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儿

热度 5已有 270 次阅读2022-10-26 10:14 |个人分类:心灵窗口(散文)|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二胎、爱, 、关注, 偏爱

 

 

 

眼神儿


叔洪


  

  眼能传神,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于焉;胸中不正,则眸子非焉。”视觉位居“五官之王”,足以支配其他的感官,故而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之说。一个人的眼神儿中可以反应很多心理活动,人可能会说瞎话,眼神儿绝对不会骗人。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对一件事的态度如何,就看他的眼神儿。通过眼神儿可以窥探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在与人交往中,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眼神儿里,这是真实的流露,只是我们经常不去注意而被忽视。

  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一个家庭不再是独生子女的状态,生育第二胎后,一人独大的局面便随之结束。随着国家政策的允许,女儿的第二胎顺利降生,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妹妹。大的发现父母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把倾注于她的爱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妹妹的身上,一种失落感悠然的升上了心头。做了姐姐的她,慢慢的感到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变化,一举一动不再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妹妹身上,占据家庭主要位置的她不得不退居二线,受独宠的现象突然消失,忽然间就变成了一个不在受宠的多余人。

  父母只对小妹妹格外关注,一举一动都会紧紧盯着,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即便躺在床上睡着,只要一有动静也会立时奔过去看个究竟,原先父母对她的关注一下子被这个突然降临的妹妹统统剥夺了。她心中自觉不自觉便生发出一种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在随着妹妹一天天的长大,父母关注度的增强,在一天一天的增长。

  我以前在一篇的文章中看到因父母生了二胎而感到失落的老大难以忍受父母对他(她)的忽视或冷落,把一肚子的怨气统统撒在他(她)身上,采取幼稚又极端的各种手段整治弟弟或妹妹,在发泄心中不满的同时,想以此来引起父母对他(她)的重新关注,把父母的爱重新夺回来。尚不董事,不知深浅的孩子,使出各种招数,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使他(她)的弟弟或妹妹遭受虐待,甚至酿成悲剧.这并非个例,让大人既不可理解,又感到哭笑不得的做法,有关新闻报导屡见不鲜。

  在女儿没生二胎之前,我对一些报道并没当回事儿,更没认识到其中的严重性,甚至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们的恶作剧,是一种简单的相处模式造成,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在三岁之前,要度过‘共生阶段’,子女与母亲的心灵非常贴近,妈妈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妈妈的事。在现实中,很多孩子虽然长大了,仍然依赖于共生期的惯性,徘徊其中无法自拔。

  孩子就是孩子,各方面还没发育成熟,不仅缺乏分辨能力,更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她)们不会像大人那样遇事会去思考,分清轻重,预料到后果,从而选择正确的做法。很多的父母不仅没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危害性,甚至可笑的认为,大孩子会理解父母关注小的是因为他(她)还小,当初也是这么关注你的,因为小,就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爱护,大孩子应该理解并积极地配合父母,协同起来一起看护,给小的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家庭的第一胎大子女,尽管他(她)比老二大,甚至大十岁之多,也还处于依赖父母,没有脱离父母关爱的心理阶段,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没有弟弟妹妹的时候,独享父母的宠爱已经形成习惯,如今有人来跟他(她)争,怎能想让。

  当我的女儿生了二胎之后,在随着小的一天天长大,以及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微妙的变化,我才发现,我的大外孙女虽然没对她妹妹有不利的举动,并没有出现像个别大子女对待弟弟或妹妹的极端做法,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她的心中不仅有失落感,而且很重,只是没有明确的表现出来罢了。在她的心中,那种竭力想把父母的注意力重新找回的愿望,希望重新得到父母关注或关爱的心情是极其渴望的。

  昨天姑爷和闺女带着两个小家伙来家,吃过晚饭后,两个小家伙各守一边,大的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小的在那里胡反。怕小的被摔伤或出现什么意外的妈妈和姥姥始终围绕着她转,爸爸虽没围在身边,却也实时关注。小的笨拙地爬上沙发的背儿,而后冲着向她张开双臂的姥姥跳下来,姥姥笑着将她抱住。脸上乐开了花的她在姥姥怀里撒娇后,又回身去爬上沙发,再跳下来,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引得姥姥一阵阵大笑。

  与小其乐融融,却忽略了大的感受。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里,既没人注意,更没人理会她此时的感受。落寞中透着失落,一会儿偷偷的向玩儿的正欢的妹妹瞟去一眼,急速收回眼神儿。说不清是掩饰是抱怨,抑或是一种失落?

  我感到不解,她为什么会用这种十分怪异的眼神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疑惑中的我惊奇的发现,眼神里似乎隐藏着一种无法满足的渴望,失落中是不是人们常说的,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情的流露?我想是肯定的,处于落寞孤寂中的她,与被孤立甚至被遗忘有什么两样?她在用那种渴望得到而又难以满足的复杂心情来对待眼前的一切,而这一切父母并无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儿,她在向她的父母传递着一种怎样的信息,她的父母是否已经看到,却得不到满足,那种渴望是人所共知的?这一切发生在不知不觉中,父母的熟视无睹会给她的心灵造成怎样的伤害?

  童年的心灵既是敏感的,又是脆弱的。智力不健全而不具备抗压的能力,经受不住任何打击。在童年时心灵受到的创伤往往都是在无意中形成的,很多是在被忽视时造成的。这种在幼小时受到的精神创伤,对他(她)们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对于成年后的人际交往,性格取向,做人风格,处事原则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即使成年后有意识地矫正,收效甚微,治愈的极少,严重的会影响一生,当他(她)们成年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后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或多或少的给未来带来负面影响。

  无论老大还是老二抑或是再多,在父母的眼里都是他们的孩子,不会偏向而一碗水端平。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再公平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关注是不可能均匀分配,有所侧重或倾斜在所难免。孩子是未成年人,虽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但对父母给予的爱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无论大小都希望得到最多的甚至是全部的爱。本来独占的局面在第二台降生无情的夺走,发生兄弟姐妹来争夺爱也就不足为奇。随着获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相互间的争夺也就越来越突出。这对年轻的父母来说,是一个难以选择,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大课题。如何解决,让父母的爱公平的分撒在子女的身上,这不仅考验的是年轻父母的智慧,更是对是否公正的一种无情的检验。

  未成年孩子在思想发育中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前期的环境与她成年后世界观的形成密切相关,与价值观及人生取向密不可分,与其幼年家庭环境的影响就更大。在家庭环境中主要影响儿童心理行程的因素首先是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是无声教育,在子女心中形成一种做人的准则。父母的价值取向对子女世界观的形成尤为重要,不容忽视。也许就因为父母的某一个忽视或处理不当,就会给子女造成负面影响,一旦形成再纠正就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如果说危害终生并非危言耸听。

  父母生育第二胎后,父母对小孩子关注点的侧重,导致爱的倾斜,在大子女的心里就会产生被忽视或被抛弃的感觉。自己不再受父母的关注,享受不到父母的宠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变成一个多余的人,就好像离群的孤雁。被孤立的滋味别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都难以承受。

  我看着大外孙女眼中那种既有依恋又愁眉不展的表情,不禁在心里暗自问自己:此时的她在想什么,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活动,会不会产生一种没人疼爱的孤独?我无法知道她心里的活动,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不容置疑的。孩子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心里想什么都会表现在脸上,眼神儿是自然的流露。我看着她的眼神儿,一种怜悯在心头荡漾。

  羡慕吗?姥姥妈妈哄着妹妹玩儿,却没人理我;嫉妒吗?凭什么都众星捧月似地围着妹妹,却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呆着;恨吗?如果没有妹妹,此时的我肯定是被关注的焦点。这是不是所有的大子女心理真实的反应,渴望得到关注的真实感情流露?孩子心理的落差之大可见一斑。

  大外孙女的眼神儿让我的心里酸酸的,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变暗淡。我不敢去看她的眼神儿,更不敢直视,我怕因心酸而落泪。大的虽然比小的早生几年,她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应该得到同样的爱和关注,受到冷落是不公平的。

  我不过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并不知道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会是怎样的感觉,更不知道她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面前的一切,能不能认识到父母把注意力用在小的身上是有原因的。人在很小的时候记忆是很差的,但她却能感知到父母曾对她的关注和疼爱,今天对妹妹的关注就是她昨天的翻版。父母会认为妹妹还很小,离不开父母特殊的保护,不得不倾注更多的爱,父母的这种心理,强加于一个还不谙世事的孩子身上,是不是有点太高而强人所难,让她无法理解而难于接受?

  对小的多加关注,即便是有所偏爱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必须的,有一点年轻的让父母要十分清楚,关键是不要忽略了对大的爱和关怀,尤其是不要忽视了大的心理感受。

  在闺女怀孕老二还没出生之前,我曾乐观的认为,姥姥和姥爷对大的多倾注一些爱,会弥补一些不足,大的同样会感到幸福和快乐。然而当我看到她眼中流露出的那种失落的眼神儿时,深深地刺痛了我,此时的我才明白,是我错了。

  爱是相同的,接受爱的感受也是一样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居于首位,是任何爱都无法取代的。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同样也是第一的,父母的爱会让他(她)感到安全。对他人给予的爱虽也是一种享受,但却缺少了信任和安全感,从而是不彻底的。在子女的心里,姥姥、姥爷抑或是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关爱是无法替代父母给予的爱,尽管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同样是无私的,同样体贴的无微不至,这是两种不同的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差别的。隔辈老人施予的爱,对未成年人来说会敏感的感觉到在爱与爱之间存在着差距,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世界上最博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这是任何的爱都无可替代的,其他的爱即使给予的再多,也无法弥补缺失的母爱。作为隔着一辈的长辈,不管你付出多大,对第三代多么细心周到,再体贴入微,只能是生活中的给予和照顾,是缺乏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孩子内心的需求,对于祖父或外祖母来说是无能为力的。父母的爱因直接而感受最真切,是融化在血液中,浸刻在灵魂里,一辈子无法忘记。隔辈的疼爱就好像是隔靴挠痒,深入不到心灵的深处。

  有很多事是不可替代的,能够替代的都是不完美的,就如人的器官产生了病变,在无法医治的情况下,为了保全生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换一个器官。器官换了,生命虽保住了,彼此间的排斥反应且是不可避免地,哪怕是极小的也会造成影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父母的爱是其他的任何爱都无法替代的。只有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尽享着关怀与疼爱童年才是完整的,因为他(她)们在童年里充满欢乐而感到幸福。在和谐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感情是丰富多彩的,思想是健康的,成人走向社会后看问题也会更客观和全面,抗压的能力也是较强的。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找不到最佳的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才会退而求其次去寻求替代。现在普遍存在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没办法只能留在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身边代为照看。老人们给予他们的爱再多,对他们的关注再多,只能是生活方面的,替代不了父母的爱,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直接的,真切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切身感受最深刻。很多留守子女对父母给予的爱是缺失的,接受家庭温暖是不足的,相比于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来说,不排除因此而造成身心不健康的缺陷,在融入社会上存有或多或少的不足。

  父母在决定生育二胎之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其中如何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年轻的父母也许不会想这么多,更不会考虑那么周全,当一切都摆在面前,矛盾出现时,何去何从就至关重要。不要因为父母的粗心,或者只把关注点放在小的身上而忽略了对大的关注或爱护。

  孩子都是亲生的,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人生的路是漫长的,生活是复杂的,因考虑不周而忽略的事经常会发生,尤其是在父母忙于工作,回家后还要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忙的焦头烂额,被那么多的压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这些细枝末节很容易被忽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有父母的难处,本无可厚非。

  生二胎是年轻父母自己的选择,能否平等的对待两个孩子,并非细枝末节,而是关系到孩子身心健康的大问题,千万不能忽视,要当作一生中特别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关注一方忽略了另一方,是家庭失衡的反应,千万不要因为粗心大意而遗留后患,甚至导演一出悲剧。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追悔莫及的事情发生。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九日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