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发起新文学运动,致敬原创力”的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17日下午在北京揭晓。科幻作家刘慈欣擒获“致敬小说家”奖项,“年度小说家”则颁给《将夜》作者猫腻。 李敬泽:纯文学与类型文学“没有楚河汉界” 回首百年前,由胡适等人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希望通过语言、文体的变革,重构文学版图,打破传统对于人们思想的桎梏。这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互联网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使得文学生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限的网络空间带来无限的文学可能。这种思想上的解放,与百年前先贤所传达的精神,无疑具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作为由互联网公司主办的文学写作奖项,腾讯书院文学奖旨在发起“新文学运动,致敬原创力”,打破文学的门阀,超越纯文学的局限性,拓展立体复杂的文学审美空间。有别于惯常的纯文学奖项,该奖评选类型小说、歌词、剧本、现代诗、非虚构五类文学作品,重在表彰和鼓励创新精神,为文学的多元化和阅读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据介绍,本届腾讯书院文学奖,由包括李敬泽、刘恒、阿来、杨炼、张楚等在内的著名专家学者评审团提名并评选。最终的获奖者分别是致敬小说家刘慈欣、年度小说家猫腻,致敬剧作家邹静之、年度剧作家刘和平,致敬非虚构作家陈徒手、年度非虚构作家袁凌,致敬诗人西川、年度诗人侯马,致敬作词人崔健、年度作词人武玮。 作为评委之一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通过这样的奖项,可以推动中国通俗文学、类型小说在艺术上的发展。在他看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俗文学和类型小说出现大规模复兴,到今天都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所讲的类型小说,和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不存在着明确的楚河汉界。”今天被视为经典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当初就是类型小说、通俗文学。 长期研究网络文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表示,“类型小说本质上来讲应该是一个大众的、流行的文学。在我的概念里,它才应该是真正代表当代文学的当下性。它应该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国民精神的风向标。” 年度小说家猫腻:我是大刘“铁粉” 小说类奖项的两位颁奖嘉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两位学者。陈晓明教授表示,奖项颁给类型小说是一个创举。今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某种意义上也是新文学运动100周年,腾讯网发起这样一场新文学运动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当下的文学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通过网络传播的类型文学确实和传统文学表现出了非常不同的存在、传播和打动人的方式。“所以我是有一个很初步的想法,如果说传统文学是表示对人类生活的反思性的话,那么类型文学是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的重新想象。” 获得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致敬小说家”的,是凭借《三体》等成名已久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喜爱他的读者人亲切称他为“大刘”,当天有位十岁的小朋友早早就等候着自己的偶像,并获得了现场提问的机会。刘慈欣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有评论认为,大刘“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在日前举行的美国书展上,刘慈欣也是受到当地关注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评委给他的授奖词是:“刘慈欣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歌者,他以超人的洞察力,发现了宇宙同命运碰撞的辉煌和残酷,表达了科技和心灵相纠缠的宏大与幽微,他的杰作《三体》让中国科幻脱胎换骨,在世界的想象力殿堂大放异彩。” 刘慈欣当天表示,科幻文学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确实有一种新文学的特征。“科幻是一个展示奇迹和新奇感,创造新现实的文学。但是我们现在技术发展的时代是奇迹不断诞生的时代,人们对于惊奇感已经逐渐变得很淡漠了。这就涉及活动的另一主题——原创力。类型文学包括科幻文学的作者,我们必须尽大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原创力,才能不断创造出这种奇迹来,才能不断让这种文学变得能够重新让人产生震撼感。” 获得年度小说家的猫腻,在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直接表达对刘慈欣的敬意,“当我又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刘慈欣摆在一起的时候,作为大刘多年的铁粉,每次都会觉得这画美太美,画风有些不对。” 作为网络文学界的“大神”,猫腻此次凭借其作品《将夜》获得了评委青睐。邵燕君认为,“这部作品很大气,很有东方神韵、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 邹静之:用笔写作注定要被键盘写作替代 当天剧本类获奖者的颁奖嘉宾之一史航,本身也是一位知名的编剧。他一上来就感慨:“以前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杂志上能看到剧本和结集出版的书,现在剧本透明化了,或者萎缩为一个叫IP的东西了。其实这很遗憾,我们应该看到剧本,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由美好的劳动开始一点点创造的。” 获得剧本类奖项的两位都是成名已久的“金牌编剧”。“致敬剧作家”邹静之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仅有《一代宗师》《归来》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影视佳作,还参与创立龙马社,推出《我爱桃花》等舞台剧精品。评委会认为,“面对纷繁世态,邹静之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钟爱与同情。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天地之大德曰生。” 远在美国的邹静之通过VCR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这个奖对我非常重要,我属于用笔来写作的一代,这注定会被键盘写作的时代覆盖。”但即便致敬有点像“翻篇”,自己也愿意认同,因为“新人要出头”。 在人心浮躁、雷剧频出的电视剧市场中,刘和平七年磨一剑的作品《北平无战事》,去年播出后获得各方赞誉,迅速成为热点文化话题,他也藉此获得“年度剧作家”。评委们认为,该剧“用心血刻画了风云,为国剧赢得一次仰望。” 西川:当下中国诗歌写作和批评是脱节的 《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是当天诗歌类的颁奖嘉宾之一。他首先回顾诗歌奖项的历史说:“原本是诗歌刊物办奖,后来是报纸办,互联网崛起后,腾讯办这样一个新媒体文学奖,很有意义。符合这个时代的传播方式,符合全球化互联网写作的时代背景。” 本届的“致敬诗人”西川,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谈及中国诗歌的现状,“当下中国诗人的写作非常需要批评家们深入挖掘,但诗歌批评实际上有点跟不上。诗歌写作和诗歌批评是脱节的,和大众阅读也是脱节的。” 西川当天在现场说:“中国的诗人们一直希望写出原创色彩的作品,虽然不太广为人知,但大家会一直在干活。”在他看来,即便中国诗人总是被用李白杜甫的标准来要求,读者对诗歌是“抽疯式阅读”,在这样的条件下走了这么多年,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而获得年度诗人的侯马,则“融尖锐与悲悯、深刻与柔情于一体,以孤绝的勇气,开辟了一条独特异质的诗歌现代性之路。”由于侯马当天没能出席,颁奖嘉宾诗人沈浩波代替他朗读了被称为“流水账”的获奖感言。 陈徒手考据知识分子心路历程袁凌凝视死亡 著有《人有病天知否》《故国人民有所思》的作家、资深媒体人陈徒手,获得本届的“致敬非虚构作家”称号。评委们认为,“十年磨一剑,索隐钩沉,陈徒手以扎实的考据披露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心路历程,还原历史的复杂面貌。” 近年来被频频讨论的“非虚构写作”,其中有不少作品来自新闻机构的调查记者。袁凌的很多特稿,到今天还在媒体人中互相传播。此次他凭借《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获得“年度非虚构作家”,“被新闻淬炼多年的袁凌选择去凝视死亡,书写亡者,尤其是乞丐、矿工、算命先生等等‘卑微’的亡者,为沉默的人留下在世间走过的痕迹。” 崔健获致敬武玮现场弹唱 今天广为流传的古典诗词,在当时是可以和着音乐吟唱的。换言之,歌词本来就是一类重要的文学作品。因此,本届腾讯书院文学奖特别设置了“歌词类”奖项。获得“致敬作词人”的,是被称作中国摇滚乐“教父”的崔健,他的《一无所有》等众多歌曲已经成为时代的鲜明符号。 “年度作词人”则颁给了《西北东南》作者武玮。评委认为其“回到元典,近于神启。有笔记小说的气质,也有启示录的壮阔。” 附获奖名单 致敬小说家刘慈欣 年度小说家猫腻《将夜》 【剧本类】 致敬剧作家邹静之 年度剧作家刘和平《北平无战事》 【非虚构类】 致敬非虚构作家陈徒手 年度非虚构作家袁凌《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现代诗类】 致敬诗人西川 年度诗人侯马《大地的脚踝》 【歌词类】 致敬作词人崔健 年度作词人武玮《西北东南》
|
2011-10-09
2012-02-22
2018-01-09
2011-03-18
2013-02-27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