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拾遗

已有 241 次阅读2010-10-4 21:39

严武因为和杜甫是世交,对待杜甫很友善,常亲自到杜甫家中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不戴头巾,而且他性情狭隘急躁,傲慢放诞,曾喝醉酒登上严武的坐床,瞪大眼睛对严武说:“严挺之却有这样的儿子!”

杜甫放任不羁,举止不自检束,好议论天下大事,立论高远而不切合实事。

??上述材料(已翻译)是《新唐书》对于杜甫的描述,和我们心目中的杜甫相差甚远。不知为什么?

杜甫有一首送给严武的诗,是这样写的: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显然,杜甫对严武有着深厚的友谊和足够的尊敬。严武对杜甫也是十分的不错!送钱送粮,连杜甫的那个“检校工部员外郎”都是严武表荐的。严杜关系不错,我们没有从二人的诗作中看出什么裂痕。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实在感觉不到一个“性情狭隘急躁,傲慢放诞”的杜甫。

《新唐书》为什么把杜甫描成这样?我不解的同时又产生一种疑问:那杜甫是啥样?是不是今天的教科书描的那样?

有一种教科书是这样描述的:“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听起来不错,仔细辨别,能觉察其中的政治宣传的味道。

我想,我们有必要历史地看待杜甫的成就吧!包括历史地看待历史上对于杜甫的评价。

盛唐时,李白就有不小的名气,有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杜甫则无人捧。杜甫比较推崇李白,有十几首写给李白的诗。而李白并无推崇杜甫的诗。可能有一首,“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洪迈以为是好事者杜撰的。即使是李白写的,也就是开玩笑而已,并无推崇之意。元稹、韩愈开始推崇杜甫,“李杜”才齐名。但在唐朝,李白和杜甫并不是公认的最好最出名的诗人。李杜被推上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地位是从宋代开始的。

宋代,为了文治的政治需要,大面积地整理文献资料。这时,李白和杜甫备受推崇,特别是杜甫。后来杜甫逐渐被推上诗圣的崇高地位。但是诗圣被推崇的是那些艺术水准极高的律诗,而不是那些关注民生的乐府。诗圣被推崇甚至歪曲的是“忠君思想”,而不是“爱民思想”。我们今天认为杜甫热爱人民,在封建时代,士大夫认为杜甫热爱君主。

杜甫是写过不少关注民生的诗篇,但在当时,“点击率”是很低的,应当不起什么作用;到后面几个朝代,也不为封建士大夫所重视。到了今天。合了我们的口味了,于是大书特书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

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总爱忽左忽右。从元稹的扬杜抑李,到王安石的捧杜,一直到毛泽东一说喜欢李白郭沫若就撰文骂杜甫,这都是我们知道的。

《旧唐书》说杜甫是右拾遗,我们今天基本确认杜甫是左拾遗。是左是右我想关系不大,但我们有能力还原杜二拾遗的本来面目吗?

 

2010-9-2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董安君 2010-10-5 12:36
:handshake :victory: 见解独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