昂扬,慷慨陈词。突然,一个漂亮的女学生蹦上讲台,激动地涨红了脸,声音响亮地演讲起来,革命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顿时,人们变得鸦雀无声,一个个瞪圆了眼,洗耳恭听,那铿锵有力的语言,真是切中时弊。会场上一片赞叹声。

当时,马向斌也在场,只不过他和她从没接触过,他当时也被这个女孩子的演讲所感动,这也是后来他觉得面熟的原因。

会场上也混入一些三青团员,他们对女孩子攻击蒋委员长的讲话很不满,但由于绝大多数是进步学生,他们不敢吭声罢了。

突然,一个学生质问:“你父亲曾经是特务,又是蒋介石的保镖,你有什么资格演讲?”

当时参加会的班若仁趁机报复:“她是反动分子,把她赶下去!”

一些三青团员也在起哄。会场上一时大乱。大家目光“刷”地射向班若仁,大声说:“谁在捣乱?把他赶出去!”

班若仁赶紧藏到人群里。

大家又把眼光盯向曹如兰。她稍稍停顿了一下,又镇定地说:“不错,我是反动家庭的子女,但我背叛了那个家庭,决心与支持它的反动政府斗争到底。爱国和革命难道还论身份吗?反动家庭的子女都是反动份子吗?照你的逻辑推理,革命家庭的子女永远是革命分子,而反动家庭的子女永远是反动分子。但恰恰相反,有些出身贫寒家庭的人成了反革命,而出身反动家庭的青年成了革命者。就是国民党不也是两派吗?国民党有很多有识之士,就拿人人皆知的宋庆龄,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扬虎城,台儿庄大捷的李宗仁,凇沪大战英勇和日本鬼子博斗的十九路军的官兵等,你能说他们是反动分子吗?国民党中的汪精卫是典型的卖国分子,人人得而诛之,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已不能算中国人,而是日本人的走狗。但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打击那些愿意抗战的人?我们一家人的仇恨难道高于抵抗外敌吗?

同志们,上阵还是亲兄弟,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打击外来侵略者!如果我们内部斗起来,最高兴的是谁,是日本鬼子!”

一席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寂静了刹那,接着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而班若仁和三青团员也悄悄地溜走了。刚才提问的那个同学又问:“如果需要我们上战场,你怎么办?”

曹如兰斩钉截铁地说:“我第一个报名!”

那个同学口服心服。

欲知曹如兰是否走向抗日前线,且听下回分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程运平1 2010-1-25 08:40
拜读!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