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原理概论》第8章 人口与经济下

热度 1已有 39 次阅读2018-5-17 17:18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人口原理概论》第8章 人口与经济下

 

 

    三、 人口增长对各国经济的不同影响

    在古代,由于以农业为主的物质资料生产主要依靠人力,需要人口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剩余产品不多,不足以供养更多人口,人口却增长缓慢。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始终表现为十分缓慢的人口增长使物质资料生产增长也十分缓慢。在近代,即工业化开始时期,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扩展,工厂、矿山、铁路、码头及城市的兴建,使人口步入迅速增长的轨道。当时,欧美开始工业化的国家人口增长之快,用马克思的话说,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而经济增长之快,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5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从全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一)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振兴,这是发达国家本世纪40-50年代的普遍情况。以苏联为例,苏联50年代人口出现了高增长,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1、7%,从而使苏联有了充足的劳动年龄人口,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60年代至今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现了低增长,但这并不影响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当代发达国家物质资料生产的增加主要靠科学技术,靠经济活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它们具备了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籍工人的条件;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对外贸易输出产品和技术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尽管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但是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并不大。

    (二)对大量输出石油国家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大量输出石油国家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以亚洲石油大宗输出国为例,这些国家多年来人口增长率一直很高,始终保持在3-4%之间,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却名列前茅。请看1982年亚洲石油输出国高人口增长率和高人均产值表:

 

                 表8——1           1982年石油国人口和产值表

       ————————————————————————————————————

        国      家             人口年增长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世界位次

       ————————————————————————————————————

       科  威  特               3、7          22840             3

    卡  特  尔               2、8          26080             2

    阿  联  酋               2、3          30070             1

    沙特阿拉伯               3、2          11260             17

    ————————————————————————————————————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情报资料社《1982年世界人口资料表》

 

    亚洲石油输出国家高人口增长率促进了本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其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吸收了迅猛增长的劳动人口就业,而劳动人口增加又对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对不发达国家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口的高增长率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不发达国家的普遍情况。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容量有限,不能充分吸收迅猛增长的人口,最终导致农村人口过剩,城市失业率加剧,必然要拖国民经济的后腿。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人口状况与经济类型

    人口状况与经济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口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劳动密集型经济

    这是按照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划分的一种经济类型。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基本要素。如果在投入这两种要素的配合比例中,单位产品占用的劳动力数量较多的那一类经济活动,就称为劳动密集型经济。从产出角度看,劳动密集型经济的产品,其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大。从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来看,劳动密集型经济实质上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那一类经济活动。

    在劳动密集型经济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装备程度较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短缺、技术基础薄弱、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是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据中国统计,以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平均容纳劳动力计算,重工业为94人,轻纺工业为257人,而劳动密集型高的工艺美术、服装、日用五金等行业为800人,是重工业的8、5倍。二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中国重工业投资的收回平均需要5年零7个月,轻工业则为1年零10个月,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可短到几天或几小时。三是有利于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发展中国家一般劳动力多,人工成本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发挥出口优势。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耗用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数量较少,原料来源广阔,便于就地取材;它适用于生产技术简单、品种多、批量小、用人工比重大的企业和产品,或者主要依靠传统手工工艺,难以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企业和产品。从发展前景看,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逐渐转化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

    (二)资金或资本密集型经济

    同劳动密集型经济一样,它是按照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划分的一种经济类型。在生产要素中,如果

单位产品占用的生产资料数量较多的那一类经济活动,则称为资金或资本密集型经济。从产出角度看,在这种经济类型中,其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大。从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来看,资金或资本密集型经济实质上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那一类经济活动。

    在资金或资本密集型经济下的资金或资本密集型企业,单位产品所需要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通常把钢铁工业企业、重型机器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划归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一般具有劳动生产率高、所用劳动力少、竞争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它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技术装备复杂,还要求有能掌握现代技术的各类人才,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在人工成本高而资源缺乏的工业发达国家里,常采用这种经济类型企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是相对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和资金密集型经济而言的,它是以较高的知识和技术为主导的经济。这种经济类型的特点是:在构成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科学技术占有显著的较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在劳动力要素、生产资料要素、科学技术要素三者的比例上,科学技术处于主导的地位,占有最大的比重。

    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一般来说所用体力劳动者较少,所用脑力劳动者较多;所用一般生产资料较少,所用高精尖生产资料较多。例如,电子计算机企业、钟表企业等,都是用一般劳动者和一般生产资料较少,而用高知识高技术人员较多的企业。因此,可以说,它们都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工业企业。一般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技术装备比较先进,中高级科技人员比重大,操作人员也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使用一般劳动力和消耗原材料比较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

    目前,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中国,为了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也正在计划建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某些工业技术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某些行业中,较多地注意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兴办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这方面的投资比重。

    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竞采用哪一种经济类型,要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大多数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应注重多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多生产多出口一些在工艺上有特长和在品种质量上有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也有利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此为经济发展的策略之一,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那些人工成本高、资源缺乏、劳动力短缺,但资金(资本)雄厚、技术力量较强的工业发达国家,则应注重多发展一些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资金或资本密集型行业,多生产高精尖产品,多发展电子计算机工业,飞机和宇宙航空工业,大规模和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原子能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和管理的咨询服务企业。

    五、人口状况与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产值的一部分。从实物形态上看, 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之后的剩余部分;从价值形态上看, 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之后的剩余部分,也就是物质生产部门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当年所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总量决定着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总量,而人口对生产和分配又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国民收入的来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是创造国民收入的部门,这些部门主要包括工业、矿业、农业、畜牧业、建筑业;为生产服务的一部分运输业、邮电业等;商业中的分类、包装、保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如国家机关、军事机构、文化教育事业、医疗卫生、金融机构、非生产性服务行业等,因为不生产任何物质资料产品,所以不创造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国民收入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人数,二是劳动生产率高低,三是生产资料耗费情况。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是国民收入生产的必要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人数越多国民收入总量也越多。如果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使一部分人不能与生产资料合理结合,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国民收入就不能快速增长。如果人口增长有利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合理结合,就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保证国民收入快速增长。

    (二)人均国民收入

    人口对国民收入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反映在人均国民收入上。人均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量,它基本上反映出这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富有程度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人口总数两个因素。假定两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大致相同,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比另一个国家高,经过若干年后,前者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因人口增长倍数远大于后者而降低很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同国民收入总量成正比,而同人口总数成反比。因此,如果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则趋于增加;反之,人均国民收入则趋于下降。  参看表8——2

 

       表8——2      我国主要年份国民收入对比分析表

 ————————————————————————————————————————————

年 份      人口数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  (4)(6)两项

      万人         总额亿元    增长指数       元/人         增长指数        对比指数

(1)    (2)       (3)        (4)        (5)           (6)          (7)

————————————————————————————————————————————

1952    57842     598       100、00      102、46    100、00     100、00

1957    64653         908      154、16       140、44        137、07          88、91

1965    72538        1387        235、48       191、21        186、62          79、25     

1978    95809        3010        511、03       314、16        306、62          60、00      

1981    99622        3887        659、93       390、17        380、80          57、70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第5、20页。

 

    上表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明显地低于国民收入总量增长率,人口增长过多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延缓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1981年与1952年对比,人口数增长73、31%;国民收入总量增长559、98%;人均国民收入增长280、80%;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是国民收入总量增长率的57、70%。

    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对于保持人均国民收入的稳定和持久增长极为重要。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这将使国民收入从3800多亿元提高到15000多亿元。同时,预计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那么人均国民收入可达1200多元,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达到小康水平。

    (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按照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分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生产出来后,首先在生产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企业内进行的分配。各类企业国民收入分解为三部分:一部分以税金和利润形式上交国家财政;一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剩余的部分作为企业利润。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又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称为再分配。国民收入之所以需要进行再分配,这是因为:第一,一国除了物质生产企业之外,还存在着各行各业各类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也要受到社会的承认,也要取得一定的报酬。第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重点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付;第三,国家为了预防意外事故,要建立后备基金;第四,国家为了保证人民生活,要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通过四条途经来实现的:一是国家预算;二是劳务费用;三是价格杠杆;四是银行存贷款利息等。

    (四)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按其最终用途,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两大部分。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有矛盾。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具体做法是:第一,积累基金在能够保证扩大再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努力使消费基金能够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安排两者之间的比例,必须要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第三,正确安排好积累基金内部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第四,正确安排好消费基金内部社会消费与个人消费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要把保证原有人口和新增人口当前的消费水平不降低,作为积累的最高限;把新增劳动人口的就业所需要的平均资金装备,作为积累的最低限。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我国的积累率一般保持在25%左右为宜。

    六、人口经济规律

    (一)人口经济规律的概念

    人口经济规律就是人口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反映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在两种生产相适应关系表现为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关系时,就是人口经济规律。

    人口经济规律是社会人口规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对人口各种变动的影响。在人口经济规律中,最主要的是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它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规律在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上的反映,实质上反映的是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生产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口经济规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除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外,还包括社会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规律、人口经济结构变动规律、人口合理布局规律、经济开发和人口迁移规律等。

    (二)共有人口经济规律

    共有人口经济规律是指存在于几个社会形态或一切社会形态的人口经济规律。

    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人口经济规律,它所反映的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存在的人口现象,是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某些共性,是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劳动人口的行业构成变动规律,就是一切社会共有的人口经济规律。劳动人口的行业构成是以劳动者所在经济部门为依据划分的,它的构成主要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减少,农村成为工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供应地,由此决定农业人口大量减少并逐步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人口不断向非物质生产部门转化的客观趋势。这些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共有的人口经济规律。

    存在于几种社会形态的人口经济规律,它所反映的是在几个社会形态中存在的人口现象,以及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例如,人口发展无政府状态规律,是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和社会主义社会初期的,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人口经济规律。它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生育技术较差,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等。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各国生产力水平都有较大发展,生育技术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普遍健全起来。因此,人口发展无政府状态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逐渐消失,人口发展无政府状态规律也将逐渐消亡。

    (三)特有人口经济规律

    特有人口经济规律是指只存在于某一社会形态的人口经济规律,它所反映的仅是某个特定社会形态中存在的人口现象以及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特征。例如,原始社会形态下原始人集体群居和消费品平均分配规律;奴隶社会形态下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规律;封建社会形态下一夫多妻婚姻和多代同堂大家庭规律等等。都是某个特定社会形态中存在的特有人口经济规律。

 

(此专著出版于1990、9、2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主编王振岳、聂鸣、石永利。获佳木斯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佳木斯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黑龙江省党干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获中国人口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获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联市图书馆优秀科研成果奖。)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