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略读 10 子鱼论战——宋襄公论

已有 75 次阅读2023-1-31 20:43 |个人分类:《春秋左氏传》略读|系统分类:谈书札记| 左传, 子鱼论战, 宋襄公论

【僖公二十二年】

    冬十一月初一,宋国与楚国在弘水作战。宋军已经全部排成了整齐的队列,而楚军还没有渡河。宋司马公孙固建议说,“我们人少,宋军人多,两军整齐对攻,没有胜利的把握,应该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队列不整齐的时候,进行偷袭进攻他们。”宋襄公回答说:“不行。”等楚军已经渡河后还没有排成整齐的队伍时,公孙固又劝谏说,“应趁他们还没有排成队伍时,进行下令进攻。”宋襄公又回答说:“还不行。”等最后楚军全部排好阵势,楚军大败宋军,宋襄公也在战乱中受到了剑伤。

    宋国的人民都将这次战败归咎于宋襄公。宋襄公却说:君子打仗不伤害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古代作战的规则是不在险要的地势中去阻击敌人。寡人虽然是亡国国君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子鱼论说:“国君根本不懂得作战,敌人由于地势险要,还没有摆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把他们拦截而攻击,不也是可以的么。现在强大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是老头子,俘虏了就应该抓回来,管他是不是头发花白。在战争中目的就是为了杀死敌人而已,否则,你就会反过来被敌人杀死。敌人受伤后没有死,为什么就不能再伤害一次呢,如果不能再次伤害,那第一次一开始就不要打仗,也不要伤害了。爱惜他们头花花白的人,就应该直接向他们投降,还用得着打仗么。军队中的器具是由于对自己军队有用才加以使用,虽然古代所谓的击鼓作战,鸣金收兵,但是鸣金和击鼓都是发出声音来鼓舞战士的,为什么就不能鸣鼓击金来作战呢?因此在险要地势阻击敌人是可取的,在敌人没有摆开阵势阻击敌人也是可取的。”

    笔者读毛泽东《论持久战》,明白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残酷行为,如果将仁义道德强加于战争,实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了。《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曰:“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

    苏轼《宋襄公论》曰:“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资治通鉴》赵孝成王请问军事的要领,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况曰:“不然,臣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临武君对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荀况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 
    荀况论仁人之兵不可诈力,是谓国君应与民一也,即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而不需要诈。虽各有道理,然重点不同。宋襄公仁人之兵在亲民时可行仁义之师,上下一心;然在生死存亡,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对敌人使用诈力又何错之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