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与粥

热度 5已有 260 次阅读2018-1-24 17:02 |个人分类:心灵窗口(散文)|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腊八与粥

 

 

                   叔洪

 

 

腊月初八家家都会熬一锅粥,这种习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有很多说法,这里只讲一个与老百姓勤俭持家过日子有关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春播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家里存粮充裕。他们家的房前屋后及院里还种有枣树,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每年都卖很多银钱,老两口却勤俭持家,为的是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让后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到了儿子娶媳妇的岁数,老两口却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管理院里的枣树。父母走后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几年也吃完,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听哥哥这么一说也随声应和道:“枣树那么多接多了也吃不了,就别管它了。” 就这样,哥儿俩每天闲逛,逍遥自在的快乐日子。长此以往,哥俩越呆越懒,越吃越馋。一年到头吃喝玩乐,没几年坐吃山空把家败光。

没有钱粮的日子不好过,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地方东扒扒、西扫扫,总算找到一点黄米粒,红豆粒等,就这样把可怜巴巴凑到一起的杂粮和几个干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的教诲,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因懒惰而败家的苦头,跪在父母坟前磕头发誓,一定要勤劳耕种,勤俭持家。冬去春回,哥俩辛勤劳作,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辞辛劳的种地,兢兢业业地管理枣树。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惰的教训,教育子孙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每逢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后来这一习惯逐步传到左邻右舍,人们都叫腊八粥。” 

其实,腊月是一年中的岁末,隆冬时节田地劳作已经结束,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不仅能对身体进行补养,还可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带有一种生活情趣和习俗参杂在其中,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作为一种对过去的回味。

  腊八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有的添加红糖,有的则不加,做成八色香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腊八粥”也是是我国自己的一种传统祭日。

天津人熬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在过去缺衣少食的艰苦年代里,腊八粥绝对是一种既解饱又解馋,又能起到养生作用的绝好食品,尤其得到孩子们的欢迎。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作的越加精细了。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现在人们的生活虽平提高了,熬腊八粥的原料早已经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所以在平时,尤其在冬季可以随时熬上一锅,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喝着美味的腊八粥,一连在闲聊中增进感情,其乐融融,那种家庭的生活场景,是一碗腊八粥所远远难以表达的。

       在我们小的时候,食品紧缺,不是想吃什么就可以吃到的,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别说吃腊八粥,连肚子都填不饱,每天的主食中野菜占了七八层,吃的人人浮肿,用一按一个大坑,很长时间起不来。记得有一年刚进腊月就难坏了父母,在腊八的前一天晚上,父母翻箱倒柜,四处踅摸,能翻到的地方都翻了个遍,累得满头大汗腿发软直打颤。其实母亲心里比谁都清楚,在供应奇缺的年代里人人饥肠辘辘,家里不可能有熬腊八粥的东西。会过日子的母亲不知在什么时候还真就存了一点,只是少得太可怜了,六七种凑到一起也就两大把,别说是一个十一口之家,能够一个人吃的就不错了。

       腊八粥和熬稀饭不同,熬稀饭米多米少无所谓,稀饭以喝稀的为主,多放水就可以了。腊八粥要熬的粘粘的、糨糨的(我们叫啮骨头)才好吃,太稀了就吃不出腊八粥的味道了。没办法,将就着点吧。不是有一句话叫:半夜下饭馆——有嘛算嘛吗,这东西少了就更得将就了。

不到一小碗原料要十一口人吃,其可怜程度可想而知。等到吃饭的时候,母亲给一家人分腊八粥,十一个碗排成两排摆在桌子上,母亲在每个碗里舀两调羹,一调羹也就一小口,将将就就的把碗底盖上,到最后一个碗的时候,母亲用调羹在锅里挎了又挎,才勉强和其他碗里一样多少。由于枣少不够每人一个,父母只可舍弃,奶奶碗里的那个枣是最大的。

母亲让我们每人端一个碗,碗里的腊八粥虽然只有盖住碗底,但却舍不得吃。在那个节粮度荒的年代里,别说腊八粥,平时要是吃上一口没掺野菜的、净面的棒子饽饽就如同过年一样的令人欣喜若狂,更别提这粘粘糊糊的任嘛都没掺的腊八粥了。

我们把鼻子凑到碗里使劲地吸着腊八粥的香味,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吃到这么好的东西了,腊八粥的香味变得有些陌生,就好像从很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一样,总觉得有些不真实。我们以前是吃过腊八粥的,对这种香味又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有些不敢相信此时此刻放在自己面前碗里的腊八粥是真的。在吃的时候,奶奶悄悄地把枣给了我,我看到后两眼放光,却不敢言语,怕被别人看到,赶紧放在嘴里,那真叫甜和香啊,至今回想起来嘴里还流口水。

那是在我的记忆中中吃到的最好吃的一顿饭,以后不管吃到什么样的枣,都觉得没有那个枣好吃。我一点一点地吃着腊八粥,每次放到嘴里的腊八粥虽然那么少,可却吃得十分香甜,我们慢慢的吃,慢慢的品着,好让香甜的味道持续的长一些,再长一些。那种解馋的感觉在全身上下游动着,给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尽管那少得可怜的腊八粥并没让我们吃饱,在让鼻子过足了瘾的同时,嗅到了那久违的腊八粥香;也饱了一回眼福,亲眼看到了碗里的腊八粥;更饱了口福,仅管腊八粥少得可怜,但我们终于又吃到了,享受到了腊八粥的香甜。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不会相信,甚至于会站出来质疑,不就是一点腊八粥嘛,什么好东西,至于写得那么夸张吗。这很正常,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所以体会不到当时人们的感受。朱元璋当了皇帝之所以会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那是因为在他快饿死的时候吃到的,所以那种香甜是终生难忘的。现在的孩子们之所以感觉不到腊八粥有多么好吃,是因为他们没受过苦,更没挨过饿。

      

                                                      二零一四年二月六日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