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航程(七)

已有 248 次阅读2022-6-24 11:58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辉煌

  七、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战火已燃烧了一百余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然而,树欲静、风不止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国民党蒋介石违反人民的意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悍然点燃了战争的罪恶之火。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有很强自信的人。蒋介石自信国民党定能消灭共产党,他问参谋总长陈诚,“几个月可以剿除匪患”,志大才疏、言过其实的陈诚将胸脯挺得天高回答:“六个月消灭关外匪军,六个月消灭关内匪军,一年可根除匪患。”而蒋介石的计划则是,“在六个月内击溃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然后分区清剿,彻底根绝匪患”。蒋介石这种自信,来源于他的军事实力。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总数已达430万,其中约四分之一美械装备,一半以上日械装备,不但拥有大量的炮兵,还拥有相当数量的坦克、作战飞机和海军舰艇。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七十六的土地和百分之七十一的人口,控制着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军火工业。此外还获有大批美援:仅1946年,美国政府就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50多亿美元的援助,是抗战八年美国援华总数的5倍。为国民党军队训练各种技术军官15万人,重新装备45个陆军师(整编旅),配备了各类飞机936架,舰艇131艘。将在西太平洋的价值20亿美元战争剩余物资以5亿美元出售给国民党。而共产党军队为61万野战军、66万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人员,共127万。装备主要是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以及极少数量的山炮、野炮,没有坦克、飞机、作战舰艇和特种兵。除哈尔滨外没有一个大城市,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只靠肩挑、背扛、车拉,军工薄弱,只能制造远不能满足作战需要的机步枪弹、手榴弹、炸药以及极少数量的迫击炮弹。

  

  这样的军力对比,共产党能战胜国民党吗?这在当时国内、国际,几乎无人想像,但毛泽东坚信能。毛泽东的自信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他那睿智的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他认为,“人民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可一世的沙皇是纸老虎,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是纸老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也必然是纸老虎。他们表面上很强大,一时占据优势,但从长远看,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人民”。是的,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斗争,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和极少数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人民一旦觉醒,被组织起来,那爆发出来的革命力量,撼天动地,是任何貎似强大的反动阶级都无法阻挡的。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最初要实现的目标,是与国民党和全国各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走和平建国的道路。毛泽东说:“就我们自己的愿望,连一天也不愿意打仗。”是的,毕竟国家和人民已实在承受不起战争的灾难了。毛泽东自信在军事上能战胜蒋介石,同样自信也能在政治上通过议会斗争战胜蒋介石,为此,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拟定了参加政府人员的名单,准备将党中央从延安迁到离“中央政府”较近的淮安,并将部队裁减三分之一,计划继续裁减三分之一等。

  

  但蒋介石与共产党和谈,目的却是利用时间、积极备战。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同时向部队重新颁发了他在十年内战时期手订的《剿匪手本》,指令要在“剿灭共匪”的作战中“切实遵行”。阎锡山集中13个师,由日伪军配合,侵入山西上党地区。《双十协定》公布后第一天,蒋介石又向各战区司令长官发出了一份杀气腾腾的密令: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其迟滞贻误者当必执法以罪。接着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进攻解放区的作战计划。但最让蒋介石深虑的,是他的大批部队还远在大后方,从19458月到10月下旬中,虽已调集113个师约80万兵力到内战前线,此外又收编了伪军30万,共110万,但还无法展开全面进攻。于是,从19459月至11月,在和谈烟幕遮掩下,美军又以空运和海运,将国民党13个军19个师计244万人,从广西、湖南、九龙和越南等地运送到华北、华东,194512月至19466月,将国民党6个军18个师、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以及5个交通警察总队,共约30万人,由大后方运往华北、华东、华南、东北等地。待部队调遣完成后,蒋介石便彻底撕下了和平的假面。对此,共产党也丢掉幻想,重新拿起武器,坚决以武装自卫来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1946626日,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军发动攻击,全面内战爆发。然而,至1949423日,不到三年时间,解放军就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将红旗插上了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再一次创造了人类军事上的奇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共产党是怎样战胜国民党的呢?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因素则是军事上的较量。在军事上,有军事史家认为,国民党军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喜欢越级指挥。其实毛泽东的指挥更具体、更细致,但他打胜了。也有人认为,是蒋介石指挥作战计划多变。这也没有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统帅必需临机处置,毛泽东在作战中也是不断地修改作战计划。关键是看谁的指挥艺术更加高超。在军事战略目标上,蒋介石强调占领地盘尤其是占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他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后又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也算是通晓军事,他认为进行现代战争,“无都市即无政治基础,无交通就无政治动脉”,所以“最要紧的莫过于交通,而要控制交通就先要控制都市”,“必须把匪军所占领的重要都市和交通据点一一收复,使共匪不能保有任何根据地”而成为“流寇”,然后加以“清剿”。因此,国军每打一仗,只要攻占了地盘就是胜利,而不管那其实是解放军在歼灭了他大量有生力量后主动撤离的结果。而攻占地盘后,就要分兵守卫,占领的地区越多,兵力就越分散,用于机动作战的力量就越薄弱。而毛泽东则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以攻城守地为战略目标。毛泽东是一个“哲人”,洞悉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进行战争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只要有“人”,地方丢失还可以夺回;没有“人”,有了地方也将失去。在战略战术上,蒋介石有着很严重的军事教条主义,他对这场战争的总体规划是“速战速决”,还对军队作战规定了细的致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此外还有“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具体战法。将教科书上的东西机械搬用到战场上,怎么能战胜身手敏捷、战术灵活的解放军。而毛泽东则根据解放战争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运动战形式,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因此,解放军的野战部队没有“守土”包袱,集中分散,身手敏捷,虽在总量上处于劣势,而在具体战役上则形成优势。战争初期,以“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冒进、孤立的敌军”为主要战法;转入反攻后则以“围城打援”为主要战法,即包围一个城市,歼灭来援之敌。国军也深知解放军的战法,但毫无破解之法。在战争资源上,国民党军资源枯竭,难以为继。战场上整师整旅被歼,便大量抓丁抓伕,引起民怨沸腾;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费用,狂征暴敛,致使物价飞涨,经济濒临倒闭;美国又逐渐对其失去信心,援助减少。而共产党实行“土改”政策以后,农民踊跃参军,国军俘虏又源源不断转为解放军,兵源充足;翻身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倾尽所有,支援前线。蒋介石又充当了“运输大队长”,将美式装备源源不断“送”给解放军。

  

  解放战争共进行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66月到19476月,是国军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解放军内线防御阶段。国军以193个旅(师)、158万兵力,向共产党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东北、陕甘宁等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来势凶猛,不可一世。到194610月,在战争初期的4个月中,国民党军占领了解放区153座县以上城市,包括张家口、菏泽、淮阴、安东等中心城市,解放军只攻占48座县城。但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32个旅(师),连同被歼灭的非正规部队,总数达30万人,其中起义、被俘约15万人,起义、被俘人员大多转为解放军。这使蒋介石兵力不足同他的企图过大之间的矛盾加大。蒋介石共有正规军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战争第一个月即动用了68个师(军)、193个旅(师),其中担任第一线攻击任务的是26个师(军)、72个旅(师)。到194610月战争第4个月,动用的兵力增加到73个师(军)、209个旅(师),其中担任第一线攻击任务43个师(军)、117个旅(师)。作为战略预备队而留在后方的兵力,已由战争初的55个旅(师)减少为39个(师)。在投入前线的209个旅(师)中,不得不以%44的兵力,即82个(师)旅,用于“清剿”他们日益扩大的占领区,减弱了第一线进攻的机动兵力。

  

  对这种结果,蒋介石和毛泽东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蒋介石以为国军已取得了重大胜利,在19461111日占领张家口当天,就宣布1112日召开国民大会,准备出任总统。而毛泽东在101日总结三个月战争情况时则指出:蒋军用于进攻的190多个旅中,半数担任守备,半数用于野战。在三个月中已被我歼灭25个旅,必须在今后三个月,再歼敌25个旅。我军即有可能部分地收复失地,由防御转入进攻。

  

  到19472月,战争进行到8个月后,国民党军被歼已达约71万人,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最初的117个旅(师),减至85个旅(师),全面进攻失败。于是调整战略,改为向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1947313日,国民党军34个旅(师)25万人攻占了延安,蒋介石认为共军已被打败,余下的任务就是清剿残余,根除匪患。然而,共产党是主动放弃延安,解放军实力并未遭受损失,而西北解放军以不足3万兵力,牵制住了国军34个旅(师)25万兵力,给全国其它战场创造了主动。国民党军在延安地区,遭到解放军蘑菇战术”的袭扰,疲于奔命,缺粮断灶,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在撤离延安后一个半月中,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消灭国军14000余人,至19483月,西北解放军发动宜川战役,歼敌近3万人。国民党军在占领延安地区9个月后共损失10万余人,只能在几个重点城市固守,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西北解放军又于194834月间,发动了春季攻势,相继解放了5个县城。416日围攻宝鸡,国民党延安守军弃城逃跑,延安被收复。胡宗南向南京请罪,被撤职留任。至1948421日,国民党军全部撤出延安。

  

  国民党军在进攻延安的同时,于194746日,用60个整编旅(师)约45万人,其中包括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整编74师、整编11师和第五军,在4个月内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三次进攻。第一次攻势在4月下旬,解放军发动泰(安)蒙(阴)战役,歼敌45万。511日,国军又发动第二次攻势,由临沂、泰安分三路北进,解放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敌整编74师,及其他部队共32万余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国军又调9个整编师(军)25个旅(师),向沂蒙山区发起全线进攻,解放军避实就虚,在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粉碎了国军的第三次攻势。至此,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已失败而告结束。

  

  到19476月战争进行一年之时,国军被歼正规军98个旅(师)78万余人,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24万余人,共112万余人。总兵力由内战初期的430万降到318万余人,且士气低弱,厌战情绪高涨。而解放军则由最初的127万,发展至野战军112个旅90万、地方部队60万、军事机关40万共195万。由此,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第二阶段从19477月到19487月,解放军战略进攻、国军全面防御阶段。解放军战略进攻,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主要战略重心,分别在南线和北线逐步展开。南线,19476月底,刘邓大军12万人出敌意外突然南渡黄河,转战鲁西南,歼敌9个半旅。然后于8月中旬向南越过陇海铁路,穿过遍地泥淖的黄泛区,在国民党重兵堵截追击下,抢渡沙河、汝河、淮河,在8月下旬进入长江北岸的大别山区,实施战略展开,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19478月下旬,陈谢大军从晋南南渡黄河,切断陇海铁路,进军陕南、豫西,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19479月上中旬,陈粟大军在鲁西南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然后于9月下旬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在豫皖苏边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根据地。三路大军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广大地区形成一个字形的战略态势,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个旅中的约90个旅,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成为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同时,留在山东担任左翼钳制任务的华野山东兵团,将山东国军压迫在济南等几个孤立据点之内。北线,东北民主联军从19479月到19483月,连续发动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20多万,收复县以上城市三十三座,把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狭小地区内,为下一步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晋察冀野战军在平汉线发动攻势,攻克河北重镇石家庄,完全控制了平汉铁路保定以南段,使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联成一片。又出击绥东、察南,截断了平绥铁路。晋冀鲁豫野战军留置内线的部队和地方部队,先后攻占运城、临汾,使山西阎锡山部缩居在晋中、太原及其附近地区,完全处于守势。在陕北担任右翼钳制任务的西北野战军,19478月在沙家店战役中歼灭胡宗南集团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三十六师6000余人,使西北战场转入了战略反攻。

  

  第三阶段从19489—19491月,国共战略决战阶段。

  

  所谓战略决战,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表现为双方的主力会战,会战的结果,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就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7月,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年,双方兵力已发生巨大变化,解放军由最初的127万发展到280万,其中野战军149万,装备也有很大改善。而国民党军虽不断扩军、增兵,也由最初的430万减少到365万;大批部队担任守备,可用于第一线的仅174万,由全面防御退而转为重点防御,胡宗南、白崇禧、刘峙、傅作义、卫立煌5个战略集团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主要担任战略要地和交通线的守备,相互间难以形成配合。然而,国民党军队数量还以131大于人民解放军,装备更占优势,还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战争形势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多谋善断的惊人胆略,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

  

  战略决战首先从辽沈战役开始,战略目标是全歼东北地区国民党军。为何首先选择在东北决战,因为如果首先选择华北战场,会使我军受到华北傅作义、东北卫立煌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首先选择华东战场,又会使东北敌人南撤,实现他们的战略收缩目标。同时,在全国五个战场上,只有东北战场我军兵力优于国军。东北解放军已达百万,其中野战军70余万,兵强马壮,装备精良,而国军为55万,被分别围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相互无援的孤城中,符合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的原则。

  

  决战即将打响,蒋介石与国民党又是怎样谋划的呢?蒋介石没有毛泽东那种高瞻远瞩洞察战局的能力,他没有料到共产党会在国军总兵还占优势的情况下,敢与他进行决战。美军顾问和冈村宁次建议,将东北部队全部撤至江南或华中,巩固中原,防守长江。蒋介石也接受了这种主张,但他又舍不得放弃东北,犹豫不决。他意图让东北国军牵制东北共军,若形势不利,就撤至华中地区,根本没有想到有撤退不出来的可能。

  

  全歼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关键是占领锦州,封闭东北大门,因此毛泽东命令东北野战军,“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迅速南下夺取锦州。蒋介石以及冈村宁次也都意识到了锦州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也命令卫立煌调兵加强对锦州的守卫,但蒋介石虽和共产党军队打了几十年仗,仍过低估计解放军奔袭作战的神奇能力,以为东北解放军的主力和弹药、粮食都在北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锦州形成攻击,误判解放军会将进攻重点指向长春,他的计划就是以长春一座孤城牵制东北共军主力。所以,当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突然包围锦州时,蒋介石惊慌失措,急从锦西、葫芦岛组成东进兵团,从沈阳组成西进兵团,东西对进,驰援锦州,对解放军攻锦部队形成反包围;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此时蒋介石才意识到形势危急,准备放弃长春,将沈阳主力集中在辽西,必要时放弃沈阳,撤出东北,以巩固华北、稳定全局。但在遭到卫立煌等人反对沈阳主力西出辽西时,再次举棋不定。锦州被攻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起义,新7军投诚,郑洞国率残部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蒋介石亲飞沈阳部署总退却,严令廖耀湘西进兵团继续前进,在东进兵团配合下重占锦州。东北野战军诱敌深入,在辽西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随后孤城沈阳解放。辽沈战役结束。

  

  辽沈战役结束后4天,淮海战役打响。淮海战役,是国共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止临城、南达淮河这一广阔战场所进行的、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国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3个绥靖区共80万部队,解放军投入两个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70万部队。战役从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开始。但蒋介石以为,华野刚结束济南战役,没有力量攻击黄百韬兵团,攻击的目标是黄百韬兵团以东海州的44军。但即使出现这种误判,蒋介石也完全可以命令44军由南从海上撤退,命令黄百韬迅速向徐州靠拢,不让解放军有各个击破的机会,但他却作出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命令44军向黄百韬靠拢,命令已觉察到有被追歼的危险、正往徐州撤退的黄百韬停止前进,等待第44军到来。正是这个愚蠢的命令,给解放军争取了两天时间,将黄百韬连同44军在碾庄地区成功合围。华东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以一半兵力围歼黄百韬兵团,以一半兵力阻击由徐州增援黄百韬的邱、李两个兵团。随后,中野野战军迅速攻占津浦线徐蚌之间的宿县,隔断国民党军徐州和蚌埠之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一下失去战役方向,决战、坚守、撤退?举棋不定;而共产党则迅速做出新的部署,战役由“小淮海”升级为“大淮海”,即由“全歼黄百韬兵团”升级为“全歼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不使其撤退到淮河以南”。按照这种部署,中原野战军将国民党军南线3个兵团中冒进的黄维兵团,作为首选攻击目标,合围于宿县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负责阻击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蒋介石被动应付,调集4个兵团,南北对进,企图打通津浦线,解救黄维,然后放弃徐蚌会战决战,将淮海战场部队南撤,退守江淮。然而没有成功,蒋介石又决定放弃徐州,命令北线的杜聿明部全线南撤,命令正等待杜聿明救援的黄维掩护杜聿明撤退。杜聿明提出,要撤就不打,要打就不撤”,蒋介石同意了。但当杜聿明撤出徐州以后,蒋介石又命令他去解救黄维,这种“顺带捞一把”的赌徒心态,不仅未能解救黄维,还导致了杜聿明的覆亡,30万大军被围困在原野上,天寒地冻,缺衣少粮,空投物资大部落入解放军阵地,许多士兵每天到解放军阵地来吃肉包子,军心涣散,士气全无。1215日,黄维兵团4个军、一个快速纵队被全歼;1949116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淮海战役结束。

  

  平津战役于19481129日开始,国军参战部队为50余万,而解放军东北和华北部队共达100余万,占着绝对优势,因此,怎样将国军留置华北,就成为战役获胜的关键。因辽沈、淮海战场不利,蒋介石准备将华北战场国军调往江南,加强长江防线,但他又不想放弃华北,依然犹豫不决;傅作义也不愿离开华北。蒋、傅又同样认为,东北解放军至少要准备35个月才能入关,如果到时战局不利,再南撤也来得及。此时国军虽已不再拥有战局的主动权,却还拥有撤退的主动权,因为还可以将蒋系部队由塘沽经海上南撤,将傅系部队向西撤至归绥。怎样才能不使国军撤出华北?文章首先从西线做起:华北解放军停止攻打太原、从归绥撤围,以稳定傅作义;随后包围张家口,切断了傅系部队西撤的道路;又将由北平增援张家口的傅系主力35军包围在新保安。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也提前迅速入关,隔断了北平、天津和塘沽之间的联系。但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还未入关,无法完成对北平、天津的合围,于是毛泽东将古代的骄兵之计新用,对已被围的张家口、新保安围而不打,对已被隔断的北平、天津隔而不围,同时,对淮海战场被围的杜聿明也不作最后解决,让蒋、傅还心存希望,不下最后撤退的决心。在东北野战军入关、迅速完成对北平、平津的合围以后,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占了新保安和张家口,将傅系主力基本消灭;随后东北野战军解放了天津、塘沽,阻断了国军南撤的海路。傅作义在解放军强大力量威慑下,终于接受和平解决,国军于1948122日开出北平。平津战役结束。

  

  第四阶段从19494—194912月,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主力已被基本消灭,作战部队仅剩100余万,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阵线上。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国民党政府正像一艘破船将从历史的海洋中沉没。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提出要以保存所谓宪法法统国军等条件,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以争取时间,重集力量,卷土重来。这场和平活动,使国内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些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则害怕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会损害他们的阶级利益,希望革命就此止步,或者带上温和的色彩。资产阶级右翼分子要求共产党“停止人民革命战争”。国际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要求中国人民的革命应该适可而止,甚至苏联共产党也希望有“两个中国政府”的存在,要求中共“停止于长江一线”。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毫不含糊地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19494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乘风破浪,强渡长江,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4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随后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全国进军,至19499月底,中国大陆除西南和两广外,都获得了解放。19491210日,蒋介石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乘飞机离开了大陆,结束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22年的统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