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尔东西南北人

已有 301 次阅读2010-9-11 15:38

公元770年,杜甫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翻翻自己的文章和那读破的“万卷书”,突然,故人高适的一首诗跳了出来。那是《人日寄杜二拾遗》,当年高五十三任蜀州刺史时寄给杜二的啊!杜二哭了,读完全诗,感慨万千。写一首酬谢诗吧,也只能是寄往阴间罢了。杜甫还是作了一首诗,题目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来酬谢朋友的在天之灵,二来可以自己看,也可以给在世的朋友看,聊以慰藉自己吧。杜甫还作了个序,序里说“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自枉诗已十余年,莫记存没又六七年矣”。高适寄给杜甫《人日寄杜二拾遗》在761年,这一点应当是确切的,至杜甫无意中翻出来看隔了九年的时间,不是杜甫说的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莫非杜甫自己记错了?

杜甫再次读到高适的这首诗时,非常感动,“泪洒行间”!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好友已逝,追念故人,情不自禁。其次,高适的这首诗的确感动朋友,不知杜甫第一次读的时候有没有哭?高适是这样写的: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直抒胸臆,坦诚相见,多真挚语。怪不得杜甫读来感动。特别是最后的四句。高适和杜甫有着相似的经历,少壮不得志。高适虽然在晚年有较好的官运,但也是饱受排挤。“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说自己合适,说杜甫也合适,说老哥俩都合适。但我猜想是说杜甫的。所以杜甫感动得很呐!一般关系,不可能说别人不得志的情况,但高杜二人关系不一般。通常,本着客套的需要,也不可能说别人不得志,但高适性格耿直,“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送朋友的诗句,高适常有“胸臆语”,例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别韦参军》

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一)》

看来,高适是个挺率直的人。这种人交友可能不多,但交上的一定是挚友。在高适晚年官位挺高的时候,他没有看不起杜甫,对杜甫关爱有加。杜甫也没有把高适当作高官来看待,对于高适的馈赠,杜甫能够欣然接受。不是非同一般的友谊做不到这样。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高适说得诚诚恳恳,不是故作姿态。

“东南西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杜甫追酬得凄凄切切,也不是故作姿态。

抛却了身份地位,做一生的好朋友。高适无愧于杜甫。

 

2010-9-1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林中苗 2010-9-11 15:54
真正的友谊地久天长!
回复 程运平1 2010-9-12 13:41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回复 董安君 2010-9-12 22:29
:handshake :victory:
回复 马文 2010-9-14 18:41
:handshake :victory: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