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5||
生命相依
——关于抱团养老的话题
退休了,人生如夕阳一般的红了,咋的?迈入老年门槛就称之为夕阳红么?这称呼有什么好的?太阳啥时候红那是上天的事,我只要好好地活着。我从来就不习惯数着日历过日子,也从来不过生日,对过年过节的不感冒,每天该干啥就干啥,管它“奔七”、“奔八”的,因为我身体的衰老进程我管不了啊!
几年前就关注过抱团养老的媒体报道,看过一些关于抱团养老的网贴。而看得最仔细的是2017年杭州一对退休夫妇在自家三层别墅小楼组织抱团养老的报道,我在此大概转述一下。房东73岁的王阿姨与77岁的丈夫朱大伯退休多年,因子女工作忙见面少,感觉生活冷清,于是在网上发布抱团的消息,对应征的人经过筛选,留下11人,这11位老人是6户人家,其中一位是单身。大家经过协商签订了结伴养老协议书,在协议书中规定几项生活中的主要事项,其中值日制度特别规定:每户每周值日一天,负责做早饭、买菜、洗碗、烧水等。他们每户每月的伙食费约400元,房租因楼层朝向的不同每户每月1200元上下。房东用收来的房租在当地雇用3名工人,这3人分工为每天午晚两餐的做饭、庭院养花草、室内外卫生打扫事项。房东家有菜地、鱼塘、果树,二百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共有8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房东待人和蔼,遇上谁有病伤的都能到身边关照,很是尽心尽力。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过得很开心。
据媒体报道,三个月后有一对夫妻离开了这个大家庭,之后,陆续地还有人因各种原因离开,也陆续地有人充实加入这个大家庭。生活中嘀嘀咕咕的事情也是有的,生活习惯不同、性格差异,也产生过一些矛盾,每一次房东王阿姨都能及时地劝解,让大家很是信赖她。半年之后,不止一家媒体作了采访报道,并且给予正面评价。
我没有看到后续报道,我相信,杭州这个抱团养老事例应属于成功的典型。此外,我还关注过几个旅居和抱团的事例,多数属于抱团失败的事例。据此我大概梳理一下,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抱团成败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出在花钱上,抱团方式不同,是指生活上的支出方式不同,而产生矛盾最多的皆因花钱上计较造成。因此,我建议花钱事项可以分两笔账:一个是吃饭和住宿,均由家庭自主,也就是各吃各家饭,并且各家自主租房,哪怕买房也可以的;另一个是公共开支部分,聚餐、游玩、公用设备等开支项目必须均摊,这勿庸置疑。那么,抱团搭伴对象的选择一定是经历了时间检验的,通过前期较长时间的了解,才会确定搭伴的对象。当然,抱团的过程中选择退出的,随意,结清公摊费用即可,组团自愿,离开不限,这是基本的原则。
归纳一下,关于抱团搭伴对象的选择有如下主张:第一,搭伴养老需要“三观”( 泛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致,所谓”三观”中,其实价值观影响最显著,从生活中的零零碎碎,点点滴滴,看价值取向是否一致是显而易见的。第二,养老金收入水平大体上相互接近的,只要彼此认可,出门只坐公车的在一起抱团,偶尔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玩个开心就好。收入高的一起组团,如果身体健康,可以周游全国,不怕花钱,哪怕开车去新疆、西藏都成。第三,脾气秉性相融,容易相处,就算是意见相左也能忍住不吵架。第四,住宿方式一致。这方面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有人喜欢热闹同居一起,租个大房子或者几个相邻的房间。而习惯于分居的不同,是以家庭为单位租房,各家之间保持较近的距离为宜。
近年来活跃在各地旅居的人,大多数人是六七十岁的年龄段,都是以流动式的旅居生活为乐趣,先择避暑或避寒的地点,统称之为“候鸟”。我所说的养老概念当然不只是这个年龄段的,重点是指七十岁以上年龄段的。在抱团养老的生活中,当某人有伤病,急切需要帮助时,当帮助送医并通知其家属。这一点属于抱团老年人的刚需。应该指出,选择抱团对象时所有人身体基本健康,那么以后某人突发疾病,即属于应当帮助的状况,事先签订互助条款,内容尽量详实、周到。对于超出互助条款范围的状况,也应作出说明。
抱团养老作为养老的第一阶段是可行的,那么当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应视为养老的第二阶段,很显然,抱团养老的方式无法应对失能老人的状况,照顾失能老人可行的方式,当由社区专业的养老机构兜底负责。现在全国社区养老制度已经初步形成,期盼着社区养老制度逐步健全,让老年人养老能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机构作支撑,满足孤寡、失能、特困老人的养老需求,实行医养结合,做到养老无忧。
综上所述,养老是社会问题,理应由社会层面提升相关服务水平,而且必须讲究科学养老,针对不同年龄段实行相应的医养措施。而抱团养老方式,只是除了儿女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之外的一种补充形式,抱团养老形式的存在,自有其合理之处。因为这一代老年人普遍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多数人的子女不能经常守在身边,老人极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对精神慰藉的需求非常强烈。抱团互助,毕竟可以自主选择搭伴的对象,拓展了社交、娱乐空间,而文化娱乐、交友、交谈,使老年人获得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这一点正是抱团养老优于其它养老方式的地方。
中华文化,崇尚孝道,几千年的延袭,可歌可泣。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使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价值观认知甚至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然而,价值观的核心并没有变——即生命宝贵,生命无价!生命的存在价值无可替代,生命属于自己,生命属于家庭,生命属于社会。
老年人新编的警句是这么说的:活着就是胜利,健康就是幸福!在此,我祝愿所有老年人能够有质量的活着,活得精彩!我们努力,让生命相依相伴。(沈阳 2022-3-20)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