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页 首页 文坛资讯 作家动态 查看内容

翟永明:不自恋的女诗人

发表于 2015-11-17 08:12 |来自: 凤凰文化
149 0
摘要: 1955年出生的翟永明却实实在在地当过插队知青,26岁时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其抒情组诗《女人》曾在八十年代引起过极大轰动。在数十年的诗歌写作中,翟永明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 ...

11月4日,著名诗人翟永明做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为继欧阳江河、西川之后又一位驻校诗人。

  翟永明入校仪式

  1955年出生的翟永明却实实在在地当过插队知青,26岁时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其抒情组诗《女人》曾在八十年代引起过极大轰动。在数十年的诗歌写作中,翟永明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

  北师大教授任洪渊在欢迎翟永明时说,北师与作家的传统自鲁迅先生开始一直不曾中断过,自己的学生里有作家陈染、诗人伊沙、沈浩波,北师走出过苏童,八十年代的作家班还出过莫言、余华、迟子建、严歌苓。他说自己欢迎过欧阳江河,欢迎过西川,现在又欢迎翟永明,如果还会有第四位诗人驻校,自己将会狂喜。

  与翟永明有着33年友情的欧阳江河回忆了当年和她的往事,他感慨地说诗歌的伟大序列中都凝聚着诗人之间的感情,把自己与翟永明放到这个序列里讨论时,不仅没有让自己发觉年纪已老,反而庆幸有机会能与年轻的力量进行对话。

  翟永明从北师大副校长周作宇手中接过驻校聘书,并接受了学生的献花。她答谢了驻校仪式上的所有人,说自己感到非常荣幸,因为工科出身,所以从年轻时就梦想着能进入一个文科大学。同时她说自己也是惶恐的,虽然写了三十年诗,但还像初学者一样对写作怀有敬畏。

  欧阳江河:翟永明对象征性意义和诗学意义的融合甚至超越北岛

  驻校仪式之后,现场举行了题为“穿越黑夜与白昼”的翟永明创作研讨会。诗人欧阳江河作为会议主持首先致辞,他评价翟永明有三大意义是包括自己和西川在内的许多当代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一个是翟永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的诗人,而非由于历史转折催逼的蜕变而强行进入的;第二个是翟永明将诗人的象征性意义和诗学意义融合在一起,很多诗人都是象征性的,比如北岛,但很多到最后都只剩下象征性意义而远离了诗学意义;第三个就是翟永明身上的这种象征性意义和诗学意义又和中国的历史变迁平行发展、相互交织,从这点上讲,讨论翟永明的诗歌,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讨论诗歌所能达成的高度、黑暗度、光明度与身边正在发生的琐事息息相关的可能,太多人往往就是因为太近了反而看不到遥远的东西。

  翟永明在作品研讨会上

  唐晓渡:翟永明的诗歌是超性别的经验表达

  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提到今年是新诗一百周年,他说在这个背景下讨论翟永明的诗很有意义,三十年的创作也占据了一百年的三分之一,好像也该回顾一下了。

  唐晓渡评价翟永明是给诗歌打下很重烙印的诗人之一,第一个烙印当然就是《女人》。他认为,《女人》开辟了一个领域,固然是引起了女性诗歌的热议,但其实远超女性性别经验的意义,而是被压抑的、受虐的、超性别的经验表达。“个人经验和历史经验在她这儿达到了高度融合,从这个意义上,小翟只是一个签名者”,唐晓渡紧接着引用罗兰·巴特的理论指出翟永明创作对主体性进行的转换,“她将历史经验转化为指向自身的写作,不是以意指的所指,而是以能指的特指。”

  唐晓渡还分析了翟永明诗歌在90年代之后的变化,他认为翟永明在诗中提出矛盾、展示矛盾,但不寻求一致性;强化语言的戏剧性,而不是情节的戏剧性。

  有人批评翟永明在退步,结构越来越散,语言越来越直白。但唐晓渡觉得,对于一个诗人而言,进步和退步都不是绝对的,翟永明其实一直在逐步拓展,逐步向外部世界敞开,与外部世界形成对称性。他认为翟永明的新作《随黄公望游富春江》就是对此的一个总结。

  唐晓渡还提出了翟永明诗歌语言“野蛮生长”的驳杂性,限于时间所限未能全面展开。

  洪子诚:现在很多诗人和评论家就像在走穴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中国当代文学的泰斗级学者洪子诚,他回忆上一次见到翟永明还是1999年,二十年了,没想到她还是那么年轻。

  洪子诚认为北师大的驻校诗人比北大要办得好,北大是请一些德高望重却已失去活力的诗人,而北师的驻校诗人则还有活力潜能或者依然在探索。他建议国际写作中心应该把驻校做成尺度和标准,“如今诗歌活动很多,许多诗人和评论家像走穴一样。北师应该把重心放到读者对诗歌的阅读上来。”

  洪子诚还对翟永明的创作做出了评价,他指出翟永明的特点是不外露不感伤化,虽然智性,但有限度有警惕,这对于诗人非常重要。同时他认为翟永明虽然关注现实生活,但始终保持距离,这也是很难得的。

  欧阳江河将洪子诚的评价总结为“保持孤独感”,他强调这种意识让翟永明的创作表现出离开美文写作的努力。

  同样作为文学研究界前辈的任洪渊教授也在洪子诚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曾经中国的新诗诗人都是带着外国诗人而来,比如徐志摩带着华兹华斯、冯至带着里尔克,而现在的诗人正在把自己的语言带到那些语言中心,还给外国,翟永明也是其中之一。

  穿越黑夜与白昼

  臧棣:翟永明的笨拙和迟滞恰恰是可贵的

  诗歌评论家臧棣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他对翟永明创作的认识。

  首先,针对很多人所强调的翟永明写作的停顿性显得脱节和落伍,臧棣觉得这恰恰是一个启示。“当代作家都有积极参与和介入时代的焦虑,而翟永明的‘笨拙’‘迟滞’反而是可贵的,超越了一般意义上诗歌好坏的尺度,她有意识地基于生命意义做出拒绝。”

  第二,在新诗百年历程中,很多诗人把跟悲伤有关的体验处理成发泄的东西,而臧棣认为翟永明在处理悲伤时有一种“得体”,从而给了“悲伤”这种诗歌经验一个分寸。

  第三,臧棣强调翟永明的诗歌想象力中,女性线索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最根本的其实是一种本原性想象、创世性想象,并且她把这种高亢变为了真实的感受。

  第四,臧棣指出翟永明诗歌还有一种很深的宿命感。这种对宿命的使用不是消极的,她在很多诗里敢于使用生命的孤独,她能把对生命的自我省察转变为语言直觉,这是不太好写的。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补充臧棣的分析,提出翟永明对于知识分子无解的命题有一种追问的意识。

  敬文东:翟永明没有女诗人的自恋

  女诗人蓝蓝结合自己的创作认为从诗歌史的角度提出女性写作是非常必要的,女性视角有时比男性更广阔或深远。而翟永明无疑是一个范本。

  评论家敬文东接着强调,女诗人特别容易自恋,但翟永明没有,她的诗里有着善和痛感。

  诗人吕约则从主题上对翟永明诗歌做出分析。她在翟永明的主题中发现了两个最重要的关系——男人女人和古人今人,翟永明的历程是从共时性的男人女人转变到历时性的古人今人,在此过程中,“我”变成“我们”,而后发现古人都是男人,今人在古人面前永远有一种自卑感,正如女人在男人面前一样。由此翟诗的主题既实现了转变,也存在某种延续性。

文博小编

管理员

  • 主题

    168

  • 帖子

    217

  • 粉丝

    4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