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澧风 发表于 2012-12-13 10:41:48
理论新颖,学习!沙澧钓叟 发表于 2013-3-21 18:37:09
拜读欣赏!lirumu 发表于 2013-6-1 20:35:28
抓住声调,即平仄这个牛鼻子大胆改革,就可以使古典诗词创作进入百姓之家。在古典诗词的四大规则中,声即平仄的规则,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涉及到字的平仄而且涉及到韵的平仄。现代人之所以对古典诗词望而生畏,达到了举步唯艰的地步,也正是对声这个难关难以攻破。按照中华诗词协会出台的中华新韵,把阴平和阳平统称为平韵(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一声和二声),把上声和去声统称为仄(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三声和四声),把旧词里的24韵改成现代的13韵【即:1(a、发花韵)、2(o、e、坡梭韵)、3(ie 、üe、乜斜韵)、4(u、姑苏韵)、5(i、ü、er、一七韵)、6(ɑi、怀来韵)、7(ei 、ui、灰堆韵)、8(ɑo、遥条韵)、9(ou、油求韵)、10(ɑn、言前韵)、11(en、in、un、ün、人辰韵)、12(ɑng、江阳韵)、13(enɡ、inɡ、onɡ、中东韵)】,再去掉名词不入韵外,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点。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山重水覆疑无路”的徘徊中,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一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古时的声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二是平上去入四声,有时可以互相代替。此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同仁的赞同,已被中华新韵学会首肯。学习!谢谢杜老师分享!
张成文 发表于 2013-6-12 12:29:06
杜老师底蕴深厚,富有见解,所言极是,赞叹欣赏。刘恒业 发表于 2013-6-23 10:35:13
杜老师所言极是,古典诗词应当改革,如何改革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