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

热度 1已有 36 次阅读2018-8-14 16:39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的经济。其一般特征主要有:(1)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2)在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社会资源向经济效益较好的环节流动,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实现优胜劣汰。(3)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4)针对市场自身的特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反映两个不同的时代;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商品经济时代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以计划为基础,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3)市场经济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关系,有计划商品经济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性概念。

    3、各国市场经济的共性

    (1)企业和个人都是自主的;(2)有竞争性的市场机制;(3)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4)有国家的宏观调控;(5)有完善的法律法规;(6)有现代企业制度;(7)遵守国际通行惯例。

    二、西方市场经济

    西方既是个政治概念,又是个地理概念,不是指西半球,而是指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为资本主义是从西欧开始发展起来的。日本在东方,也属西方国家。西方市场经济就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的经济。

    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1)传统的私人市场经济。1933年以前,企业制度以私人家族产权为主,自由竞争,市场调节,无政府状态,由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指导,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2)现代的社会市场经济。1933年以后,企业制度以社会公司产权为主,自由竞争和垄断并存,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并用,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由凯恩斯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指导,使经济危机周期缩短,危害减轻。

    1991年,联合国所属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题为《转换到市场经济》。此报告在分析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状况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市场经济的三种主要模式:即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法国和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和北欧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也叫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还叫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是指比较重视消费者

利益和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

    1、重视地方、部门、企业、个人的自由与自主

    (1)没有全国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但各州、县都有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经济体制变迁三个阶段:从1776年建国到1960年,实行联邦、州、县三级管理,以州为主;从1861年南北战争到1933年,国家重生产而轻消费,每隔十年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从1933年罗斯福推行新政至今,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2)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推崇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效率,批评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3)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每个人都有无限制的法律诉讼权利。

  2、重视消费者利益

  (1)实行高消费、高工资、高福利(2)政府进行调控与否,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3)社会习惯和政府政策倾向于私人消费,而不倾向于储蓄。(7)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3、宏观调控体系

    (1)财政预算不搞收支平衡,实行赤字财政政策。(2)实行分税制,联邦政府收入占60%,地方

收入占40%,政府再转移支付14%给地方,用以对地方经济进行干预。(3)对农业进行补贴,提高农业竞争力。(4)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中央和州二级管理,商业银行不允许买卖企业股票和债券。(5) 国家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活动。国家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环保等重要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以上美国模式是与美国的国情相关的:新发现的大陆,人口是各大洲集合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大战无伤害且发大财,主张自由平等博爱。

    (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比较重视社会公平、社会福利、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1、主要特点

    (1)强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反对经济的自由放任,但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2)将个人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原则结合起来,既保障私人企业和财产的利益,又要给公众带来好处。(3)国家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的协调。

    2、社会市场经济基础

    (1)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凡是市场能自发调节的,政府不去管。国家不规定一般工资和物价,也不规定生产指标,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2)铁路、邮电价格由政府规定,发生亏损时由政府补贴,农产品价格由欧共体规定。(3)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限制竞争法,建立反卡特尔局,禁止企业之间达成垄断协议,鼓励企业兼并。(4)工资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工资上涨幅度和休假,解雇、加班、奖金等问题。

    3、宏观经济管理

    (1)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制定计划,主要是中期计划,如规定给东部各州1000多亿马克,用于修铁路、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2)宏观调控机构是经济发展理事会和财政计划理事会,经济发展理事会由经济部长主持,每年召开两次会,协调各部行动。还有一个协调委员会,由联邦政府、工会、企业主组织的代表参加,专门协调工资和物价方面的意见和行动,提供咨询。

    4、联邦银行

    (1)联邦银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其资本归联邦政府所有,有权发行货币,但又是一个法人单位,独立于联邦政府,与财政分开。(2)联邦银行的经费不列入政府预算,独立开支,当政府和银行在政策上发生分岐时,可以协商解决。(3)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银行理事会,由行长、副行长、董事会其他成员和州银行行长组成。每两周开会一次,以简单多数作出决议。

    5、企业组织制度

    (1)企业大都是公司制,多数是有限责任公司,少数是股份有限公司,5%是上市公司。(2)国家鼓励职工在本企业入股成为股东。(3)国家向重点产业投资控股,如电力、煤矿、钢铁、航空等。(4)企业两大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监事会由资方和劳方代表共同组成。(5)企业在福利和人事问题上,要听取工会的意见,没有工会同意,经理不得安排加班和缩短工时。

    6、社会保障体系

    (1)失业保险。保险费占工人毛收入的4、8%,由资方和劳方各出一半,失业金为净工资的68%,最多可领取一年,年老失业者可领取32个月。如继续失业就申请失业救济,可领取净工资的58%。

    (2)医疗保险。所有低收入者和工人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保险费为职工毛收入的12、3%,由资方和劳方各出一半,包括治疗、药品、生育、丧葬、住院、休养等。参加保险的人凭医疗单看病,费用由保险公司结帐。

   (3)养老保险。所有职工都必须参加,保险费为个人毛收入的17、7%,由资方和劳方各出一半,要交60个月以上,60岁以上才享受养老金。交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越多,并随职工工资增长而增长。

    (4)工伤事故保险。职工、学生、农民、幼儿。

    (5)社会福利。儿童补贴、住房补贴、社会救济等。

    7、经济发展前景

    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在东部推行私有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市场经济正走向健全。有困难,又有希望。

    德国模式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煤铁矿丰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渴望和平安定和富裕生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日本的社团市场经济模式

    社团市场经济也叫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是指比较重视政府行政和社会团体组织管理的市场经济模式。

    1、主要特点

    (1)政府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2)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同时有国有经济和合作经济。(3)发挥社团组织管理经济的作用。

    2、外贸政策

    日本外贸政策是重要的经济政策。50——60年代,保护本国弱小产业,如重化工业,对进口原材料和技术实行优惠,限制向外国投资。70年代后,逐步放松重化工业品进口,大量出口高科技产品,如微电子、机器人、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3、产业政策

    指导思想是保护夕阳产业的结构调整,如纺织业、煤炭业、海运业,进行技术改造。培植新兴产业,如电子工业。鼓励竞争,又防止过度竞争。鼓励技术更新,采取缩短折旧期办法。

    4、经济计划

    1955年以来政府已制订了11个中长期经济计划。重点是政府公共事业,也有民间部门。1960——1980经济倍增,取得好成效。

    5、宏观政策

    (1)财政实行分税制,中央税收占70%,地方税收占30%,中央转移支付给地方。(2)金融分政府银行和私营银行。(3)企业职工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有助于稳定职工骨干队伍。(4)

社会保障制度,儿童补贴、老人养老、医疗保险。

    日本模式与国情有关:资源少、国土小,人口密集,民族性强,二战失败,经济恢复快,经济第二大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现在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私人市场经济,而是社会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个无阶级性、无政治性的范畴,它不姓,也不姓。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而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经济制度,而是一种经济手段。它既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也完全能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十几年来,采取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不但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而且要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劳动力、信息和房地产市场,尽力加快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3)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实行利税分流和分税制。要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4)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提倡社会互助,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要借鉴外国社会保障的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建立我国的待业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

    (5)建立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近期要在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此文发表于1996、6、20  佳木斯市委党校县处班、中青班、团校班。署名王振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续)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背景

    改革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问题,发表过多次谈话: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又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此后,在若干场合,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曾作过多次论述,强调要重视和利用市场经济。

    这是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改革之初为我国未来新的经济体制所作出的最大胆、最明确、最完整的设计蓝图,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设想,是在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但是,这一谈话内容并没有在国内公开发表,更没有进行宣传和贯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考虑我国干部群众对市场经济的接受能力。

    (2)十二大之后邓小平提出解决好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

    1982年10月,十二大后,邓小平同计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已进行四个年头,农村改革和经济特区已取得喜人成效。但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设想并没有一次性出台,面对计划经济旧体制的铜墙铁壁,只好在农村打开一个大口,在经济特区打开一个小口,搞一点市场经济。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一条渐进式改革的思路。邓小平在同国内同志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过去人们只会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未有哪个领导人或专家说过社会主义的缺点,邓小平是我国第一个敢说社会主义缺点的人。

    (3)城乡全面改革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企业家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这样做并没有违反社会主义原则,因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结果。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

    这一谈话的背景是,1984年后,改革从农村扩大到城市,市场经济作用的范围日益扩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涨时期。随之而来的出现一些滥用权力等问题,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为此,邓小平明确提出: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计划经济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市场经济是唯一出路。这是又一次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十三大前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987年2月,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这段谈话显然是为党的十三大作理论准备的。又谈到计划、市场、计划经济,而未提市场经济。邓小平两次对外国人都直接讲中国搞市场经济,而对本国人只讲到利用市场。但是,邓小平却清楚地说不要再讲计划经济了,言外之意是要讲市场经济。可惜的是,十三大报告只讲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和内在统一,而未提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1989年邓小平提出决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旧体制去

    1989年6月,邓小平接见军队干部时说: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际工作中,在整顿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再是绝不能重复回到过去那样,把经济搞得死死的。

    邓小平这个讲话的背景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动乱危机的关键时期,对军队干部所做的关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要灵活运用,但是绝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旧体制去。遗憾的是,过去邓小平总讲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这次为了与中央文件提法一致,只讲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更为遗憾的是,邓小平在这一年秋天离开工作岗位,而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设想尚未出台。

    (6)离休后第一年邓小平再次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1990年12月,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要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这个谈话属内部谈话,邓小平虽然离开领导职位,但他一直考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问题,再一次重新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意思是说中国也有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已在中国出现了,问题是我们必须在理论上承认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合法的。          

    (7)离休后第二年邓小平再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1年1月,邓小平同上海负责同志谈话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邓小平这个谈话,虽然只是一位离休两年、八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与在职干部的一般性闲聊,但是,他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未解的难题,他要说服全党的干部,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8)离休后第三年邓小平再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1月,邓小平在我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起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这次在南方各地视察谈话的内容,都是围绕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宣传自已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已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设想是坚信不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守到底的。值得庆幸的是,邓小平多年来为追求真理而顽强奋斗的伟大精神,终于感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设想写入了党的十四大报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综上所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设想,从1979年提出到1992年出台,整整经历了十三个年头。如果说1979年当时我国人民对市场经济还有些陌生的话,经过十三年改革中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如今对市场经济已经十分熟悉了,也更加容易接受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依据

    第一,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实践经验                                                                                                                          

     (1)农村巨变。人民公社体制改为家庭承包体制,除土地公有外,其余都属私有。(2)企业改制。大中型企业股份化,小型企业私有化。(3)价格放开。由国家定价为主改为市场调节为主。(4)市场完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并行发展。(5)宏观调控。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6)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形成。

    在我国,凡是市场经济搞的早、快、好的地区,经济就发达,人民生活就富裕;凡是市场经济搞的晚、慢、差的地区,经济就落后,人民生活就贫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经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

    (1)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能调动企业和个人积极性。(2)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能克服官僚主义特殊化。(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能实现优胜劣汰。(4)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5)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6)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能学习借鉴各国先进技术和经验。

    第三,经济落后国家计划经济的失败教训

    (1)计划经济是统制经济,束缚企业和个人积极性。(2)计划经济是等级经济,会助长官僚主义特殊化。(3)计划经济是垄断经济,不利于优胜劣汰。(4)计划经济是实物经济,重视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5)计划经济是人治经济,能造成主观主义瞎指挥。(6)计划经济是封闭经济,能造成因循守旧,停滞落后。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1)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几年来,采取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企业经营机制要实现四个转变:由国家经营转变为自主经营,由统负盈亏转变为自负盈亏,由指令发展转变为自我发展,由外部约束转变为自我约束。(2)企业制度要实现四个转变:由产权混乱 转变为产权清晰,由权责不明转变为权责明确,由政企合一转变为政企分开,由管理落后转变为管理科学。

    (2)转变资源配置基础,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要由混乱的市场转变为规范有序的市场,要由地区、部门分割、封锁、垄断的市场转变为统一、开放、竞争的大市场。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不但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而且要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劳动力、信息和房地产市场,尽力加快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

    (3)转变收入分配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提倡社会互助,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要借鉴外国社会保障的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建立我国的待业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

    (4)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建立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政府职能要从个量调控为主转为总量调控为主,从微观调控为主转为宏观调控为主,从实物调控为主转为价值调控为主,从直接调控为主转为间接调控为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机制。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既然市场经济能极大地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也完全相信,市场经济也能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成为自立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现代化强国。让我们为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此文发表于1996、6、20  佳木斯市委党校县处班、中青班、团校班。署名王振岳。)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