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概论》(8)地域市场一

已有 75 次阅读2018-7-8 15:21 |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市场经济概论》(8)地域市场一

 

    第八章  地域市场

    地域市场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内人们之间交换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关系总和。地域是与部门相对应的,人们通常将部门市场叫做条条市场,将地域市场叫做块块市场。我们之所以在研究过部门市场之后再研究地域市场,是为了探索地域市场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生产力合理布局原则,全面安排我国对内市场和对外市场,实现各地区资源的相对平衡和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发挥各地优势,突出各自特色,又考虑综合发展和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一、地区市场

    (一)地区市场的特征

    地区市场既不同于全国市场,又不同于部门市场,它有一些自已的特征:

    (1)地区市场具有综合性。这是因为,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地区经济不只包括个别部门和个别行业的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几乎所有的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在一个地区内,既拥有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生产部门,也拥有科研、文教、机关等非生产单位。地区经济的这一特点,使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地区市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综合性。

    (2)地区市场具有局部性。这是因为,各个地区经济都是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来说,地区经济是一个局部。一个地区在经济上虽然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构成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地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支持,也有赖于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协作。地区经济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才能健康地发展。因此,地区市场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地区市场只有与全国市场相协调,才能健康地发展。

    (3)地区市场具有专业性。这是因为,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科学条件都不尽相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不一样。有的地区是矿区,有的地区是林区,有的地区是牧区,有的地区是农区,有的地区是轻工业区,有的地区是旅游区,有的地区是沿海,有的地区是内地,等等。由于各地这些不同的特点,就造成了各地区市场上买卖的商品就大不一样,各地都有各地的不同特点。而这些特点便构成了地区市场的专业性。例如,林区就以林业市场为主,油田就以石油市场为主,牧区就以畜产品市场为主,旅游区就以旅游市场为主等等。总之,各地区都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已优势,突出自已的专业特色。

    2、地区市场的构成

    地区市场由地方市场、经济区市场、地区协作市场三部分构成。

    (1)地方市场。地方市场是按行政区划分的市场,这是我国按传统方式所划分的市场。例如,商业部门的一、二、三级采购供应站,就是按行政区划分的商业批发市场。再如,我国的粮食收购、贮存、销售,农用化肥、农药、地膜的供应等,都是按行政区划分市场的。这种市场不尽合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此类市场正在受到冲击和改造。

    (2)经济区市场。经济区市场是指按经济联系所形成的以城市为中心的跨行政区市场。经济区市场按其范围不同可分为三级。一级经济区市场一般是指全国性跨省区的大型市场。二级经济区市场一般是指以各省省会和重要口岸及交通枢纽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市场。三级经济区市场一般是指以省辖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市场。经济区市场没有严格的边界划分,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是弹性较大的市场。由于它是改革的新产物,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地区协作市场。地区协作市场是指各地区之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的原则指导下,开展物资和技术协作所形成的市场。地区协作市场是近年来各地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所创造的新型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此类市场将日益发达兴旺。

    3、地区市场的供求平衡

    (1)地区市场的物力供求平衡。由于地区经济不是独立完整的体系,所需物资很难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和供求平衡,而必须同其他地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开展区际协作。实际上,一个地区范围内生产的社会产品量和使用的社会产品量往往是不相等的,不是生产大于使用,就是生产小于使用。解决这个不平衡,只靠通过本地区内调整生产和分配是不能实现的,还必须考虑地区间社会产品进出流动的因素,综合考虑流入和流出因素。地区物资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公式如下:

    地区产品使用量 =  地区产品生产量 + 地区产品流入量  -  地区产品流出量  

    因此,在实现地区物资供求平衡时,必须研究全国其他地区的物资联系,考虑物资的流入和流出,采取相应的对策。

    (2)地区市场的财力供求平衡。一个地区在财力上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有财政上交和下拨的关系。地区创造的国民收入,有一部分不经过地方财政而直接纳入国家预算收入;而地方财政收入也不可能全部归本地区使用,还有财政上交任务。此外,在地区所使用的资金中,又包括一部分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在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货币的流入和流出。例如,各地区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货币汇入和汇出,地区居民的货币汇入和汇出,手存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等。一个地区的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国民收入使用额往往是不相等的。解决这个不平衡,不能只靠调整地区内的生产和分配指标,还必须考虑地区之间的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因素。地区国民收入生产额与使用额之间的平衡关系公式如下:

    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  =  地区国民收入生产额 + 地区国民收入流入额  -  地区国民收入流出额  

    (二)地区市场布局

    所谓地区市场布局,是指各地区市场和一个地区内市场在空间上的分布。研究地区市场布局主要内容如下:

    1、地区市场布局指向

    在地区市场布局过程中,各种市场的运行都有向适合其发展的地区接近的倾向,这种倾向就叫做地区市场布局指向。地区市场布局指向主要有:

    (1)购买指向。一般来说,各种企业都有接近购买生产资料产地的倾向。例如,发电厂接近煤矿产地,方便购买煤炭;糖厂接近甜菜和甘蔗产地,方便购买原材料。

    (2)销售指向。一般来说,各种企业都有接近产品销售地的倾向。例如,啤酒厂一般建在大中城市,可以大量销售,因为啤酒不适合长途运输;联合收割机厂一般都建在农业生产基地,而不建在林区和牧区。

    (3)价格指向。一般来说,买商品的人都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市场,卖商品的人都要选择价格较高的市场。

    2、地区市场布局合理化的标志

    地区市场布局合理化,主要以下列几点为标志:

    (1)地区市场发挥了地区的资源优势。根据地区产业分工的要求,突出了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使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能得到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有利于了全国各地区经济的普遍高涨。

    (2)全国范围内合理的地域分工和区际联系基本形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并与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和成品的不合理运输,各地方的积极性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基本一致,达到了保障供给和满足需要的目的。

    (3)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即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得到解决。由于市场的逐渐完善,使社会生产的供求关系不断协调。一方面,社会生产的产品能够通过市场售卖出去,实现价值的补偿;另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能够通过市场得到满足,实现实物的补偿。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3、地区市场合理布局的原则

    为了实现地区市场合理布局,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的原则。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以什么为基础,是区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以计划为基础配置资源,就是计划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就是市场经济。我们不能违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人为地用计划去干预地区市场的运行和资源的配置,而必须更多地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好的环节中去。

    (2)坚持地域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通过地区市场的作用,使地区经济实现专业化,使本地优势产品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地区市场的作用,促进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例如,煤炭产区要突出煤炭的生产和交换,但是也要发展一些同煤炭生产和人民生活有关的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各个产业,促使地区市场和地区经济综合发展。

    (3)坚持地区市场相对集中和适当分散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地区市场要相对集中于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买者和卖者都相对密集,因此地区市场相对集中于这些地区,有利于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地区市场又要适当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和西部地区,为了改变其落后面貌,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各类市场。即使经济效益不太高,也要把各类市场的基础建立起来。只有将地区市场相对集中和适当分散统一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此专著发表于1993、5、1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20万字。主编王振岳、张凯文、聂鸣。获佳木斯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佳木斯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联市图书馆等优秀科研成果奖。)

 

 

 

                                                        《市场经济概论》(8)地域市场二

 

    二、城市市场

    (一)城市经济市场化

    1、城市

   城市是城与市的总和体。所谓城,是指墙垣、围墙、城墙而言,是用于防卫的设施。历代的政治和军事的统治者们都居住在城里,因此城历来都是作为政治,军事、法律、文化中心的。所谓市,是指集市、市场、贾市而言,是用于买卖商品的交易场所。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商人和市民们经常往来于市里,因此市历来都是作为经济、技术中心的。城与市有时是分着的,有时是合在一起的,当二者合在一起时,就称为城市。由于二者合在一起的较多,而分开着的较少,于是人们便不管城与市是合着的还是分着的,都统统叫做城市。城市就其根本属性来说,它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密集性。城市不仅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和物质,而且把这些人口和物质活动限定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正是这种人口和物质活动的规模密度,使城市与农村区别开来。

    (2)经济性。城市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是一个以非农经济活动为主体的经济实体。绝大多数城市是以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实体,这是与农村最大的差别。

    (3)社会性。城市是政治、思想、文化中心,有比农村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在统一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条件下,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社会集体。

    (4)系统性。城市是一个空间地域系统。就大的系统来看,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三个大系统;从功能结构上看,有工业的、建筑的、交通运输的、能源动力的、饮食服务的、文教卫生的、行政治安的等方面的系统。城市中人流、物流、信息流互相交织,构成国家及世界的核心。

    (5) 开放性。城市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但不是一个封闭的王国,而是一个开放的实体。城市靠自已的辐射力,将自已的经济、技术优势发放到农村去,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城市靠自已的吸引力,将外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吸收到城市中来,加速城乡的共同发展。随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逐步扩大,城市的开放性特征越来越显著。 

    2、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为人口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乡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经济要素的过程。城市化的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上升。世界各国人口城市化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有的达到100%,如新加坡、摩纳哥等国;较高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至70%,是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如俄国、波兰、伊拉克等国;较低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至50%,是正在走向城市化的国家,如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最低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下,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如中国、印度、越南等国。

    (2)居民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思维方式逐步城市化。居民由原来农村小生产方式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由原来从事农业生产转化为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由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转变为以生产活动为中心的新的作息制度,人们的夜生活项目越来越多;由原来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转变为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

    (3)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逐渐发育扩大。城市作为交通、技术、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中心,其吸引力和辐射力越来越强,对农村的影响越来越大,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加强。

    (4)部分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城市地域。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加强,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城市的地域会逐渐扩大,城市旧城区向城市郊区伸延,城市郊区逐渐变成新城区;随着郊区向农村不断扩大伸延,部分农村地域逐渐地变为郊区和新城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还会派生出大大小小的卫星城市、城市群、城市带,使城市地域在总地域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3、城市经济市场化

    城市经济市场化,就是指城市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再生产各环节的运行变化,都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最优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制约城市经济市场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的发展状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城市市场化的基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有足够的农副产品来满足城市非农产业的人口生活需求。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前提条件。农业的发展规模扩大,也会对城市工业提供更多原料,农村也是城市轻工业最大的市场。因此,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城市经济市场化有很大制约作用。要加强城市经济市场化进程,就必须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

    (2)工业化发展水平。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是与城市化水平成正比变化的,也是与城市经济市场化成正比变化的。一般来说,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商品经济都不发达,市场都不健全,经济市场化程度都较低;相反,凡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市场都很完善,经济市场化程度都较

高。我国工业化程度和人口城市化程度都比较低,因此,城市经济市场化程度也很低。目前,虽然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建立,但是新旧体制的转换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化将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要加速城市经济市场化过程,就必须加快我国工业化的速度,特别是加快农村工业化的速度。

    (3)对外经济联系的状况。城市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国内经济状况,而且取决于对外经济联系状况。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引进人才、劳务出口、对外援助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能靠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打开大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借鉴外国一切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措施。城市是国内经济的中心,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城市经济只有面向世界,加强与国外经济的联系,打入国际市场,才能实现经济市场化,进而实现经济现代化。

    (二)城市市场结构

    1、城市市场的特征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本身必须是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准较高的空间地域系统,也必须是人们生活水准相对较高的地区。城市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城市市场结构必然具有与农村市场的不同特征:

    (1)城市市场是开放型市场。城市之所以称为城市,就是因为其经济运动是外向的和开放的,城市经济通过与周围地区和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加速城市周围地区的发展,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市场的开放性,就表现在城市运用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往来,取长补短,推动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正是这种

吸引力和辐射力使城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城市市场必须是开放的市场,不能是封闭的市场。

    (2)城市市场是服务型市场。在城市市场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市场占相当大的比重,但不仅是服务业市场,而且各行各业市场都显示服务型特征。在当代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进入了服务产业的新时代。其原因是:物质生产部门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各部门,市场需求趋向多样化,企业不得不拉开产品的档次,发展高级产品,从而迫使生产部门实现知识集约化。作为消费者,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要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要求城市服务业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城市作为以输出产业为主的市场经济地区,就必然要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3)城市市场是竞争型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市场不是垄断的市场,也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充满竞争的市场。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超额利润。企业为了取得超额利润,争先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讲究产品品种和质量。在城市市场竞争中,也有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发生,但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繁荣和飞跃。城市市场竞争是多方面的:有买者之间的竞争,也有卖者之间的竞争,还有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有争夺原料的竞争,也有争夺销售市场的竞争;有争夺技术的竞争,也有争夺人才的竞争。当然,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健全,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配套改革,才能使经济竞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城市市场结构的制约因素

    城市市场结构就是城市领域中各种市场的组合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制约城市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下列几点:

    (1)城市生产要素结构制约城市市场结构。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水平、上层建筑性质等条件各不相同,导致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也各不相同。因而,每个城市的市场结构也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城市地处煤矿和铁矿集中的区域,那么,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对象便是煤铁为主,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钢材,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便是重工业占主导地位,而城市市场中的主要买卖对象便是各种钢材及其制成品。又如,有的城市地处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不太丰富,但是外贸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其生产要素中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占比重就较大。因此,该城市市场中的技术市场和资金市场占比重就会较大。该城市可以凭借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与国内外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内外贸易。

    (2)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需求结构制约城市市场结构。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国外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都是城市市场结构的制约因素。这是因为,城市市场是开放型的市场,国内国外市场需求变化都会在城市市场有所反映。过去,我国的高级工艺美术品、高级面料服装、高级香烟和酒类,国外需求量占比重较大,国内需求量占比重较小。因此,城市市场中的这类商品大都通过外贸出口方式销往国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这些高级商品的需求量有所提高。因此,这些高级商品在国内的销售量有所增多,占总销量比重有所上升。再如,我国城市生产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曾有一个时期国内国外市场需求量都很大,争相购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那时的市场是卖方市场,产品销售比较顺利,购买比较难;但是,刚过不几年,国内国外对这些家用电器需求量同时大幅度下降,产品积压滞销。因此,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产品销售比较困难,购买比较容易。

    (3)国民经济运行体制制约城市市场结构。各个国家之间,由于经济体制不同,导致城市市场结构各不一样;在一个国家内,由于不同时期实行的经济体制不同,导致城市市场结构也不相同。例如,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企业转让市场等非常发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但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允许这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把这些市场都说成是资本主义。因此,我们的城市市场中,就只有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而没有其他市场。改革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允许和鼓励开放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企业转让市场,从此,我国的城市市场体系才开始走向正轨。

    3、城市市场结构的优化

    城市市场结构的优化,就是使城市市场结构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城市市场结构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计划经济体制转换成市场经济体制后,城市市场结构也必须随之而来一个彻底的转换。要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不仅要发展硬件市场,而且要发展软件市场;不仅要发展各部门市场,而且要发展涉外市场。总之,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要发育和完善相应的市场。

    (2)城市市场结构要突出我国自己的特色。完善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向国外学习,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城市市场结构的优化,就要适合这一基本国情。例如,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是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是不行的。一方面,我们要搞活企业用工制度,鼓励多种途径就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又要搞好社会保障,维持社会安定,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3)城市市场结构优化要与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同步进行。经济结构优化是市场结构优化的物质前提。只有经济结构优化取得进展,市场结构优化才能见到成效。例如,只有实现国有制、集体制、个体制、私营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同时并存,共同发展,才能有多种所有制的市场存在和发展起来。再如,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合理化,为了促进城乡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在目前条件下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在城市市场结构的调整上,就应当在保持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市场,特别是各类软件市场,以便使城市市场结构优化与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同步运行,共同提高。

 

(此专著发表于1993、5、1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20万字。主编王振岳、张凯文、聂鸣。获佳木斯市委党校

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佳木斯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联市图书馆等优秀科研成果奖。)

 

 

 

 

 

 

                                                        《市场经济概论》(8)地域市场三

 

 

    三、农村市场

    (一)农村经济改革

    1、农村的特征

    农村,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世代居住的地域。农村是与城市相对应的地域性概念,从一定意义来说,农村就是城市以外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空间。农村同城市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和城市一起,组成人类社会的地域空间。农村从层次上可分为县城、乡镇、村屯三个层次。县城是一个县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它领导农村。就我国农村的状况来讲,农村与城市相比较,有如下几个特征:

    (1)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由于农村产业以农业为主,农民居住以土地就近耕种为条件,因此,居住比较分散,人口密度较小。

    (2)农村居民流动性较小。由于农民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而且土地是归本地农民群众集体所有,因此,农村居民一般是祖祖辈辈在某一个地区生活和劳动,除少数人上学、参军、参加工作离开农村外,大多数人的居所一生不动。

    (3)农村产业受自然环境影饷很大。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都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条件。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农村产业结构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以农为主,有的地区以牧为主,有的地区以渔为主,有的地区以林为主,等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实行家庭承包制,收到良好效果。十几年来农村改革大体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由集体经济转为家庭经济。原来,我国农村是以大队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集体经济制度,农民吃大锅饭,实行工分分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经挤长期落后。改革以来,农村

实行家庭承包制,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由农民承包使用,其余的生产资料,都由农民自行购置。随着农民家庭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私有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多,个体经济的成份越来越多。因此,农民家庭经济中,除土地是集体所有外,其余的生产资料都是个体私有的。可以说,农村家庭经济是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即合作经济。

    (2)由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改革前,我国农村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占比重很大,非农产业业占比重很小;农村产品自给的比重很大,而商品率很小。改革以来,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农村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这样,使农村产业结构向前迈了一大步,农村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了一个台阶,整个农村经济走上了商品经济的轨道。

    (3)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改革前,我国农村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在农业上表现突出,粮食、肉食、鸡蛋、经济作物等都是统购派购的对象,使农村经济缺乏活力和生机,陷入停滞徘徊状态。改革以来,逐步减少了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和项目,取消了统购派购制度,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放开了农副产品的价格,使农村经济有了生机和活力。随着商品市场的兴起,农村的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企业市场等都开始发育起来,农村市场经济的萌芽已经出现,正向健全和完善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农村市场结构

    农村市场结构与城市市场结构大致相同,但有各自不同特色,农村市场结构主要体现农业和农民的特色。

    1、农村生活资料市场特点:(1)农民所需农、牧、渔业等产品,主要靠自给或内部调剂交换;而这些产品作为市场交换,主要面向城市。(2)农民所需穿、用、住、行、烧等日常消费品,除农副产品自给外,主要靠城市工业部门提供。

    2、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特点:(1)农村所需劳动资料,如生产所用的机器、化肥、农药、地膜等,都要由城市工业部门提供。(2)农村所需劳动对象,如种子、沙石、苗木等原材料,都由农村自给或内部调剂。城市所需原材料,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如粮食、毛皮、肉蛋等可为城市轻工业提供原材料。

    3、农村劳动力市场特点:(1)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出路是向城市工业、农村工业、城乡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农村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很大,季节性很强,大都在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农村的季节性就业者比较多。

    4、农村技术市场特点:(1)农村技术市场大都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产前选种、选苗,产中植保、除草、灌溉,产后贮藏、加工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设备。(2)农村技术市场形式比较简单。有的采取技术承包,有的采取办技术训练班,有的采取临时技术咨询等。(3)

农村乡镇企业的技术市场,主要是引进先进设备,聘请技术人员。

    5、农村房地产市场特点:(1)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土地产权市场主要是向外转让土地使用权。(2)农村房产大都是农民个人私产,可以自由买卖。但是,农民盖房主要是为自已居住,因此,买卖房产是偶然现象。

    6、农村金融市场特点:(1)农村乡镇企业资金运动,主要通过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办理存贷款。(2)农民个人需要资金,主要靠民间借贷。

    此外,农村还有信息市场和企业转让市场,但都比较薄弱,还没有真正发育起来,特点也不够明显。

 

(此专著发表于1993、5、1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20万字。主编王振岳、张凯文、聂鸣。获佳木斯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佳木斯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联市图书馆等优秀科研成果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