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①颂

热度 6已有 145 次阅读2013-1-28 15:32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值兹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暨颍河成功治理五十四周年之际:谨将《颍河颂》献给曾经参加治理伟大颍河工程的劳动人民、全国劳动人民、全世界劳动人民。
前言
我生长在颍河岸边,目睹了新旧颍河时代的巨变。自新颍河开通后,颍河流域的低洼地、盐碱地绝迹了。而今,这些过去的劣质地,居然比好黄冈地还能多产粮,颍河流域已成为米粮川,这个奇迹,惊天动地。改革开放后,颍河人民的生活更是一个质的大飞跃。
颍河流域的低洼地、盐碱地究竟有多少?如果统计的话,应该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毋庸置疑,颍河流域已成为丰富的农业资源,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面对这铁的事实,我们为何不歌颂?
颍河①颂

手捧着白馍馍不肯下咽,
不禁我回想起五十年前。 
颍河流域多少乡县?
有几人不把糠菜咽? 
 有几人常吃细粮面?
 有几人不住草房间?
泛滥的颍河祸及豫皖,
灾年景一年又是一年。

颍河人民一句谚,
青蛙尿泡也会淹。
旧颍河狭窄尽曲弯,
河底高出了庄稼田。
河堤决口浊浪翻,
河水那年不泛滥?
自古至今有千万年,
空望着水灾声声叹。

大风一刮呜呜呜的响,
急慌忙找棍压住草房
秋雨连绵秋风凉,
屋内漏雨滴答响。
一张破席薄被一床,
凄风苦雨长夜难亮。
金家银家难舍家乡,
无可奈何只有逃荒。

大水过后一片荒凉,
唯见盐碱地白茫茫。
颗粒不收啥指望?
面对苍天泪千行。
乌云滚滚雁南翔,
水深火热对谁讲?
颍河呜咽流向东方,
庄稼人期盼见曙光。

平地一声春雷炸响,
托福英明的共产党。
一声号令治颍河,
千军万马上战场。
是谁和咱心连上?
治洪除碱建家乡。
颍河源头宏图构想,
筑成水库斩断魔掌。②

五六年治河全开工,
热火朝天河面蒸腾。
一锨锨泥土干的猛,
挑土也要将堤岸拢。
只要新河早修成,
再苦再累甜心中。
五七年颍河全开通,
两岸响起了欢呼声。③

六九年动员再开工,
规范堤岸仔细修整。
防护林河堤全栽种,
添一道亮丽新风景。
七五年汛期水势凶,
顺利通过了大洪峰。④
从此后颍河人心定,
永不怕洪水再飘萍。

三十年河东转河西,
低洼地胜过黄冈地。⑤
白茫茫盐碱灭了迹,
一捧捧黑土变粮米。
颍河农业谁能比?
两岸人民心中喜。
改革开放后大机遇,
稳产高产大上阶梯。⑥

芝麻开花节节高,
到处展现新面貌。
一条条沟渠排水涝,
一眼眼机井把地浇。
青堂瓦舍楼房高,
油路铺进乡村道。
种植养殖业势头好,
农业机械化展开了。

如今全免了农业税,
喜欢的彻夜难入睡。
喜事连连说向谁?
良种补贴又领回。⑦
两会决策暖心扉,
义务教育佳音催。⑧
党和人民是鱼和水,
前进路上莫要后退。
十一
村村的绿树一行行,
村村的瓦房变楼房。
村村的电灯明又亮,
村村的电话真顺畅。
家家的棉被暖洋洋,
家家的饭菜变花样。
家家的电视在播放,
家家的孩子上学堂。
十二
东风浩荡春意浓浓,
唱不尽心中颍河颂。
碧波万里麦浪涌,
有党给咱指前程。
一口口白馍甜心中,
人民怎忘这千秋功。
吃水莫忘谁挖井?
奔向小康步不停。

 颍河翁
 初写于2006年3月26日
 再改于2009年8月20日
注解:①颍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相传春秋时颍考叔隐居于此,故为颍水、颍河。该河是淮河最大支流之一,流经河南、安徽,在安徽正阳关汇入淮河。
②1951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下,党领导人民在颍河源头登封修筑大型白沙水库,最大库容2.8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53万公顷,有效控制了山洪。
③1956年到1957年,党领导颍河人民肩挑抬筐,奋战一年,开通了新颍河,1969年,整治了河堤。河宽76米,深4.5米,堤高3.5米,堤距190米,防洪标准为70年一遇,防洪流量1330立方米每秒。
④1975年7月20日,新颍河顺利通过了解放后汛期中最大一次洪峰。
⑤旧颍河时代,用买十亩盐碱地的钱,也买不了一亩黄冈地。
⑥解放前后,小麦单产一直徘徊在130斤,改革开放前小麦单产200--400斤,改革开放后小麦单产800-1300斤。
⑦2004年,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大力扶持农业,全免了农业税,后又逐年加大了良种补贴。
⑧2007年春,全国政协、人大会议在京召开,落实全国义务教育。
作者简介:张建岗,字东旭,号颍河翁,农民。漯河市作家协会会员。1947年出生于颍河北岸郾城县李集乡橡树张村,祖辈务农,少年时即酷爱文学。近年来有诗歌、小说创作。2011年4月被聘请为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
  电话:13783094567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沙澧风 2013-1-29 00:55
一部史诗!
回复 一帆 2013-1-29 09:24
确为呕心沥血之作!
敬仰
回复 沙澧书院 2013-1-30 09:39
磅礴大作,学习!
我出生在旧颍河干涸的沟里,自小在旧颍河沟里摸爬长大,一声一笑,一草一木,皆在耳目。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颍河故事。1948年爷爷奶奶结婚,奶奶是趟着涨河的水来到爷爷家完婚的,1949年决堤,对岸的柿子树都被伐倒堵决,1975年淮河水灾,作为支域也是被祸遍野。现在的旧颍河虽然疏浚,但是已面目全非,污染异常,主要的功用也仅仅提供小商桥景区的流水点缀而已。
回复 曹世友 2013-1-30 11:35
皇皇巨制!
回复 19700925 2013-1-30 13:52
旧时代不堪回首,新时代大有奔头。
歌唱祖国!
回复 浑身是胆 2013-2-4 09:43
赞,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