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味道(随笔)》 - 散文高地 - 文学博客网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乞颜若风 发表于 2022-2-14 08:01:27

思念的味道(随笔)

      文/乞颜若风
 
      如果说思念有什么味道的话,那么在咱们的群体记忆中,它一定充满桂花的芬芳。

      对,不是白色袜子,不是手指淡淡烟草味道,思念有着浓烈的桂花的气息。

      我一直以为桂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她缺少大多数花的娇艳,却有令我们驻足停马的馥郁;她并不盛开在繁花似景的春夏,却比绚烂的夏花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季节,并马上将我们对亲人、故交、恋人、旧好的思念牵拉到一起。

      杜牧一句“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道尽了桂香与思念的关系。在情绪容易低落的仲秋,如黛的远山总是勾起我们对离人、故人的念想。而此时丹桂、金桂、银桂花开。在桂花的馥郁芬芳中,我们的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情愫,蕴含中国式的含蓄美。

      正如秋山之于桂香,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大最圆的时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圆圆满满的月亮,天生契合了人世之间关于团团圆圆的想往,而此时若是叠加上金樽对月、桂香扑鼻,人间至美至纯之境,莫过于这如水月光下、跃动烛光中的阖家团聚了吧?难怪广寒宫中的吴刚,也习惯用桂花酒来招待访客,寓意美好么!怎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们总是免不了“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的宿命,所以我们常常只能把思念积压在自己心口,要么放任它衍生出吞噬我们心智的惆怅,要么在中秋这天,我们借佳节让自己的思念喷薄而出,铺天盖地,不绝如缕。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咱们的文化中,人们是那么地有情有义,相互之间的思念有月光、金樽、美酒为伴,充满桂花的馥郁与芬芳,而且带着淡淡的爱而不能,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韵味。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

      这就是咱们传统文化的意境。

      记得一首曾经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中唱道:“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当着我们告别泥土的芬芳,从乡下迁徙到都市,当我们从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明转向机器、钢铁和水泥构筑的工业文明,同时,我们又一脚迈进以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文明的门槛。这样的改变和冲击有多大,我们想过吗?

      古时候,一个书生离家求学赶考,那就是真的离乡背井、音讯杳无;三、四十年前,一位农民工进城务工,那也真的是离家别祖。他们与故乡、亲人和故人的情感联系,更多地就只剩下“只把思念积压在我们心头”了。当然,古有鸿雁传书,前工业文明时代有鸿雁传书加收费不低的长途电话以及后来的手机漫游,但毕竟有所不便。所以人们更多地依靠彼此的信心相互守望关注。一轮明月、如水月光,以及碰巧与中秋月圆同时让我们感知的桂蕊飘香便成了人们寄托相思之情的神物和圣物。

      有时想想真的很美好。时空的距离虽然使得“相见时难别亦难”,但分别的相思也净化着、美化着,升华着人们的情感,使得普通人经由桂蕊飘香和中秋月圆这样的文化符号,也有了近乎艺术的体验。窃以为,这正是我们至今仍一往情深地诵读旧日时光中的那些诗词华章的理由之一。

      什么东西,得来太过容易,方便倒是方便了,价值却大打折扣,审美价值也一落千丈。不敢说这是规律,但人们的感觉大抵如此。就说这桂花香,无论是“毒药”还是“沙丘”,眼下的大牌香水儿想要模仿出来各种桂花的气息,难道还不是易如反掌吗?再说相思之苦吧,就算我们的爱人或者孩子远涉重洋留学在外,现在您还写信或常打越洋电话互致问候吗?恐怕早就成了微信里的问:“安?”,答:“可!”了,更甭说中秋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个阖家欢聚、举杯邀的烛光晚餐了。那真的是一种梦想中的奢侈。

      窗外忽然飘来一阵桂香,在这初春时节。想来是哪家的香氛或哪位美人的香水气息吧?凭栏临风,只闻花香不见疏影。我深深嗅上一口这思念的气息,顿时陷入沉思与遐想。思念顷刻潮水般将我淹没。

      2022.2.14.定稿于成都浣花溪畔风-叶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思念的味道(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